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药饮片是中医常用的组方原料。最早医药书籍如《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汤药组方要求采用“咀(饮药)”,汉代《金匮玉函经》对炮制总结性提出:“……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有须皮去肉,或去皮须肉,或须根去茎,又须花须实,依方拣采,治削,极令净洁,然后升合称两,勿令参差。”对于饮片规格,其已述及:“凡咀药欲如大豆,粗则药力不尽。”《本草经集注》亦曰:“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咀者,谓秤毕捣之如大豆,又使吹  相似文献   

2.
中药炮制的内容极为丰富,除《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三部炮制专著外,更有大量的炮制资料散在于历代医药文献中。炮制是我国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在古代医药著作中,凡有关制药的记述多包含炮制内容,其中与“炮制”名词同义的用语较多,如在古代医方或本草中常称之为“修合”、“合药”、“合和”“合治”、“制药””等术语,通常即包含制剂和炮制两方面内容。只有熟悉这些炮制同义词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药炮制。一、“炮制”一词的最早记述炮制古称炮炙,从字义上讲都离不开火。“炮”,《广韵》:“裹物烧也”。三国时蜀汉谯周《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  相似文献   

3.
中药品种繁多,成份复杂,每种中药所含成分不一定完全符合某些疾病治疗的要求,中医在治疗疾病中除了正常的理法方药外,在处方上对个别药物必须注明炮制的要求,使药物符合病情,调剂人员应按处方要求操作,以达到药物治病的所需要求。工中药炮制的起源炮制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的制药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药物的炮制认识逐步加深。《内经》记载的“半夏休米汤”中用“治半夏五合”,已认识到半夏必须要制,不然有毒副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丹砂能化汞,朴硝炼饵服之消石,炼之如膏。”《伤寒论》有炮、炙、…  相似文献   

4.
<正> 加热炮制是中药炮制的基本技术之一,作用广泛。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及现代研究资料,笔者对加热炮制的方法演变、原始意图、现代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加热炮制的方法演变加热炮制,早期多是利用直火加热和简单的蒸煮等方法。如《内经》中有头发“烧灰”,《神农木经》中有“炼,烧、熬、蒸”等记载。后世因不易控制温度,不易观察炮制的程度,又创造了多种介质加热的方法。如《金匮玉函经》中始有乌梅  相似文献   

5.
远志炮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志属于常用的安神中药之一 ,其味苦 ,生用戟人咽喉 ,临床以炙后入药。目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甘草汁炙、蜜炙。本文就远志的炮制方法谈谈一些看法 ,仅为抛砖引玉 ,并与医药界同仁共同探讨。1 远志的炮制方法在古籍中的记载《雷公炮炙论》中记载 :“凡使 ,先须去心 ,若不去心 ,服之令人闷。去心了 ,用熟甘草汤浸一宿 ,漉出 ,曝干用之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远志肉甘草汁制。”《及配本草》中记载“用甘草汤泡一宿 ,漉出日干 ,或焙干用。生用则戟人咽喉。”《本草害利》中记载 :“甘草汤渍一宿 ,因苦下行 ,以甘缓之 ,使之发也 ,漉…  相似文献   

