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离体种质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猕猴桃属植物离体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在一年中于盛夏时采取的植物材料在离体培养时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改进的剥离茎尖的方法使污染率大大降低,在MS附加BA 0.5,Z 0.1,GA 0.1~0.5 mg/L,蔗糖3%,琼脂0.55%的培养基中茎尖生长良好并且不产生不定芽。通过茎尖培养方法已保存了10多个种,40多个猕猴桃的离体种质。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离体种质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猕猴桃属植物离体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在一年中于盛夏时采取的植物材料在离体培养时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改进的剥离茎尖的方法使污染率大大降低,在MS附加BA 0.5,Z 0.1,GA 0.1~0.5 mg/L,蔗糖3%,琼脂0.55%的培养基中茎尖生长良好并且不产生不定芽。通过茎尖培养方法已保存了10多个种,40多个猕猴桃的离体种质。  相似文献   

3.
苔藓植物离体培养和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藓植物离体培养和多倍体研究陈阜东,刘家熙(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应用MS和无机培养基在24℃温度,12小时光照,3000Lx光强条件下离体培养苔藓植物茎段、茎尖,叶片和蒴帽可获得正常苔藓植物配子体(n)及孢子体(2n)。离体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福建省亚热带果树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动态,其内容涉及花药培养、幼胚培养、胚孔培养、茎尖培养、茎叶组织培养、离体组织嫁接、变异体离体筛选以及原生质体培养。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对甘蔗(ROC 22)茎尖离体培养褐变不同条件因素的影响以及褐变细胞区室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甘蔗茎尖离体培养褐变的机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芽位茎尖诱导成活率具有明显差异,随着芽位的增加,诱导成活率不断降低;不同季节取芽对外植体茎尖总酚类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不同芽位及不同催芽天数,外植体芽的总多酚含量明显不同,随着催芽天数的增加,不同芽位的多酚含量呈现由低升高的趋势;蔗芽在培养4周时多酚含量较低,适宜进行采芽接种培养;从褐变甘蔗茎尖的解剖结构变化分析,褐变甘蔗茎尖细胞离体培养初期细胞核结构出现变形,线粒体有肿胀拉长,部分液泡膜开始分解;中后期质壁分离更为严重,胞质中出现大量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全分解,细胞膜、液泡膜、核膜、线粒体膜的双层膜结构出现破损和缺口;而正常发育的茎尖细胞,能基本保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只有少量的溶酶体出现。因此,可以推测细胞核和线粒体结构变形以及膜系统的大量破损是甘蔗茎尖培养褐变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越橘苗木繁殖速度及苗木品质,本研究以越橘茎尖为材料,建立茎尖离体培养诱导成苗的快繁体系。结果表明:茎尖诱导最佳培养基为WPM(改良)+ZT 0.05 mg·L-1+IBA 0.5 mg·L-1+GA3 0.1 mg·L-1,0.1~0.3 mm长的茎尖诱导成苗率仅为28%,0.3~0.5 mm长的茎尖诱导成苗率能达到68%;茎尖长度达到0.5~0.7 mm时,茎尖诱导成苗率为79%,当茎尖长度为0.7~1.0 mm时,茎尖诱导成苗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7.
