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正>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特点是商品在不断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印刷企业要立足市场,就要研究产品周期理论,顺应市场的变化规律,及时改进老产品,发展新产品,开发新的市场,才能使企业真正常盛不哀。 印刷企业特别是书刊印刷企业,长期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直以单一书刊印刷产品为对象,不注意产品结构的调整,显示出惨淡经营、每况愈下的趋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20日,北京印刷协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书刊印刷指导工价》发布会。北京地区现行的书刊印刷工价是在1994年制定的,书刊印刷价格长期在其基础上浮动。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企业改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政策性费用的刚性增长与印刷工价的长期走低,近些年来直接影响了首都书刊印刷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璇 《印刷杂志》2014,(4):19-21
<正>近年来,随着电子媒体的兴起,以传统出版业为依托的书刊印刷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加之行业产能过剩、经营成本不断走高,书刊印刷企业的赢利能力大幅度下降。面对日益萎缩的书刊印刷市场,书刊印刷企业开始通过转型寻求自救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日印刷》2013,(7):9-13
近年来,书刊印刷市场的持续低迷备受关注,在这样一个电子媒体盛行的时代,以传统纸质出版物为依托的书刊印刷市场的未来充满着变数。在历经机制转换、设备改造等内部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书刊印刷企业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书刊印刷企业将如何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天闻印务在高档商业印刷、合版印刷、数字印刷上取得全线突破。面对书刊印刷市场并不乐观的经营前景,书刊印刷企业何去何从?多元化不失为一种选择。笔者所在的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一直以书刊印刷等业务为主,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公司已形成由书刊、商业、报纸、数字、防伪、票据、合版、绿色印刷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2亿元,利润8831万  相似文献   

6.
仓颉创字,蒙恬制笔,蔡伦造纸,毕升印书,从此,出版与印刷结缘,风风雨雨走过了一千多年。尽管印刷术日臻完美,从凸版到平版到数字印刷的不断演变,围绕书刊印刷做足了文章,是书刊出版维系着书刊印刷的成长。就在书刊印刷技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时候,谁也不曾想到书刊印刷企业会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来势凶猛的数字、网络出版强烈地冲击着传统书刊印刷,曾经亲如兄弟的出版与印刷,关系在不断地疏远,长期依赖出版社业务的书刊印刷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减少,已经风光不再,陷入了生存危机,如何突围的课题严峻地摆在书刊印刷企业面前。  相似文献   

7.
之所以称"工价问题",就是在书刊印刷中存在不合理的定价,没有体现公平信用的市场法则.由于书刊印刷市场的一些特殊原因,定价出现一边倒现象,往往是出版商说了算.致使印刷企业不仅要消化物价上涨差价,还要违心接受不合理的工价,不敢叫苦,更不敢叫板,稍有不慎,业务就会泡汤.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出逆来顺受,沉默是金.尤其是在书刊印刷过剩的省区,印刷业务就显得特别金贵.否则,企业就很难生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国内书刊印刷市场存在一种大家心知肚明的怪现象,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书刊印刷工价不仅没有随之上涨,反而下降,这种有悖于价值规律的怪现象,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应不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书刊印刷工价开展了一次调研,成立了由出版社、有代表性的书刊印刷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组成的专业调研小组,分别赴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的主要城市进行书刊印刷工价调研活动,所接触的出版社、书刊印刷企业,众口一词,对目前的工价竞争表现出相当的无奈并热切地盼望有个规范有序的印刷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书刊印刷实际产量仍将呈下降趋势,这对上海印刷集团这个长期以书刊印刷为主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纸和造纸》2012,(9):84
本刊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印刷人对传统书刊印刷的看法。处在激烈竞争的书刊印刷市场中的企业,如何赢得市场制高点,走出一条独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书刊印企老总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多媒体时代,出版印刷产业链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内容为王"的出版社话语权正在削弱,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按需印刷、网络出版的市场需求正在把这个产业链变短,"内容与技术并重"将成为多媒体时代出版印刷产业链的特征,印刷业不再只是用纸张承载信息的行业,当印刷企业的业务延伸至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多媒体时,印刷企业就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书刊印刷市场近十年的格局之变中,在一些原本领跑的企业纷纷归于沉寂之后,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新的市场"明星"的崛起?4月中旬,一则与书刊印刷有关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拥有61年历史,资产过亿元,曾经几度辉煌的大型书刊印刷企业北京外文印刷厂,由于资金链极  相似文献   

12.
要想有产出,首先要投入。结合盛通股份近三年的上市表现,稳健发展、走在市场前面一直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书刊印刷"科班"出身的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从来都是印刷行业中的"明星"企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盛通股份面对的是众多股民的期盼,作为一家行业内知名的书刊印刷企业,它面对的则是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以及如何让公司更上一层楼的难题。尽管书刊印刷市场处境愈加险峻,但盛通股份仍向行业内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43%。  相似文献   

13.
《福建轻纺》2014,(6):21-23
正近年来书刊印刷企业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困难,转型突围成为很多书刊印刷企业经营者思考和实践的热点。在种种转型路径中,由书刊印刷迈步进入包装领域成为众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从近年来的行业统计数据来看,包装印刷的确表现出比书报刊等出版  相似文献   

14.
书刊印刷企业长期微利经营,自我发展能力较差。近几年来,落后产能还在盲目扩大,市场竞争惨烈,印刷工价持续下降,设备投资加大,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能源运输成本加大,使本来就是微利的书刊印刷企业难以为继,部分企业的印刷主业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印刷》2011,(10):85-85
硬压软双面印是昌昇集团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第一代产品自2004年进入市场以来以其印刷网点实、生产效率高、易操作等优点得到广大书刊印刷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2011年6月,已有超过510台套的昌昇硬压软双面印应用在国内书刊印刷市场。  相似文献   

16.
Q:您觉得近几年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企业过得怎么样?近八年来,北京地区出版印刷市场发展很快。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北京地区书刊印刷亿元以上销售产值的企业仅有一两家,但截止到2009年,北京地区亿元以上销售产值的书刊印刷企业已达16家。这  相似文献   

17.
面对书刊印刷市场并不乐观的经营前景,书刊印刷企业何去何从?多元化不失为一种选择。 笔者所在的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一直以书刊印刷等业务为主,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公司已形成由书刊、商业、报纸、数字、防伪、票据、合版、绿色印刷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2亿元,利润883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25%和8.78%,这是公司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时利润增长率也创下近年新高。  相似文献   

18.
思印 《印刷工业》2013,(8):66-67
从恼人的低价无序竞争,到电子书的高调来袭,近年有关书刊印刷市场的忧虑不曾中止反持续升温。在困顿的市场境遇中,书刊印刷企业纷纷转型,能坚守阵营且发展不错者实属不多。  相似文献   

19.
正多方数据显示书刊印刷市场不容乐观的经营前景,是守着一亩三分田精耕细作还是调整方向另立田头?一些书刊印刷企业坚守抑或突围的路径探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思维。大约两三年前,中部地区一家书刊印刷企业斥资1000多万元引进了1台海德堡CD 102新型胶印机,并组建团队,意图在当地包装印刷市场大展拳脚。这不过是书刊印刷企业转型路上的常见一幕——看准局  相似文献   

20.
在印刷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眼里有一个永恒的主题——质量。书刊印刷产品质量一直是我们书刊定点印刷企业常抓不懈的一项日常工作。目前,社会上普遍反映书刊质量差,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书刊印刷品产品质量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他细分析在制版、胶印印刷过程中造成书刊印刷质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