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最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单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胰腺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描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30s。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胰岛素瘤的MSCT诊断及检查技术要点。方法:对6例胰岛素瘤患者行多排螺旋CT多期薄层增强扫描,用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高压注射器流速3.0ml/s,动脉期延迟(30±5)s,胰腺期延迟(45+5)s,门脉期延迟(70±5)S。结果:6例全部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胰腺期4例呈高密度,门脉期全部呈等密度表现。结论:MSCT增强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俊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49-149,152
目的:分析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39例胰腺癌患者检查前口服1.5%泛影葡胺后,行螺旋CT平扫,然后由高压注射器自上肢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 ml,延迟30、60 s分别开始胰腺双期增强扫描,扫描速度为1 s/周,螺距1.5 mm,注射速度3 ml/s.结果:CT扫描可以很好地显示胰腺及胰周的解剖结构,双期增强扫描可以观察胰腺实质的细微结构变化,准确显示胰腺癌的直接或间接征象,包括胰腺肿块、胰周脂肪层改变、淋巴结转移等,是目前诊断和术前评估胰腺癌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结论:胰腺螺旋CT平扫能很好地确定胰腺病变位置及范围;CT双期增强扫描时,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密度对比度最高,即小胰腺肿瘤的检出率最高,另外,此时肠系膜上静脉已经强化,正好与胰腺区分开来,能很好地显示胰腺及其周围结构,对胰腺癌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所以螺旋CT是胰腺动态检查的最佳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CT增强扫描一般规律及动态CT扫描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肝功正常者的门静脉层面做为扫描固定层面,采用单期注入法,注射造影剂100 ml后,15 s开始,每隔5 s扫一次,持续3 min.扫描完毕,对肝实质及腹主动脉进行CT值测量,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腹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呈快速高峰型,35 s达到高峰值,CT值223 HU.肝实质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低平型,65 s达到高峰值,CT值103 HU.结论:肝脏动态CT的增强扫描确定肝脏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的时间范围,为制定扫描计划、选择最佳扫描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先行CT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速率团注造影剂(非离子型)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入后30秒)与门脉期(注入后65秒)增强扫描,测定并计算2期中正常胰腺与肿瘤的平均CT值及正常胰腺与肿瘤在2期平均CT值的差值。结果:26例中肿块位于胰头颈部17例,钩突部5例,体部2例,尾部2例。直径小于2cm肿块4例。正常胰腺与肿瘤间的强化CT差值在胰腺期显著大于门脉期(P0.01),肿瘤在增强胰腺期显示更清晰,为相对低密度,胰周动脉和胰周静脉分别在胰腺期、门脉期显示满意。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分别用3ml/s和5ml/s速度团注造影剂对拟诊为SHCC的两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每组30名,其中3ml/s组35个病灶,5ml/s组41个病灶。采用BOLUS tracking团注造影剂跟踪软件确定动脉期扫描的开始时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比较不同注射速度所获动脉期图像的诊断效果。结果:3ml/s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和灵敏度分别为0.93±0.01和28/35(80%),5ml/s组则分别为0.91±0.01和36/41(8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3ml/s组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6/250(95%)和28/42(67%),高于5ml/s组[227/265(86%)和36/7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5ml/s速度注射造影剂进行MSCT增强扫描所获得的动脉期图像对于有肝硬化背景的高血供SHCC的诊断假阳性率高于3ml/s。结论:并存肝硬化的高血供SHCC患者进行MSCT检查时,采用中等速度(3ml/s)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动脉期假阳性结果较少,诊断效果优于较高速度(5ml/s)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技术在胰头癌手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9例胰头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时间胰腺期30s,门静脉期60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肿瘤大小、密度形态与周围脏器及血管关系,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正常胰腺结构明显均匀性强化,肿瘤不均匀轻度强化,19例肿瘤中6例侵犯十二指肠,3例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1例侵犯门静脉。术前认为可切除15例,术中切除1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动态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头肿瘤与周围血客的关系,它有利于判定肿瘤手术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中造影剂的不同注射速度对正常肝脏强化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多期扫描延迟时间.方法:正常肝脏60例随机分为3组,先进行全肝平扫,然后以不同速度(2,3及4s)从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100ml后15s,选择第一肝门层面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在同一层面扫描一次,共扫描3min.分别测量各组腹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前、后不同时间的CT值,其中腹主动脉选取中心部位测量,门静脉选取门静脉主干中心部位测量,肝实质则选三个点(左叶一点,右叶前、后段各一点),然后取平均值.观察3组增强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组主动脉、门静脉和肝实质增强效果以3ml/s与4ml/s组为优,4ml/s组略高于3ml/s组,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2ml/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ml/s组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到达峰值的时间分别为45,70,70,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3ml/s和4ml/s组均为21,62,62,120s开始进入平衡期.结论:在造影剂总量相同时,适合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的造影剂注射速度是3ml/s;最佳的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延迟时间为动脉期20s,门静脉期60s,平衡期180s.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38 s和70 s,对比剂用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结果:1 cm〈病灶〈2 cm16例,病灶〈1 cm9例,其中属于早期胰腺癌17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别,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肝癌(SHCC)在螺旋CT多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诊断水平。方法: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3ml/s注射100ml造影剂,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泊25s、70s和5min开始扫描,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共发现39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7%,74%和82%。动脉斯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7%。