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尚浩  刘美山 《电子测试》2022,(6):99-10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航空航天事业得以迅速发展,航空电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向复杂化,飞机航电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难度逐渐加大。因此,对于飞机航空电子设备的保养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发,成为保障航空航天事业安全性的重要事项。文章简述并归类了飞机航空电子设备常遇到的故障,并分别从飞机航空电子电路和电子设备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电路诊断、模拟电路诊断、基于信号处理方法、基于解析模型方法等多种飞机航空电子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飞机的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加强对飞机电子设备的维修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飞机电子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航空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飞机舱内电子设备对雷电间接效应的防护能力,依据SAEARP5412等相关标准的规定,以飞机舱内电子设备所在位置的电磁环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雷击时飞机舱内电磁环境的仿真模型,对仿真参数进行了设置.仿真比较了雷击飞机时不同舱室内的耦合场,并获得了舱内电子设备所接线缆的瞬态耦合电流.仿真结果表明:同一放电通道下驾驶舱内的耦合场最强;舱门处定义了缝隙结构以后,舱门附近的电场和磁场强度都增大;同轴线缆有较好的屏蔽效能,在飞机遭受雷击时,可以有效避免芯线产生较大的瞬时感应电流研究结果对飞机舱内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艳  陈亮  陈永禄 《电子测试》2016,(11):117-118
飞机电源系统是现代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压波形畸变直接影响到机载电子设备的工作和寿命。本文以某型民用飞机电源系统为例,介绍了飞机主交流电源系统结构和用电设备类型,在对飞机电源系统畸变参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飞机电源波形畸变对典型用电设备的影响,希望以此对新型飞机的研制和对现役飞机的改进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AVIATION WEEK &SPACE TECHNOLOGY》2 0 0 0年 1 1月 2 7日报道 ,将要担任“狂风”F3飞机维护工作的英国航空电子设备技师用上了虚拟航空电子设备模拟器 ,因而可更方便地获得有关电子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的经验。这种新型航空电子设备训练设施设有可供 8个学员和 2个教练使用的位置。每个位置上的配置为 :三个显示器组成的工作站、键盘、鼠标及模拟飞机操纵杆。三个显示器可显示飞机、航空电子设备舱、外场可更换单元及虚拟实验设备等不同视图。这种训练模拟器效率高 ,可以为学员发现、修理故障和进行功能检查提供更多的…  相似文献   

6.
机载电子设备可测试性设计已成为飞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电子设备的可用性及飞机的综合效能。本文结合机内测试、自动测试、边界扫描测试,维修总线等测试技术,介绍了边界扫描技术在民航飞机音频系统可测试性设计中的应用,然后讨论可测试性分配问题。以便在飞机总体设计和相应的系统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其可测试性问题,使其成为机载电子设备的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飞机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而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对于飞机系统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飞机上干扰源的认识、分析及干扰的防止方法,对从事飞机电气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航空电子设备日趋先进和复杂,各种传感器提供的数量庞大的信息,使驾驶员不堪负重,于是,作为其助手的专家系统应运而生。航空电子设备专家系统既适用于一般飞机,也适用于军用飞机。其人工智能对提高飞机任务效果和飞行员了解战况作出了大量贡献,目前国外这项技术日趋成熟,已出现实用先例。有代表性的飞机设备专家系统有两类:驾驶员支援专家系统和机载电子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本文以“驾驶员助手”和“智能传感器管理系统”为例,对航空电子设备专家系统的产生背景、系统功能、技术设计途径等作一剖析,并指出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电子设备也不断的地向前发展。并愈来愈多地应用于战术飞机的敏感、显示器、火力控制、通讯导航、系统控制等功能设备上。电子设备模块化,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通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并降低成本。本文将对战术飞机电子设备标准模块设计作简要介绍,对改进电子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大有俾益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联合战术微波着陆系统(TTMLS)机载角度接收机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即如何利用综合化数字电子设备设计技术和与飞机结构有关的天线,实现全天候进场和着陆引导.综合化电子设备能在飞机所处的一个极宽范围内检测MLS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为整个军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机座舱显示给出水平、垂直和航距引导信息.该系统能保证陆海空三军及民用导航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1.
