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从加强安全意识、科技创新、巡防等方面入手,铸牢盗气、盗烃的防护阵地,有效保卫了大庆油田公司的天然气和轻烃管线输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庆油田天然气资源情况, 并阐述了大庆油田喇嘛甸气顶开发建设、外围中小型低产气田的气藏描述和排液开发以及油田溶解气的开发利用中各项技术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分析了大庆油田天然气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争气""争气"再"争气"。2019年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45亿立方米,大庆油田持续发展目标中,天然气业务将实现更快发展。4月5日记者获悉,大庆油田一季度生产天然气10.75亿立方米,"气势十足"。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发展扭住"储量、产量、效益"不放松,2016年天然气产量折合油当量首次超过300万吨。今年年初以来,大庆油田天然气业务继续坚持精准开发,积极推进致密气藏增压开采和措施挖潜,切实加快天然气上产步伐,为油田"争大气"。  相似文献   

4.
深冷装置的建成投产,提高了大庆油田天然气处理深度,增加了轻烃产量,解决了天然气处理装置检修期间造成的天然气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了大庆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介绍了天然气深冷装置在大庆油田的运行情况,并结合在建中的北Ⅰ-2天然气深冷处理装置,探讨了该装置的工艺流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曾在大庆油田上空燃烧了数十年的 50多个“火炬” ,2 0 0 0年上半年全部熄灭 ,大庆油田于2 0 0 0年首次实现零放空。大庆油田的伴生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 ,平均每年伴随原油从地下“涌”出的十多亿立方米天然气 ,目前主要作为原料供给大庆油田 4 8× 10 4 t乙烯工程使用。这些过量的天然气在过去只能放空 ,放空量最高的 1997年达到 30 0 0× 10 4 m3 ,损失数千万元。1999年以来 ,大庆油田采取多种方式消化过剩的天然气 ,积极开拓各市、县的天然气市场。2 0 0 0年上半年开发新用户 111家 ,销售商品天然气增加 4 150× 10 4 m3 。与此同时 ,…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全年外输天然气10.97亿立方米,气质合格率百分之百,使龙江百姓得到了实惠。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开发的庆深气田是我国东部最大深层火山岩气田,地层温度高、含水高、含二氧化碳高。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严把井口、集气站、外输口天然气化验三道关,为大庆油田天然气安全、平稳外输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庆油田)坚持"稳油增气"战略,把天然气作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对内强化稳产增输、提质增效,对外拓宽市场,取得良好效果。2017年截至目前,已生产轻烃61.6×10~4 t、集输天然气24.7×10~8 m~3。大庆油田明确提出将"天然气产业加快发展"作为本土油气业务重点,全面建成我国东北地区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储备基地和  相似文献   

8.
<正>从大庆油田开发部获悉,2018年,大庆油田提前11天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天然气41.8×10~8m~3、销售天然气27.2×10~8m~3的年度产销任务,全年生产天然气43.4×10~8m~3,销售天然气28.4×10~8m~3。这是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连续8年保持增长,继2017年迈上40×10~8m~3新台阶之后,产气量再次提高,其中新增流转区块合川气田产气2.3×10~8m~3,松辽盆地深层气产量增加1.3×10~8m~3。天然气业务是大庆油田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一体化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庆油田天然气系统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得出结论,只有按着产业化布局,一体化研究,合作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自然资源、管理、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拓更大的天然气市场,达到提高大庆油田天然气系统整体效益的目的。由此,必须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市场竞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市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位于大庆油田采油六厂的喇嘛甸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工作,是由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储气库建成以后,充分地利用了大庆油田的天然气。有效缓解了冬夏两季用气不均衡问题,扩大了冬季气源,降低了夏季装置检修时天然气的放空量,同时大幅度减少了环境污染。随着天然气用量的不断增加,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又对储气库进行了扩建设计,扩建工程于2005年投产。这项工程的设计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1 1月2 - 4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中国天然气资源与发展战略”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 39次学术讨论会。与会者围绕中国天然气资源、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和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3个中心议题,深入讨论了面临的当前形势、发展机会和发展战略。贾承造指出,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天然气的地质储量和产量明显增长,分别从1 990年的70 4 4 .96亿m3 和1 5 2 .2亿m3 增至2 0 0 3年的38735 .1 5亿m3 和341亿m3 ,输气管线建设和利用市场不断扩大。戴金星认为,中国的天然气成因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中国正在从贫气国走向产气大国。李景明、张抗、翟光明、邱中建等认为,中国天然气资源前景看好。宋岩、冯三利、张启明等认为,包括煤层气、水合物气、无机气和高压水溶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前景诱人。胡朝元强调了生物气―未熟气的资源潜势和战略贡献。赵文智、胡永乐、罗志立、冉隆辉等认为,中国天然气工业要上升台阶,需进一步加强天然气地质和开发基础研究,需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和技术问题。胡见义、葛家理、蓝锡巨等认为,我国能源安全要求强化天然气发展战略研究。贾承造、戴金星呼吁全国天然气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探索,是提升天然气开发水平的有效途径。