6.
<正> 《五十二病方》是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重要古代方药资料,除收载医方外,并对中药炮炙有详细的记载,方中不仅有“炮、熬、煮、炙、煅……”等术语的应用,而且还有操作过程的记录。本文根据1979年1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十二病方》单行本上的283方(不包括未拼合的残片)中有关中药炮炙资料,按治削、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以分类归纳,使我们了解中药炮制历史由来已久,后世《雷公炮炙论》序文中也用“炮熬煮炙”作为中药制药技术的通称。本文为研究我国炮炙发展史提供参考。兹按炮炙分类,将有关药物炮炙资料,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火候”是对中药炮制时所用火力的大小、强弱及加热时间的长短和药材炮制过程中出现的变化特征的一种综合概括。历代医家都对炮制品的质量十分重视,如《本草纲目》有:“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影响中药炮制品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火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于《伤寒论》、《金匮》二书中有关“熬法”的药物炮制用法很多,归纳之,《金匮》所见约14味,《伤寒》9味,主要是动物、植物二类。如牡蛎、水蛭、虻虫、虫、鼠妇、蜘蛛、蜣螂、葶苈子、乌头、瓜蒂、桃仁、芫花、巴豆、杏仁、商陆根及猪肤汤的白粉五合,熬香等。炮制程度有“熬令色黄”“熬焦”“熬黑”、“熬香”、“熬别作脂”之别。历代医家对比研究,由于古今用词差异,“熬法”渐失其义,众说纷云,或以为水煎法,或以为炒法,炙法和煅法。其解何如?在此略作小考。《说文》云:“熬、干煎”《段注》方言:“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可见“熬”在古义并非水煮。《辞海》“熬,煮烂”。为水煮,是以古今词义相去殊远。从仲景原文分析,水煎之制体有煮字记载,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玉华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12-1012
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人们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早在汉《黄帝内经》中即有“治半夏”的规定。《神农本草经》中写道 :药有毒无毒 ,阴干暴干 ,采造时日 ,生熟 ,土地所出真伪新陈 ,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南北朝刘宋时代的雷总结了历代炮制经验 ,著了我国第 1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 ,指出 :“凡制药贵在适中 ,不及则功效难求 ,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入盐走肾而软坚 ,用醋注肝而止痛 ,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 ,…  相似文献   

10.
<正> 1 炮制研究 1.1 古代炮制方法简介 杜仲炮制由来已久,最早始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酥一两,蜜三两,和涂火炙”的记载。据《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收载,古代杜仲炮制共有十七法;即酥制、炙制、姜汁制、姜酒制、炒制、蜜制、酒制、制炭、麸炒制、盐制、油制、姜蜜制、米制、药汁制、醋制、童便制、面炒制。  相似文献   

11.
贾天柱 《中成药》2006,28(7):984-986
中药有别于天然药物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加工炮制”后应用,而中医用药的两大特点就是辨证施治和复方配伍。在遣药组方时又非常讲究“药之生熟”,生熟效异,各有其功,用法不同。中药炮制主要包括净制、切制、炮炙。其中炮炙的内容90%以上都是生熟的变化。中药的一生一熟不仅从药性及外形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炮制的奥妙所在。至于其制法,徐灵胎在其《医学源流论》的制药论中也提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者有利必有其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张立东 《吉林中医药》2006,26(11):65-65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对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过程,以达到改变或缓和药性、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矫味之目的。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对炮制理论作了系统归纳:“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炙提升,姜炙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前人经验对提高炮制品质量,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附子炮制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东  杨又华 《中药材》1993,16(6):28-30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侧根,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但其毒性很大,使用不慎极易引起中毒,所以自古至今大者经炮制后入药。在我国医药宝库中记载着丰富的附子炮炙方法,为研究附子加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文献记载的附子炮制历史演变总结如下。一、附子炮制历史沿革早在汉代,张仲景著《金匮玉函经》载“……皆破解,不(口父)咀,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故曰中白”。这是有关附于炮炙的最早文字记载。唐代增加了“搪灰炮”、“蜜炙”、  相似文献   

14.
炮、煅、烧、炼(四字纯火制者) 炮:音庖,裹物于火中烧者为炮。例如,肉蔻用糯米粉包裹置糠灰中炮(见《雷公炮制》)。又如,置药于火上,以烟起为度,如炮姜、炮附子,亦称炮。煅:音段,通锻。凡石类、矿物质,入火烧令通红,为火煅,如丹砂、龙骨等。《雷公炮制》:“矾石,凡使用以磁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赤。”烧:凡植物类入火中烧黑,覆以瓦罐,勿使为草木灰,称“烧存性”,例如十灰散  相似文献   

