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兰萍 《大家健康》2016,(2):226-226
目的:分析脑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42例脑肿瘤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表(WHO -QOL -10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 <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加强脑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主观幸福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实施的基础上进行8周自我管理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 SIS)和纽芬兰大学幸福感量表( MUNSH)对干预组、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及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价,并对生存质量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交流维度外,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IS量表各项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力气、手功能及移动功能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其他维度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IS量表各项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UNSH量表的总幸福度、正性因子评分较前升高、负性因子分评分较前降低( P<0.05);干预组MUNSH量表评分总幸福度及正性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负性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交流、情绪、记忆与思维、参与评分与干预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相关(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教育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8例肿瘤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肿瘤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分析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健康知识掌握度及心理状态;出院后随访3个月,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2.6%,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72.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明显提升了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其抑郁、焦虑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吴琼瑛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9):1541-15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及口服帕罗西汀,比较二者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FDDQL、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FDDQL、SAS 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情绪,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选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记录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6min步行试验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 MLHFQ)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及6min步行试验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LVESD、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及6min步行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常规和基础护理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精神支持和社会支持等。6周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实施干预前HAM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干预6周后HAMA评分组内比较均显著降低,说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均有改善,同时对干预后的两组HAM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代小艳  何卫  唐婧 《当代医学》2014,(11):130-1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肿瘤内科收治的32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肿瘤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评分。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生存质量测定内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以后,对照组测量表总得分为(45.92±9.48),对照组测量表总得分为(45.70±9.16),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治疗,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于干预1年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10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WHOQOL-10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5);实验组患者WHOQOL-100各项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干预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关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何淑波  罗超  周初菊 《海南医学》2014,(16):2487-248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组间干预后焦虑[(64.92±6.81)分]与抑郁评分[(64.04±6.72)分]显著低于各组间干预前焦虑[(60.42±4.92)分]与抑郁评分[(59.7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抑郁及焦虑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晓璐  阮毅  李菁  陈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99-1603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血透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上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上予以自我效能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干预结束后记录所有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变化及生存质量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间上述情况的差异,为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模式的选择进一步提供有力的证据。结果〓①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其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组评分提高程度远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及HADS评分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干预前SF 36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干预组各维度及总分提高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化疗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综合性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化疗反应干预、饮食护理、行为干预、毒副反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有效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干预组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疲倦12例、恶心呕吐10例、疼痛8例、呼吸困难3例、失眠16例、食欲丧失13例、腹泻11例、便秘6例,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行为干预、化疗毒副反应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肿瘤内科患者生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仅接受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行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躯体症状、生存意义、精神状态、所受支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内科住院患者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住院生存质量,可积极改善患者精神及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6,P〈O.05);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QOL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CHF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余力 《中国医疗前沿》2011,(22):87-87,7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化疗、临床护理常规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利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进行干预效果的评定,并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副反应情况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恶心呕吐、疼痛、倦怠乏力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肿瘤化疗患者在化疗前后存在不良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能提高生存质量和减轻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丁国宏  李继承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08-110,1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6个月的心理变化;应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UCC)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QOL—U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给予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升满意度,降低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利于病情的控制及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及康复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3月浙江医院康复科住院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①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误吸及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4周观察组SS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3、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4周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误吸、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牛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加用综合性康复护理,时间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NOST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干预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平稳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前生存质量4种因子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P〉0.05);两组治疗过程均无退出者,干预随访时间1年,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2.20±0.44、社会活动能力评分2.21±0.48、抑郁症状评分2.21±O.31、焦虑症状评分2.21±0.41均低于对照组的2.55±0.48、2.71±0.56、2.66±0.42、2.80±O42俨〈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变可以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