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路阳  席峰  段燕  马金兰  陆晨 《海南医学》2011,22(8):139-141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正在医院管理中广泛应用。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疗费用合理化、提高就医者满意度,全面推动医院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临床路径病案质量监控方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晋才  刘阳 《中国病案》2010,11(9):24-25
目的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有效的避免过度医疗,规范诊治过程中的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临床路径病案质量监控是保证临床路径执行的有效措施,使临床路径落实更为具体方便。临床路径体现在病案上可以成为检查临床路径落实的标准;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7年开始在产科试点实施以"阴道分娩临床路径"和"剖宫产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其为一种以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母婴安全为根本目的的临床管理办法,经过临床实践证明,临床路径的实施能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促进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作为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自2011年3月起,本院在7个专业选了14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截止2011年底,本院已经对619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变异9例,退出临床路径14例,成功进入临床路径596例。经过初步统计,临床路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规范了诊疗行为,增加了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广临  相似文献   

5.
李磊 《中国医院》2010,14(9):47-49
复旦大学的各附属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从加强急诊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改善服务流程,增加便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减轻患者负担;加强投诉管理,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医院信息公开,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加强精细化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实施临床路径,探索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单病种付费改革等九方面介绍了其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6.
实施临床路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永斌 《中国病案》2010,11(9):28-29
目的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优化服务流程。方法介绍临床路径的内容及病种选择方法。结果临床路径的实施凸显新型的医疗管理模式优势。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的关键,依赖科室的协调与合作是实施临床路径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的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基于卫生资源的有限性,仅依附于高科技诊疗手段的医学发展模式不足以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卫生服务.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实现对临床治疗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管的目标.临床路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成本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1-2].无疑,在中国现行的医疗体制背景下,衍生出的诸如医疗费用过高、医疗质量下降、医疗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及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均表明,中国急需临床路径这一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来改变卫生事业发展的窘迫现状[3].  相似文献   

8.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的临床管理工具,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加强团队合作等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浙江省台州市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就开始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自2007年起始至今已3年多时间。其间,运作的主体是强化"区域覆盖"策略,提出"点面结合",凸显"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医疗原则。发展临床路径管理对于公立医院改革直至推动新医改向纵深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日前,卫生部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拟用两年时间,在全国50家较大规模医院试点建立112种疾病(病种)的临床治疗规范。方案提出,按照统筹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分布的原则,结合试点医院所在地区对试点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以及当地医院前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选取北京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12个省(直辖市)作为指定试点省份。  相似文献   

10.
临床路径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其目的主要是制定具体的诊疗指导,以实现预期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质量、成本、病人满意度和效益等[1].目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外科(近80%)、产科(近10%)及护理学(10%)上[2].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成立了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3].  相似文献   

11.
单病种医疗质量综合指数法评价医院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梁沛枫  李红 《中国病案》2009,10(6):30-31
目的探讨利用单病种医疗质量加强医院质量管理,为医院制定合理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5年~2007年度所有住院病人病案信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种常见病、多发病从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天数、人均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并对超标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2007年较前丽年诊疗质量提高,平均住院日相对缩短,部分病种住院费用有所控制。结论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单病种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可全面的监管医院质量管理,医院要在继续提高诊疗效果,降低平均住院目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控制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提高单病种医疗质量的作用,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月-12月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髋关节置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且符合入组标准的单病种病例为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同时以2010年1月-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相应病例为对照组。比较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等。结果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结论临床路径对提高单病种医疗质量和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有显著作用。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变异情况。方法 73 例符合CP管理入径标准者,按既定短暂性脑缺血管理流程进行诊疗操作(CP)组。将此前非CP 管理患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间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以及其中药品费用所占的百分比、患者出院满意度评分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等量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中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药品所占住院费用百分比及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 组入径率48%,变异率达42.5%,其中,83.87%的变异为与病人相关;与医院系统相关的变异16.13%;与医务人员相关的变异为0。结论 CP 管理可规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疗措施,降低患者的药费,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加强CP 管理的医患教育是推行CP 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燕 《中国病案》2012,13(5):51-53
临床路径的实施对病案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病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就人员素质、信息化程度、监控标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和改进措施。其中着重谈到病案信息化对临床路径实施推广和管理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更新病案管理理念,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临床路径管理理论及方法,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病案信息系统和质量评估体系,才能为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供可及性的病案管理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规范开展临床路径的管理办法,应用PDCA循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宣传,制定临床路径实施工作方案,对各临床科室开展路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PDCA管理方法指导临床科室规范开展。通过一系列措施,临床医师主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意识增强,开展病种逐步增加,诊疗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运行效率提高,医疗成本得到有效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16.
按照卫生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要求,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引入信息系统的推行和管理,探索信息系统对临床路径实施管理,以标准路径为引擎,建立实现从路径导入、路径执行与监控、变异分析、质量统计评估的管理功能。通过电子病历建立平台以满足功能的实现,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病案质量的新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0年10月间的出院病案3000份进行质控分析。结果甲级病案2872份(95.73%),乙级病案128份(4.27%),无丙级病案;病案缺陷共5430处,其中临床基础与规范类缺陷占55.49%、医疗安全记录类缺陷占28.71%、诊疗技术与用药类缺陷占15.80%。结论通过对临床医师进行法制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病案书写能力;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病案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是一种新的病案管理模式;建议进一步完善药物使用等管理制度,确保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应结合《侵权责任法》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诊疗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孙艳  陈潮  伍强 《中国病案》2013,(3):20-2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病案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治疗表单制定病案质控内容,对我院12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案进行临床路径质量分析。结果所查121份病案中,住院时间不符合路径标准最多,缺陷率为14.1%,入院诊断、诊断依据、检查项目、手术治疗时间、出院评估及变异因素缺陷率在4.1%~12.4%结论临床路径病案质控与临床路径规范实施密切相关,建立规范的临床路径病案质控体系及临床路径病案质控实施办法,将有助于临床路径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9.
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是手术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最重要时期,隐患多、风险大,历来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对提高手术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通过对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的监管;术后主要用药的规范使用;如何提供良好护理和加强围手术期医疗安全教育的角度就如何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