15.
中药炮制 ,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据医疗辨证施治用药的特殊需要和药材本身的性质 ,以及药物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我国的中药炮制历史久远 ,唐末·雷学攵撰著《雷公炮炙》,书凡三卷 ,专论制药 ,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书。此书不但保存了很多古代炮制经验 ,而且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炮制实验记录文献。书中记述的炮制方法较陶弘景、孙思邈时代更为丰富 ,如浸就有水浸、浆水浸、米泔浸、苦酒浸、酒浸、中乳浸、猪脂浸、牛羊血浸、药汁浸、汤浸 ;煮有水煮、浆水煮、五香水煮、血卤水煮、酒煮、盐汤煮、麻油煮、药汁煮。煎、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整理《雷公炮炙论》中矿物药的炮制方法,以对继承和创新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做出贡献。方法:以清代张骥补辑、施仲安校注的《雷公炮炙论》为研究底本,通过阅读、分析、查询参考文献的方式,对书中所载20种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及作用进行简要的归纳与探讨。结果:《雷公炮炙论》中记载的矿物药炮制方法归纳为净制法、水飞法、干热法、煮法、复制法5大类。其中2种矿物药在炮制过程中使用了净制法;6种使用了水飞法;5种使用了干热法;16种使用了煮法;6种使用了2种以上方法联用的复制法。结论:《雷公炮炙论》所记载的矿物药炮制方法较为复杂,部分炮制工艺、方法后世仍有延用,对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中炮制理论、工艺的提升可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炮制及其相关术语源流的考释,为炮制的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考证古今相关文献,分析炮制与相关词语的关系。结果:“炮”和“炙”在古代指的是中药材的火制法;“治”和“制”是指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制药物偏性的泛称;“炮制”包含了现代炮制方法的火制、水制、净制、切制等;“炮炙”在汉代指的是2种火制方法,但在南北朝以后多指火、水、净、切等多种制药技术,与“炮制”为同一概念;“修事”、“修治”、“修制”则为“炮制”的又称。结论:应当以“炮制”作为规范的学术名词术语。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娜  贾天柱  刘洋 《中成药》2006,28(12):1803-1805
药汁制系将药材与一种或几种药物的药汁共制的一种中药炮制方法,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医理论与中药应用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其炮制目的表现在解毒减毒、引药归经、纠正偏性、增强疗效、产生新作用、因病殊治扩大用药范围、精简处方等诸多方面。药汁制的明确记载,始见于刘宋·雷的《雷公炮炙论》。书中记载了有91种中药的炮制采用了药汁制,并有了一药被多种药物辅料炮制的现象。此后,药汁制法内容不断丰富,理论也逐渐成熟。本文综述了常用药汁制法的发展及研究概况。1姜汁制最早记载姜汁制法的医药著作是南北朝时南齐的《…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从小学徒,学习中药炮制加工,得益于家中前辈教诲。在饮片切制技术经验上,有一己之得,一技之长。现总结如下。 饮片切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以前《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细切”,“削’等饮片切制用语。汉·张仲景《伤寒论》写道:“附子劈八片。”唐·孙思邈《千金方》有“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的记载。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饮片更详尽了,如附子煨熟切片,半夏、天麻等药都注明切片用。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柴胡条记载“切为饮片”。可见饮片的切制,医家非常重视。药材切制的目的与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①便于调配时分取剂量。②切成片易浸出药材所含有效成分。③便于进一步对药材加工炮炙或制剂。④便于包装管理及运输。因此,中药切  相似文献   

20.
中药在加工炮制或煎煮过程中,必须用适宜的盛器。对于所用器具古代医药文献已有所论述。如《华氏中藏经》、《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等即有将药物置于“瓦”、“坩土锅子”、“瓷器”,“土器”,“铁锅(铛)”及“铜器”等物之内而进行修治的记载,而现在各医院、药店在进行加工或煎煮中药时,往往使用铁质锅具。铁质锅具,具有传热较快的特点,使用较为普遍。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易与药物发生不良的理化反应,因而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此问题曾引起历代医药家的重视,如清·张仲岩《修事指南》炮制论项下:“银器制者取锻炼而去其毒,砂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