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肠镜在大肠疾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随机选择无痛肠镜200例,普通肠镜200例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检查后大肠疾病检出率:无痛肠镜组大肠疾病总检出率75%,其中大肠癌检出率14%,大肠息肉检出率25%;普通肠镜组检出大肠疾病总检出率28%,其中大肠癌检出率2%,大肠息肉检出率9%;两组检查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无痛肠镜组患者综合满意度99%;普通肠镜组患者综合满意度仅为56%。结论无痛肠镜安全可靠,患者在无疼痛的全麻状态下进行检查,提高了大肠疾病检出率,无痛肠镜在诊断大肠疾病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变换体位结合腹部手法推压在结肠镜中的辅助作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取左侧卧位,医师单人操作插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基础上使用变换体位配合腹部手法推压的辅助手法,使难插入者顺利到达回盲部。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镜到达回盲部时间缩短至(15±5)min,达到回盲部成功率9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换体位配合腹部手法推压的辅助方法使结肠镜难插入的患者更顺利、更快速到达回盲部,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电子结肠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049例采用丙泊酚伍小剂量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无痛电子结肠镜受检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与426例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组除10例因肿瘤导致肠管狭窄或肠道准备太差无法到达回盲部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感觉良好,与常规电子结肠镜组检查相比较,检查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缩短。结论无痛电子结肠镜是一种较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于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100例和山莨菪碱组98例。间苯三酚组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40mg,山莨菪碱组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观察两组插镜至回盲部的成功率、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到达回盲部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达盲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问苯三酚组插镜到达回盲部的时间为(10.4±5.O)min,短于山莨菪碱组的(15.7±7.O)min(P〈O.05);两组疼痛耐受率和不耐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眩晕、低血压和心悸,但间苯三酚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山莨菪碱组(P〈O.01)。结论结肠镜检查中应用间苯三酚可以显著提高插镜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和减少达盲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利于老年患者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杜筱玲  王震  赵莹  曹中保  杨文 《淮海医药》2010,28(6):493-49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结肠镜诊治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需要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麻醉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2组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化,比较结肠镜操作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组60例患者均4级镇静状态下完成操作,到达回盲部成功率为100%,到达回盲部时间为(8.6±4.6)min,对照组达回盲部时间为(16.1±3.3)min(P〈0.05);麻醉组37例患者无需变动体位即到达回盲部,而对照组有3例(P〈0.05)。麻醉组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评分〉6分的25例。检查中与检查前后比较,血压升高、心率变快(P〈0.05),氧饱和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的结肠镜诊治,安全有效,操作便利,时间缩短,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2200例患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施行全结肠检查。结果在2200例患者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2111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到达率为95.95%;1980例到达回肠末端,末端回肠到达率为90%。到达回盲部时间最长30 min,最短2min;所有患者均无结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的操作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52-354
目的:调查分析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使用无痛胃镜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180例住院患者的资料,按检查方式不同分成普通胃镜组和无痛胃镜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等临床指标变化,检查时间,终止检查人数,不适反应发生率及疾病检出率等。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检查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检查时间、终止检查人数、不适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胃镜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胃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无痛胃镜技术安全有效,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明短帽辅助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的作用。方法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1200例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奇数组及偶数组,奇数组采用常规结肠镜检查法,偶数组采用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法。比较初级操作者采用两种方法检查的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进入回肠末端成功率及时间、息肉检出率、平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法操作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进入回肠末端成功率及时间、平均疼痛评分、息肉检出率均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为(94% v 89%,P=0.00)、(8分 v 12分,P=0.00)、(87% v 81%,P=0.00)、(24s v 31s,P=0.02)、(4.2 v 4.9,P=0.01)、(27%v 21%,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初级操作者来说,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操作法更加简单、有效,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大肠癌造瘘术后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大肠癌造瘘术后结肠镜随访病例102例(造瘘组),随机选择未造瘘的大肠癌术后结肠镜随访病例55例,比较两组的插镜方法和插镜成功率,对术后炎症、非腺瘤性息肉、腺瘤、腺瘤恶变、吻合口癌等疾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造瘘组操作者站立在患者腹侧进镜,其操作方法及技巧同未造瘘组;两组插镜至回盲部的平均镜身长度、至回盲部的成功率及术后炎症、非腺瘤性息肉、腺瘤、腺瘤恶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造瘘组短于未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癌检出率未造瘘组高于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在大肠癌造瘘术后的应用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应列为大肠癌造瘘术后的常规随访项目.重视结肠镜在大肠癌造瘘术后的随访意义,可早期发现微小病变,早期治疗癌前病变,对提高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653例,并对所有患者分组:正常对照组和主动脉瓣钙化组(左冠瓣钙化、右冠瓣钙化,主动脉瓣多瓣膜钙化),对比研究主动脉瓣钙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冠心病发病率差异,同时比较单瓣主动脉瓣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发生于同侧。结果主动脉瓣钙化组冠心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瓣主动脉瓣钙化与同侧冠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主动脉瓣钙化患者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主动脉瓣钙化可以作为冠心病无创评估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腹部提压仪对超重及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超重及肥胖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检查开始前给予患者流速为5 L/min的纯氧3 min,先后缓慢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和丙泊酚2 mg/kg,待患者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3分时开始进行胃镜检查。在麻醉后90 s时,试验组进行腹部提压10次,对照组则不干预。全程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入室时(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麻醉后90 s(T2)、检查结束时(T3)、麻醉苏醒时(T4)及离开诊室时(T5)各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比较;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情况、用药量、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独立坐立时间、离开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0时,2组HR、SBP、DBP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1~T5各时间点,2组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及T4时,试验组DBP低于对照组(P<0.05);T3及T4时,试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患者的独立坐立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亚临床呼吸抑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但缺氧、严重缺氧、托下颌和面罩加压给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使用腹部提压仪可以降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减少呼吸干预处理次数。  相似文献   

