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晓晓  刘芳  王柯敏  葛佳  秦迪岚  龚萍  谭蔚泓 《科学通报》2006,51(10):1156-1162
系统地研究了纯硅纳米颗粒(SiNP)、磷酸化硅纳米颗粒(PO4NP)和氨基化硅纳米颗粒(NH2NP)与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的生物效应. 考查了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对HaCaT细胞的细胞黏附效率、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以及HaCaT细胞对SiNP, PO4NP和NH2NP的吞噬情况. 结果表明: SiNP, PO4NP以及NH2NP 3种颗粒对HaCaT细胞的影响均存在浓度依赖关系, 当3种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的终浓度低于0.2 μg/μL时, 与HaCaT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是随着纳米颗粒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的增大, PO4NP, SiNP和NH2NP对HaCaT细胞的影响也逐渐增大, 其中PO4NP所产生的影响随浓度增大的趋势最慢, SiNP次之, NH2NP最快; 同时, HaCaT细胞对纳米颗粒的吞噬量和吞噬速度也因其表面修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在同样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NH2NP进入到细胞的量最多、速度最快, SiNP次之, PO4NP则最少、最慢. 这些研究结果的获得为指导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安全应用以及硅纳米颗粒的后续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彭成信  杨立  王保峰  章正熙  李南 《科学通报》2006,51(17):2009-2014
铝箔作为集流体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电解电容器等电化学器件中, 而它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直接影响电化学器件的性能和安全.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铝箔在甲基烷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及其与锂盐LiN(SO2CF3)2 (简称LiTFSI)组成的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铝箔在离子液体BMI-BF4及锂盐LiTFSI组成的电解液中极化时表面生成了牢固的钝化膜, 这对电化学器件集流体铝箔的保护十分有利. 将铝箔在离子液体BMI-BF4和BMI-TFSI中进行阳极极化, 对比发现, 铝箔在离子液体BMI-TFSI中并没有形成较好的钝化膜, 而在离子液体BMI-BF4中的铝箔表面生成了抗腐蚀性能较好的钝化膜, 其击穿电压高达94.58 V. X射线能谱仪(EDS)和X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结果表明, 铝箔在离子液体BMI-BF4中阳极极化后表面存在F和O, 形成了类似氟化物(如AlF3)和氧化物(如Al2O3)的钝化膜.  相似文献   

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纳晶TiO2及离子液体1-甲基-3-丙基咪唑碘盐两种功能添加剂对PEO聚合物准固态电解质进行优化, 提高了电池的光电性能. 用(PEO)8︰LiI︰TiO2︰IE︰I2 = 3︰3︰3︰7︰1(摩尔比)的电解质组装电池, 在100 mW/cm2光强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2%, 与无功能添加剂的电解质相比, 光电转换效率提高8倍. 电解质体系的电导率研究表明, 电池光电性能的提高与体系电导率的增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席靖宇  黄小彬  唐小真 《科学通报》2004,49(17):1706-1710
以含有模板剂(EO20PO70EO20, P123)的介孔SBA-15(P123-em-SBA15)为填料,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4-P123-em-SBA1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实验表明, P123-em-SBA15可能通过其特有的拓扑结构而大幅度提高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 另外P123-em-SBA15还可以使体系的室温离子电导率提高两个数量级以上. 优良的锂迁移性能表明PEO-LiClO4-P123-em-SBA1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型光催化氧化体系UV/Fe2+/空气降解4-CP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瑛珣  周明华  雷乐成 《科学通报》2005,50(17):1920-1922
报道了新型光催化氧化体系UV/Fe2+/空气对4-CP废水的降解. 该体系利用廉价空气为氧化剂, 在紫外光照过程中产生H2O2, 与溶液中存在的Fe2+形成Fenton反应, 使污染物得到快速彻底的降解. 反应40 min时, 溶液中几乎检测不到4-CP. 和初始H2O2浓度为22 mg/L的UV/Fenton相比, UV/Fe2+/空气体系能更快速彻底地降解4-CP. 因此, 对于能受紫外光激发的污染物, UV/Fe/空气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光催化氧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岚 《科学通报》2003,48(10):1027-1029
Eu2+激发的氯磷酸锶荧光粉一直是一种传统的灯用荧光粉, 合成了蓝色荧光粉Sr5(PO4)3Cl:Eu2+, 并研究了在电子激发下的发光特性, 此外还对碱土金属Ca2+, Ba2+等共同掺杂之后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当在中-低电压工作下, 对其在不同电流密度的电子束激发下的发光亮度和饱和特性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7.
