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正确静脉补液的方法和规律。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例肝移植患者分为限制性静脉补液组(A组)和常规静脉补液组(B组)。监测手术当日至术后第5天的入液量、尿量、胸腹水量,并记录与心、肺、脑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术后A组的入液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间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5天A组尿量多于B组(P<0.05);术后第1~4天,A组的胸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A组腹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限制性静脉补液有利于减轻肝移植术后早期胸腹水的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5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Th1、Th2细胞含量、Th1/Th2,ELISA法测定IL-2、IL-6含量.对比研究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EN组患者血清中的Th1、Th2细胞含量、Th1/Th2显著高于PN组(P<0.01),IL-2、IL-6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阶段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阶段的效果. [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将某院急诊科2009年1月~9月120出诊接回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急救;2009年10月~2010年6月出诊接回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8例为观察组,按重型颅脑损伤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 [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急救时间、急救费用、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运用快捷护理路径有利于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急救治疗费用,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法 3~ 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回顾性分析我院 4年 来收治的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总结分析治疗方法及其治疗关系.结果: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治愈及好转 68例(79%), 植物生存 2例(2.3%),死亡 16例(18.7%).结论:基层医院也应建立创伤急救通道,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方 式,配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序贯性肠内营养(EN)治疗的方案、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病人采用短肽型EN制剂过渡至整蛋白型EN制剂的序贯性EN治疗方案,对照组29例开始即采用整蛋白型EN制剂,根据操作流程实施。观察两组病人达到EN目标量的时间、需联合肠外营养(PN)治疗的比例、低清蛋白(ALB)血症率、喂养相关并发症、平均入住ICU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EN目标治疗,研究组开始EN治疗后达到EN目标量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联合PN治疗的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其他喂养相关并发症和平均入住ICU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尤其是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推荐采用序贯性E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镁离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镁离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标准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80例 ,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镁离子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 2 4、72h、1周及 2周 ,分别测血浆内皮素 (ET)含量 ,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2周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浆ET含量低于对照组 ,GCS高于对照组 ,GOS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镁离子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天枢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方法:将117例重型颅脑损伤行EN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61例).试验组病人在EN的同时给予电针刺激穴位;对照组只给予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生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并每天测定病人胃黏膜的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pH值(pHi)以及胃潴留量和喂养量. 结果:试验组病人电针刺激穴位后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病人经电针刺激穴位后胃黏膜PgC02明显降低,胃黏膜pHi明显升高,胃潴留量明显减少,喂养量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电针刺激天枢穴位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EN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早期鼻胃管管饲进行对照,探讨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A组予PEG;B组予鼻胃管管饲,两组在肠功能存在条件下,24 h内开始肠内营养,比较两组各种营养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早期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但A组较B组能更好地耐受(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38%(10/65)、9.23%(6/65),显著低于B组的63.08%(41/65)、66.15%(43/65);同期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A组均较B组改善程度大、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EG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临床肠内营养实施是可行的、合理的,与予鼻胃管管饲比较,能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较早地达到目标营养治疗量,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实施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1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9例,死亡率29.0%。结论对合并有幕下病变的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实施幕上下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存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同时,幕上进行减张缝合硬脑膜,幕下敞开硬脑膜并留置引流是值得提倡的手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型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加肠外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2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B组给予早期PN,一周后逐渐过渡到到EN;C组单给PN,PN时间超过2周;D组早期给予单纯EN;E组用传统延迟性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经获得营养成分,A组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B组(P<0.05)且A组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60.7%、35.7%均低于B组85.7%、57.1%,预后亦优于B组,A、B两组间比较,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B组14.3%,费用更节约。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小于8分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8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压氧治疗;另58例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效,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 :评价不同营养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方法 :140例重型颅脑损伤者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2 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 EN和 PN ;B组给予早期 PN,1周后逐渐过渡至 EN ;C组单纯 PN ,PN时间超过 2周 ;D组早期给予单纯 EN;E组用传统的延迟性 EN。进行有关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者伤后早期能从不同营养途径获得营养成分。 A、B组 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 D、E组 (P<0 .0 5 )与 C组基本相同 (P>0 .0 5 ) ,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 3组 ,预后优于其他 3组。 A、B两组间比较 ,A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 B组 ,费用更节约。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 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对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  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能量消耗明显增加 ,营养支持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早期禁食、控制入液量以及颅脑损伤及其并发症所致的胃肠道功能和机体代谢紊乱 ,使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实施中较为困难。我科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现初步分析其可行性及总结治疗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年 3月至 1 1月间收治入院的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男 1 5例 ,女 5例。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 GCS评分 :≤ 5分 8例、6~ 8分 1 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防治颅高压,及时手术治疗;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救治。结果:按GCS评分,良好41例,中残29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9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早期处理,避免继发性脑损害的,同时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并发症的防治,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高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符合下列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既往均无糖尿病病史;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有患者发病48h内的血糖监测(包括入院及术后血糖)。并根据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52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较差组,分析两组间发病后血糖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血糖水平:预后良好组伤后血糖较预后较差组明显降低,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预后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7-03期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mo,观察组GOS优良率92.11%较对照组73.68%高(P0.05);术前两组GC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3d、第7d、第14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较对照组23.68%低(P0.05)。结论: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脑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的探讨q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3例脑外伤病人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GCS3-8分重型组,9-12分中型组及13-15分轻型组,测定入院时及中、重型组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记录各组死亡情况。结果:重型组较轻型或中型组血糖水平和病死率均显著升高。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病人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症,以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苗娜娜  岳慧芳 《中国校医》2019,33(6):429-43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96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运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干预治疗,其中给予常规组(48例)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术后护理组(48例)患者则运用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观察2种护理方法,并对比2组患者取得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护理组取得的满意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临床疗效显著,是临床护理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器官功能、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EN占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比例,将病人随机分为50%EN组、75%EN组及TEN组(100%EN)。分析各组营养状况指标、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和治疗效果等情况的差异。结果:营养支持第7天时,50%EN与75%EN组病人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TEN组(P0.05)。75%EN组及TEN组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50%EN组(P0.05)。75%EN组病人的总住院时间、ICU10天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75%EN比例在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应用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但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而且能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复苏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结果:痊愈19例,占35.19%(19/54);轻残但生活能自理24例,占44.44%( 24/54);重残9例,占16.67%(9/54);死亡2例,占3.70%(2/54).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复苏支持,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