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大北峪金矿是太行山北段(涞易地区)成因类型具有代表性金矿床,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对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指导意义。大北峪金矿是花岗斑岩沿阜平群漫山组片麻岩地层与高于庄组白云岩地层的角度不整合带(滑脱构造带)侵入,形成缓倾的花岗斑岩岩床。含矿热液沿滑脱构造带侵入,形成蚀型金矿。同时通过对围岩蚀变特征、金属矿物学特征研究,总结出成矿期次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霍吉河钼矿是黑龙江省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矿产地之一,位于翠宏山-二股多金属成矿带北部。根据对其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矿石质量特征以及矿体氧化带特征的分析,可见霍吉河钼矿床成因为斑岩型,成矿时代为燕山期,且其大地构造、岩浆活动、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地表矿化带及氧化矿石等找矿标志突出。  相似文献   

3.
白山堂斑岩型铜矿与侵入于长城系古硐井群中的石炭纪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体多呈脉状和透镜体状分布,近矿体围岩热液蚀变发育,并且具明显分带特征。通过地、物、化、遥资料综合分析及钻孔验证后,初步总结出白山堂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4.
九顶山铜钼多金属矿床受地层岩性、岩体产状、岩石化学、岩体蚀变分带、接触带构造等控制。喜马拉雅期中期,富含钼、铜等金属及硫元素的的岩浆流体上升侵位,富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聚集于斑岩体顶部及围岩接触带,发生广泛蚀变交代作用,斑岩体内→外接触带出现浸染状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化→细脉-浸染状黄铜矿-辉钼矿化。矿区北东接触带,斑岩体内部至围岩接触带蚀变发育之处,矿区褶皱核部、两翼层间滑脱带、岩体内外接触带构造等均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冀东地区金矿产出较为集中,且地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研究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成矿条件,认为冀东地区金矿床成矿岩体应定位在燕山期花岗岩体,控矿构造定位于断裂或剪切带处。石英脉和黄铁矿脉可做为较好的直接找矿标志,此外,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对金的富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个旧锡矿东矿区西部塘子凹凹陷带岩体内部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是深部找矿的新类型。矿床围岩蚀变类型较多,蚀变分带未见明显对称性,可能与热液的多期次性有关。矿床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尤其是钾长石化,可做为找矿标志。通过分析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总结出矿床形成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含矿断裂蚀变带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矿化阶段等方面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了找矿标志,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化石沟斑岩型铜矿是柴达木地台柴北缘华力西褶皱带内的重大找矿突破,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经与其他典型斑岩铜矿床对比,其中的青磐岩化带、硅化带、泥化带分带并不明显,而绢英岩化、黑云母化、硅化蚀变与成矿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哈日扎斑岩型铜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哈日扎地区斑岩型铜矿床特征、岩石特征的阐述,和对蚀变分带、成矿期次的划分以及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斑岩成矿事实明显,找矿前景较好;矿化主要赋存于具硅化、绢英岩化蚀变的岩石中;矿体的产出有两种方式;斑岩体来源于地壳物质,成矿物质的来源为地层或蚀变的硅质洋壳重融。  相似文献   

10.
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及其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岩、成矿环境的分析,探明哈日扎含铜斑岩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类型,具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熔融的成岩特征。含铜斑岩体具强烈高岭土化、石英绢云母化。矿体产出在高岭土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的接合部,其特征与德兴、玉龙等典型斑岩型铜矿床蚀变、赋存部位等特征相似,具有很好的成岩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江西相山铀矿田位于火山盆地中,前人对该地区铀矿床已经做了较多工作,但对于铀矿床的成因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对盆地周缘斑岩体的认知以及深部铅锌的发现,更是增添了矿床成因的复杂性。近年部分学者提出了相山铀矿应属于斑岩型矿床。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工作,对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围岩蚀变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与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斑岩体以及矿石形态等特征进行了对比,认为:相山铀矿田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差别较大,赋矿围岩为中上地壳变质基底重熔的S型花岗岩,矿石矿物虽然以浸染状为主但是围岩蚀变具有典型的线状特征,应该属于火山(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12.
公婆泉铜矿矿体的赋矿围岩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这些含铜斑岩体形成于晚志留一早泥盆世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受断裂和火山机构控制。同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将成矿期划分为气化高温热液成矿期、高温热液成矿期、高中温成矿期、中低温成矿期和表生期第5个阶段。指出公婆泉地区的上述斑岩体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在石英闪长玢岩体内成矿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大水金矿床是近几年在西秦岭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矿化特征极为独特的金矿床。本次研究通过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计算分析,自矿体中心向两侧或远离破碎带,蚀变强度减弱。矿化蚀变带内SiO2明显富集,CaO、CO2明显迁出,Fe2O3也有所富集,说明金矿化与硅化、方解石化和赤(褐)铁矿化关系密切,Au矿化强度与Sb、Ba成正相关而与Sr、Pb成负相关,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围岩蚀变带的规模和强度可间接指示金矿化的规模及强度,对于在大水金矿区指导找矿、提高金矿成矿预测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用此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具有指导找矿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天台县蟹渚矿床位于天台火山构造洼地和赤峰山火山穹窿的结合部位,萤石矿主要位于北西、北东东向的断裂破碎带中,控矿围岩为晚侏罗世西山头组,矿石类型主要以石英—萤石型、萤石—石英型为主,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由于萤石与石英密切共生,地表上的硅帽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对智利北部斑岩型铜矿区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解译其线性构造、岩体及地层等控矿信息,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出该区域的斑岩型铜矿位于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带与北东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近南北向断裂带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北东向的次级断裂成为含矿热液的储存场所.在遥感图像上呈深绿、草绿色调,近南北向展布的安山岩带为斑岩型矿床的围岩.含矿斑岩体呈浅红色调,北北东向展布,为中酸性超浅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16.
吴志强 《科技信息》2012,(9):391-392
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找矿前景问题,认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方向有:茗山岩体周边深部志留纪/奥陶纪地层形成的Si/Ca界面;岩体深部与奥陶纪碳酸盐岩接触带中是否存在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矿床;茗山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是否存在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铧厂沟地区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铧厂沟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金矿的新突破,位于秦岭山脉西部之南麓,地势形态受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低—中山地貌类型,地形切割中等,地势西高东低,金矿床产于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地层,通过对矿体形态、规模、厚度、品位、石英脉发育程度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受构造作用的强度制约,就矿体的赋存特征来看,矿体既受层控,又严格受构造(蚀变)带控制,赋矿岩石为碎裂蚀变碳酸盐岩,黄铁矿化、硅化蚀变较强,并与金矿(化)体关系最为密切,矿石中金品位高、低与蚀变强度密切相关。根据赋存特征将金矿化蚀变带分两大类:一是构造蚀变岩型、二是蚀变细碧岩型。该矿床根据研究区内所施工的槽、坑、钻探控矿情况看,不论是在地表或深部,对所控矿体都未圈边,据此预测本矿区深部及外围(矿体向东、向西)仍还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