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对标指标体系,而对于对国内石油公司的开发水平、不同类型气藏的开发指标,目前尚未开展系统性、有针对性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开发水平,运用对标原理,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其下属的6个天然气产量规模较大的地区公司、26个不同类型典型气田(藏)三个层面作为对标对象,优选出24项天然气开发指标,并首次建立了天然气开发对标指标体系,进而开展了股份公司级、地区公司级及重点气田(藏)级三个层面的对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天然气开发对标指标体系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天然气开发效果、开发质量,基于该指标体系进行对标能够较准确地评估天然气开发水平;②同类型气藏由于受到储层条件、开发方式及所处开发阶段存在差异的影响,应尽可能在同盆地、同区域、同开发阶段等条件的限制下开展对标,其结果才更有价值;③国内石油公司应建立对标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对标指标体系,通过学习先进、查找差距、补齐短板来促进天然气开发水平的提升;④不断完善天然气开发基础数据,确保其准确性,以避免因基础数据不准确而导致对标结果产生错误;⑤应尽快建立天然气开发水平分级标准,明确不同类型气藏开发水平分级的指标界限,建立高效开发对应的关键指标标准,进而指导天然气开发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高效开发技术的支撑,这些技术包括可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原地分解的技术与适用的天然气水合物钻完井技术.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进行了调研,当前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加热法、降压法与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井主要采用单一直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井下温压计、井筒防砂装置及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14.
膜分离处理非常规天然气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常规天然气是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为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制约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开发和净化低成本配套技术。气体膜分离经过近50年的开发与实践证明,该技术在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如果净化气外输采用长输管道输送形式,选择在集输站固体脱硫+燃气增压+膜分离+联合站变压吸附脱氧工艺组合,能够满足GB 17820-1999《天然气》产品标准。该处理方法流程短、占地少、能耗低、便于橇装和扩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背景下,天然气已成为中国油气工业的主营核心业务,其产量及消费量快速攀升,作用更加凸显。为了继续推动中国天然气业务的加速发展,在分析近年来天然气产业发展历程、总结天然气开发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天然气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并从产量、需求量、进口量及未来天然气地位等4个方面对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十二五"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供应多元化、储产量稳定增长、开发效益显著;(2)天然气开发技术在深层天然气开发、大型气田开发调整、致密气提高采收率、页岩气及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及开发决策体系等6个方面都取得了技术突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3)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及地质条件制约,天然气持续规模效益开发将面临优质储量比例降低、气田开发成本升高、非常规气藏效益开发难度加大、上游效益进一步压缩、主力气田稳产能力减弱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等诸多挑战。结论认为,未来我国将进入非常规气与常规气并重的发展阶段,天然气需求旺盛且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天然气进口量逐年攀升且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天然气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天然气能源利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实现天然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以改善大气环境并节省燃油;发展LNG罐厢运输,为培育天然气市场开路;加快发展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以替代城市民用LPG,使之用于化工原料等。长此以往,将实现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推动天然气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天然气科学技术的发展,构建面向绿色发展的天然气科学体系对天然气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依据能源科学体系的基本架构和天然气产业链技术需求特点,应用系统论和组合原理,提炼出由基础结构和复合结构组成的我国天然气科学基本框架。基础结构有3类:①基于能源科学基本分类的天然气科学体系基本结构,包含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②基于天然气产业链的科学技术基本结构,表现在天然气勘探、天然气开发、天然气储运、天然气营销、天然气利用5个领域的科学技术;③基于天然气工业发展要素创新的科学技术基本结构,如天然气环境学、天然气政治学、天然气政策学等。复合结构也有3类:基础型与产业链型复合、基础型与发展要素型复合、产业链型与发展要素型复合。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天然气科学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分子筛绿色化合成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有分子筛合成废液中氨氮及还原性物质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降低排放废水中氨氮浓度及COD的方案。对现有ZRP-5分子筛制备流程进行优化,增加母液及赶胺水回用工序;建立母液浓缩装置,将钛硅分子筛及Β分子筛的合成母液及重排母液应用于ZSM-5分子筛的合成,实现废液的梯级利用。上述措施既解决了因分子筛生产废液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亦因废物资源化降低了ZSM-5分子筛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天然气工业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世界和中国的天然气利用现状和背景,中东、美国等地的天然气工业发展潜力,世界LNG市场分析,天然气汽车发展态势,天然气制合成油(GTL)技术的发展机遇以及巨大的潜在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化工利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天然气化工的主要产品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状况,对天然气化工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天然气化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