取草莓茎尖,进行离体培养,分化出再生植株、完正植株放于低温(5—10℃)处,壮苗锻炼、获得同步苗、移栽成活率80%以上,通过电镜检测茎尖苗无病毒粒体、无毒草莓所内小区试验获得增产13.9~22.48%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柑桔茎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截取1~2毫米高的甜橙(Citrus sinensis)茎尖,培养子经消毒的基本培养基中。比较试验了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蔗糖的不同浓度和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对愈伤组织发生的效应。分别观察了不同天数的离体茎尖愈伤组织发生情况。发现对愈伤组织形成较好的处理有:2,4-D0.1毫克/升+Kinetin 0.25毫克/升+NAA 2.5毫克/升,单独使用2,4-D为1.5毫克/升;蔗糖浓度为5%;以及液体培养基。将具有愈伤组织的离体茎尖,转移至激素类物质为BA 0.25毫克/升+NAA 0.1毫克/升的基本培养基中,则能促使茎芽及愈伤组织的进一步生长。但不容易形成根。然后再移入只含NAA 2毫克/升的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我们已经获得暗柳、雪柑和柚子等三个柑桔品种的离体茎尖培养的植株,并揭示出在同一块离体茎尖愈伤组织生长出许多小植株的可能前景。茎尖嫁接植株是用全黑暗条件培养13~14天的枳壳(Ponciruo trifoliata)等实生苗作砧木,甜橙(Citrus sinensis)茎尖长为0.2~0.4毫米、并带叶原基2~3个作接穗,在无菌条件的实体显微解剖镜下,嫁接于砧木倒T字型的缺口上,能获得嫁接绿苗18.5%的成活率。嫁接植株培养在MS液体培养基,蔗糖浓度提高到7.5%,放置于800米烛光的荧光灯、每天光照16小时的条件下。嫁接植株生长到2~4片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毒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尤其是植物病毒的传染性及增殖性对一种或者一类植物的危害巨大。为了防范植物病毒随寄主贸易跨境传播危害,本文阐述了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脱毒、热处理结合茎尖脱毒、离体微型嫁接、化学处理结合茎尖脱毒和低温疗法等脱毒技术,对应用于口岸检疫性病毒的不同脱毒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同时对今后植物检疫脱毒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低温保存方法脱除香蕉束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香蕉束顶病毒(BBTV)是香蕉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之一,主要通过感病材料和香蕉交脉蚜等昆虫进行传播,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本研究以感染BBTV的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为材料,研究了感染BBTV的巴西蕉离体再生和超低温保存技术条件,表明离体茎尖在MS+6-BA 4 0 mg/L+NAA 0 4 mg/L的培养基上分化不定芽较好;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保存带有BBTV的香蕉茎尖,再生后植株BBTV脱除率达到60 6%,而常规的茎尖培养对BBTV的脱除率仅为26 7%.  相似文献   

11.
蝴蝶兰离体培养及其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蝴蝶兰(Phalaenopsis)的离体培养、褐化及控制、物理化学诱变、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蝴蝶兰离体培养中的外植体选择、体细胞胚胎及类原球茎诱导、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培养方式、褐化控制等关键因素,并概括了生物反应器、转基因、诱变育种等相关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成体植株的花梗、茎尖和种子以及试管苗的叶片、茎尖、根尖等均可作为外植体;影响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有培养基的种类、pH值、温度、外植体的生理状况等;蝴蝶兰诱变育种及转基因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
检测大蒜病毒和产生脱毒蒜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目测汰毒法、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RT PCR)、直接组织印迹免疫测定法 (DTBIA)等病毒检测技术 ,以及采用茎尖培养、花序轴离体培养、茎盘培养、茎盘圆顶培养等方法产生脱毒蒜的关键技术及其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茎尖枯死或枝叶枯萎是由植物生理调节混乱而引起的一种普遍现象。茎尖枯死现象的出现,可能是钙元素的缺乏引起的,硼的缺乏也会引起这一现象。因此怎样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组织培养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飘香藤(Mandevilla sanderi Hemsl.)