电磁兼容技术在某加固计算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某系统中对加固计算机的电磁兼容性要求,针对其中最难满足的两项指标,着重阐述了屏蔽、合理走线及滤波等电磁兼容技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对几个关键部位采取的电磁兼容措施及采用的电磁屏蔽材料进行了详述,并对电磁兼容试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使用电源滤波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磁屏蔽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电磁环境污染的加重,对其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技术-屏蔽技术的研究也就越显得重要了.从电磁屏蔽技术原理出发,讨论了屏蔽体结构、屏蔽技术分类、屏蔽材料的选择以及所要遵循的原则,在电子设备实施具体的电磁屏蔽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子设备特别是中长波段无线电接收机电磁干扰问题,一直是困扰接收机灵敏度提高的难点,当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使干扰源与敏感单元距离越来越小。针对新研制接收机生产过程中的一起电磁干扰问题,分析了电磁干扰的产生和危害,采取电路分割排除法和组件移动法,查找到了产生电磁干扰的源头,为接收机电源部分裸露的共模扼流圈产生辐射干扰。针对电磁辐射干扰源特点,对共模扼流圈采用电磁屏蔽技术,解决了接收机电磁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国凡 《电子质量》2007,(12):77-79
电子设备互连电缆之间的电磁耦合是降低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重要原因.本文在提出电子设备互连电缆间的电磁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场路结合的方法对电子设备互连电缆进行了电磁耦合预测分析.数值分析结果对最终实现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电子控制系统电磁干扰源能量的"场"入手,分析了电子控制系统电磁干扰的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电子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类型,提出其解决办法与对策.并通过静电屏蔽、磁屏蔽、电磁屏蔽设计介绍了电子控制系统的屏蔽设计思路、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杨东泽 《微电子学》2011,41(5):676-680
开关电源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下,是电子设备主要的电磁干扰源.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分析了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EMI)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开关电源传统的驱动电路及解决EMI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驱动电路.该电路不仅具有功率管开启时间不随其输入电容变化的优点,而且采用两段式的方法关闭功率管,有效减缓了di/dt和dv/d...  相似文献   

17.
卢娴 《电子质量》2008,(4):90-9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电子设备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磁干扰(EMI)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已经被广泛关注。电磁屏蔽作为抑制电磁干扰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绝大多数的电子设备中得以应用。吸波材料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可以用来克服反射式屏蔽的不足。本文首先介绍了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对当今研究的纳米吸波材料进行了描述,最后给出了多层吸波材料反射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全永  吴兆华  何飞 《电子质量》2009,(11):71-73,78
电子设备中线缆所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线缆之间的电磁串扰以及电磁损耗带来的热效应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在电磁场、温度场和多场耦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线缆的电磁场和温度场相互影响的显著程度,基于在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线缆的材料属性变化不明显,为了简化研究手段,只关注了从电磁场到温度场的单方向耦合。建立了线缆电磁-热耦合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采用Ansoft HFSS进行电磁场分析,同时将其分析所得电磁损耗作为发热源加载到Ansofte Physics中进行温度场分析。采用这种协同仿真方案,最终得到了不同线缆间距、绝缘层厚度和传输信号频率对电磁串扰及热效应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飞机雷达截面(RCS)的理论预估中,飞机进气道的电磁散射计算是其难点之一。对于厘米波段雷达而言,进气道属于电大尺寸目标,而其终端一般还存在涡轮叶片之类的复杂结构,单用高频近似方法难以解决。本文介绍GRE-FDTD混合方法可用于进气道的电磁散射计算。该方法用广义射线展开法(GeneralizedRayExpansion,GRE)计算进气道前端的缓变部分,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包括涡轮叶片的复杂结构段。计算结果与波导模式法(Modal)-炬量法(MoM)混合方法的结果相比较,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电磁脉冲灭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蔚红  张钧 《微波学报》2000,16(3):318-321
本文对比了瞬态电磁脉冲与连续波电磁场的消毒灭菌作用,从脉冲电场、脉冲磁场两方面分析了瞬态电磁脉冲的灭菌机理,提出将电磁脉冲的非热生物效应应用于食品的消毒杀菌,为食品保鲜业的发展开拓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