13.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术前静脉注射对人工流产静脉麻醉及术后子宫收缩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将80例早期妊娠妇女分成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术前5m in,试验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均以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循环参数改变、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补救镇痛药情况。结果术后疼痛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补救镇痛药在B组使用比例更高(P〈0.05)。术中丙泊酚用药总量A组少于B组(P〈0.05)。两组呼吸循环抑制发生率及诱导、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腹痛的发生率,可明显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美洛昔康超前镇痛对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后苏醒期宫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且无麻醉禁忌证的早孕妇女160例,随机分为美洛昔康组和对照组,术前4h2组分别口服美洛昔康7.5mg(1片)或维生素C100mg(1片),2组均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记录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自由对答和自行离去时间呼吸和循环监测指标,苏醒期有无宫缩痛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2组丙泊酚用量、自行离去时间、RR、S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美洛昔康组和对照组宫缩痛发生率分别为20%(16/80)和70%(56/80),宫缩痛VAS评分分别为(3.2±1.5)和(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美洛昔康超前镇痛可显著降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无痛人工流产术后苏醒期宫缩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讨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发生急性肠梗阻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2例,采用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治疗;乙组患者24例,采用不保留回盲瓣一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甲组患者疗效显著,与乙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进行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术后肠道血运恢复,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一次性宫腔吸引管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门诊自愿要求实施无痛人流术的剖宫产术后患者3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观察组120例患者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使用一次性宫腔吸引套管进行无痛人流术;同等条件选择12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1,对照组1术前不予米索前列醇,采用常规金属吸头施行手术;另随机选择12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2,对照组2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600μg口服,手术器械同对照组1。观察3组患者宫颈口扩张情况、镇痛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2宫颈扩张程度、镇痛效果等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P〈0.01)。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2宫颈(宫腔)粘连、子宫穿孔、月经失调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1(P〈0.01),漏吸的发生3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穿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2(P〈0.05);两组宫腔(宫颈)粘连、月经改变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前2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术中联合采用一次性宫腔吸引管能有效扩张宫颈,增强麻醉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终止剖宫产术后患者早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前2 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术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无痛肠镜检查者120例,随机分为术能组、输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例。空白对照组按照传统肠道准备,无任何补液干预;术能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口服术能5 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输液对照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静脉滴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结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口渴和饥饿视觉模拟评分(VAS)、Christensen术后疲劳评分。测量受检者入室(T0)、诱导即刻(T1)、入镜即刻(T2)、退镜时刻(T3)及进入PACU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检查结束后记录3组受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受检者结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反复使用率下降(P<0.05)。T1、T2、T4时刻,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HR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2时刻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SBP、DBP和MAP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出PACU时,术能组口渴、饥饿VAS评分明显低于输液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检查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术能组和输液对照组严重低血压和苏醒时间延长发生率以及出室疲劳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结肠检查前2 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可以减轻检查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波动,缩短苏醒时间,减轻饥饿感和术后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Lichtenstein术式及前入路USH两种方法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给予Lichtenstein术式,对照组20例给予前入路US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2年,观察手术后复发率。结果(1)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P>0.05)。(2)对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6/20),25.0%(5/20),两组比较(x2=0.125,P>0.05)。(3)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后复发病率分别为20.0%(4/20),0(0/20),两组比较(x2=4.444,P<0.05)。结论 Lichtenstein及USH两种方法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各有优劣势,Lichtenstein可以减少手术时间,USH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率,两种方法在并发症及手术各项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可根据患者具体条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盐酸戊乙奎醚配合氯磷定,对照组采用阿托品配合氯磷定,在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7.2%和91.7%,两组间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表明,治疗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