结论: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方法:8例小肝癌和1例微小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35秒、65-75秒和3-5分钟,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小肝癌和微小肝癌多期增强表现并不相同,可分为5类。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充分反映出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表现,使期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固定扫描延迟时间的前提下,比较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与固定造影剂注射速度两种造影剂注射方法对肝脏多排螺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DCT)增强扫描强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5例行上腹部MDCT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观察组40例。造影剂为碘佛醇320mg I/m L,剂量均为1.3m L/kg。其中对照组造影剂注射速度固定为3.0m L/s,观察组造影剂注射时间固定为25s,两组动脉期、肝实质期、延迟期扫描开始时间均为造影剂开始注射后30s、55s及180s。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增强前后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脏各期的CT值,并比较上述各部位CT强化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脉期肝脏CT强化值28.8±9.9 Hu高于对照组13.9±9.3 Hu;观察组动脉期门静脉CT强化值79.3±34.9 Hu高于对照组37.6±23.1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实质期肝脏CT强化值51.4±7.35Hu高于对照组42.8±7.13 Hu;观察组肝实质期门静脉CT强化值111.±16.0 Hu高于对照组88.7±11.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的CT三期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期两组肝脏、门静脉的CT强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造影剂注射时间配合恰当的扫描延时时间,肝脏强化效果优于传统的固定注射速率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双期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小胰腺癌患者进行双期螺旋扫描 ,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70s ,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 ,观察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两期增强情况 ,根据CT表现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 ,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胰腺期和门脉期的密度差分别为(43±9.0)HU和 (21±14)HU ,P<0.01,12例小胰腺癌术前认为可切除9例 ,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胰腺期胰腺与肿瘤密度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 ,螺旋CT双期扫描有利于小胰腺癌检出和正确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4.
韩静 《中原医刊》2005,32(5):17-17
目的探讨S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采用螺旋扫描,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00mgl/ml,总量80—100ml,按1.5—2ml/kg,注速为2.5—3ml/min,由高压注射器注射,时间为30s左右,在不同时相对肝脏进行2—4次扫描。结果251例肝脏增强检查的患者中,244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的图像,7例患者动脉期图像显示不理想,其中5例是因为门脉高压所引起,1例因注射中途造影剂外渗,1例因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引起。结论SCT增强检查可获得良好的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6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随机被选入A、B两组,每组30例。A组的注射时间为30 s,B组的注射速率为3.5 ml/s。两组均行胰腺实质期增强扫描,比较胰腺绝对强化值。结果:A、B两组的胰腺绝对强化值分别为(75.36±12.71)Hu和(76.38±15.32)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造影剂恒时注射(注射时间30 s)和恒速注射(注射速率3.5 ml/s)对胰腺绝对强化值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螺旋CT肝脏动态扫描评价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延迟扫描时间、病人体重与肝脏增强的定量关系。方法 :73例病人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造影剂容量、注射速度 ,行肝脏平扫和动静脉期增强扫描 ,测量其各参数值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流量组高峰CT值大于低流量组 ,高峰时间亦提前 ;12 0ml组与 10 0ml组比较 ,其高峰CT值和高峰时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CEI达到 45HU或更高 ,在 5 0— 75kg和大于 75kg组对应的造影剂容量为 10 0ml和 12 0ml。结论 :肝脏增强的程度与造影剂注射速度和容量呈一定的正相关 ,与病人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对比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组织和器官的受侵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34例中对比明显32例,对比较明显2例;门脉期对比明显10例,对比较明显14例,对比不明显10例。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6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3例。术前认为可以切除21例,术中切除20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对间接性下肢深静脉CT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排除心肺疾病、循环障碍和造影剂禁忌证. 应用16-MSCT在股骨颈水平行股静脉同层动态扫描,扫描时间段为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后70 ~380 s,间隔10 s,造影剂剂量为1.5 ml/kg,注射速率3.0 ml/s,记录各时间点CT值, 绘制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并测量峰值与峰值时间. 结果 (1) 股静脉CT时间-密度曲线显示:各曲线呈宽大的缓升缓降波形,上升段相对较短,到达峰值后为缓慢的下降段.(2) 各曲线峰值范围76~125 HU,中位数为95 HU,平均数为105 HU.(3) 峰值时间变化较大,90%(9/10)检查者的峰值出现在120~180 s.结论 股静脉时间-密度曲线表明造影剂的剂量与扫描时间的选择是间接下肢静脉CTV检查成功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38 s和70 s,对比剂用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结果1 cm<病灶<2 cm 16例,病灶<1 cm 9例,其中属于早期胰腺癌17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别,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小肝癌 (SHCC)在螺旋CT多期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 )增强扫描的表现 ,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33例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3ml/s注射 10 0ml造影剂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 2 5s、70s和 5min开始扫描 ,观察SHCC在各期的强化方式 ,统计各期的检出率。结果 :共发现 39个病灶 ,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87% ,74 %和 82 %。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延迟期和门脉期。 3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 97%。结论 :SHCC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 ,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充分显示SHCC各期的增强表现 ,正确评价其血流变化 ,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