离体培养的不定芽为材料,对茎尖枯死的控制和对优质芽的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人参果(Solanum muricatum Ait)茎尖进行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结果表明:适于外植体生长分化的培养基是不加任何激素或只加0.2 mg*L-1 NAA的MS培养基;用MS 0.5 mg*L-1 NAA培养基能促进组培苗茎尖快速伸长,有利于茎尖的剥离和脱毒培养;适于茎尖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 0.2 mg*L-1 NAA 2.0 mg*L-1 6-BA;适于壮苗快繁的培养基为MS 0.5 mg*L-1 NAA 0.1 mg*L-1 PP333.生物学和电镜检测结果表明,利用0.2~0.3 mm茎尖培养的人参果试管苗已脱除病毒.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尖离体培养直接产生雌、雄花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改良MS培养基上 ,全黑暗条件下培养未经任何处理的玉米种子萌发的茎尖 ,可诱导雌雄花序的发生 .培养基 6 BA浓度 2 0mg/L时 ,自交系 5 15 ,8112及其杂交后代的茎尖分生组织经过 5~ 6周的培养 ,可直接分化产生雌雄花序 ;培养基的激素组合为 6 BA 1.0mg/L +2 ,4 D 0 .2mg/L ,供试的 6个自交系的茎尖膨大生长 ,产生较多的丛生芽 ,在转入添加 6 BA 1.0mg/L +IBA 0 .2mg/L的培养基上后 ,培养物在继续产生丛生芽的同时 ,分化出大量的雌雄花序 .雌、雄花序发生过程与田间植株的基本相同 ,但雌穗远多于雄穗 .适宜外源激素是诱导雌、雄花序发生所必需的 ,基因型决定了外植体对诱导条件的反应 .由于离体茎尖能直接产生生殖器官 ,推测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器官发生被不同调控机制所控制 .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02年 Haberlandt 曾进行了多种植物的叶肉细胞、髓细胞等的培养试验。1921—1922,Molliard、Kott 与 Robbins 等先后在离体根尖及茎尖培养方面取得进展。直到1930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法向玉米茎尖导入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自交系郑58的茎尖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EPSPS基因转入玉米中,研究以茎尖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可行性。98株转化苗,经过300 ppm的除草剂(农达)筛选,共获得13株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其中7株表现阳性,转化率达7.14%。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以玉米茎尖作为受体的转化系统用于基因转化是可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8.
油橄榄离体茎培养出根已有报道,但无诱导完整植株的试验结果。我们以油橄榄下胚轴、子叶、胚根、嫩茎、茎尖和叶片等作为外植体进行了试验,除从茎尖诱导发生小植株外(待发表),在下胚轴上也已诱导出完整植株。从甘蓝下胚轴诱导发生小植株已有报道,本文就油橄榄下胚轴诱导完整植株作简要报道。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种子经消毒处理后,通过无菌培养得到无菌苗。在幼苗下胚轴伸长到2—3厘米时,在无菌条件下切除茎尖、子叶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光敏感自交系CML288和不敏感自交系黄早4为实验材料,采用长日照15 h、短日照9 h的不同光周期处理,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LCSM)观察了不同叶龄期玉米茎尖分生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短日照能促进玉米开花,促进茎端分生组织向生殖生长转化,黄早4和CML288分别在6叶期和7叶期完成茎尖分生组织的生殖转化;而长日照则明显延迟开花,延迟茎尖分生组织向生殖生长转化,黄早4和CML288分别在8叶期和11叶期完成茎尖分生组织的生殖转化;因此光周期诱导玉米开花因光照条件和品种有一定差异,短日照条件下,光敏感和不敏感的玉米自交系开花提前,花期更接近,而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感玉米自交系开花延迟要比不敏感自交系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20.
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器官发生途径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品种‘三月黄’(Allium sativum L.cv. Sanyuehuang)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其器官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不经过愈伤组织,通过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形成不定芽,其不定芽起源于大蒜花序轴维管组织韧皮部一侧周围的皮层薄壁细胞,属于外起源;皮层薄壁细胞经脱分化后,由最先形成的拟分生组织发育为茎尖分生组织,然后环绕其形成叶原基,茎尖和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定芽;大蒜花序轴离体培养发生的不定芽与花苞中自然形成的营养芽发生部位一致。不定芽通过壮苗、生根培养可正常生根形成植株,如果继代培养周期超过21 d,鳞茎形成率可达9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