PEO-LiClO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催化领域广泛使用的微孔“择形”分子筛ZSM5为填料,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4-LiZSM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 实验表明LiZSM5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体系的离子电导率, 25℃时PEO10-LiClO4-10%LiZSM5的离子电导率达到1.4×10-5 S·cm-1. 利用交流阻抗-稳态电流相结合的方法对体系的锂离子迁移数进行了测定, 表明掺入LiZSM5后锂离子迁移数明显升高. 电化学稳定窗口实验表明PEO-LiClO4-Li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有机胺(乙二胺, 1,3-丙二胺)以及碱金属离子Na+做结构导向剂(SDA),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3种新型开放式结构的复合磷酸草酸铟(Ⅰ~Ⅲ), 并进行了结构及性质表征.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Ⅰ, Na[InPO4(C2O4)0.5]·H2O. Ⅱ, [C2N2H10]0.5[InPO4(C2O4)0.5]. Ⅲ, [C3N2H12]0.5[In2(PO4)(HPO4)(C2O4)]·H2O. Ⅰ~Ⅲ合成中所用的结构导向剂均位于孔道中. Ⅰ在Na+为导向剂条件下合成得到, 它的结构是由InO6八面体与PO4四面体共用顶点连接成四元环磷酸铟层, 层与层之间由草酸基团C2O42-连接. 这一结构在a, b方向都具有八元环孔道, 为三维交叉孔道结构. Ⅱ的结构与Ⅰ类似, 不同的是, 它的客体分子是质子化的乙二胺而非Na+. Ⅲ中, InO6和PO4的连接形成双六元环二级结构单元(SBU), 这些二级结构单元之间通过草酸根连接, 在c方向产生了环形十六元环直孔道. 这三种磷酸草酸铟晶体数据如下: Ⅰ, 三斜, 空间群: P-1 (No. 2), a = 5.5662(17) Å, b = 6.454(2) Å, c = 8.966(3) Å, α = 102.609(4)°, β = 107.319(3)°, γ = 94.426(4)°, V = 296.56(16) Å3, Z = 2, M = 294.81, ρcalcu = 3.301 g/cm3, R1 = 0.0275, wR2 = 0.0731. Ⅱ, 三斜, 空间群: P-1 (No. 2), a = 5.653(4) Å, b = 6.627(4) Å, c = 9.391(8) Å, α = 70.788(8)°, β = 75.836(12)°, γ = 89.681(9)°, V = 321.1(4) Å3, Z = 2, M = 283.85, ρcalcu = 2.936 g/cm3, R1= 0.0664, wR2 = 0.1572. Ⅲ, 正交, 空间群: Pccm (No. 49), a = 10.350(2) Å, b = 12.190(2) Å, c = 13.000(3) Å, V = 1640.2(6) Å3, Z = 4, M =272.32, ρcalcu = 2.206 g/cm3, R1 = 0.0691, wR2 = 0.1831.  相似文献   

9.
庞涛  曹望和 《科学通报》2007,52(19):2226-2229
报道了YTaO4: Er3+和YTaO4: Er3+, Yb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980 nm LD抽运下的发光特性. 上转换发光光谱表明, 共掺Yb3+后, 显著提高了绿光(2H11/2/4S3/24I15/2)、红光(4F9/24I15/2)发射, 同时抑制了红外光(4I9/24I15/2)发射. 另外, 绿光发射强度随着Yb3+浓度变化规律是先增强后减弱, 而红光和红外光发射强度却呈增减交替变化. 给出了稀土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 并分别讨论了Er3+单掺和Er3+, Yb3+共掺的上转换机理, 发现当Yb3+浓度增至12%(摩尔分数)时, 上转换机理由两步能量传递过程转化为协同敏化过程, 如果继续增加Yb3+浓度, 则发生反能量传递(Er3+→Yb3+), 其结果导致绿光猝灭、红光和红外光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10.
1, 2-二锂碳硼烷(Li2C2B10H10)与元素硫(硒)反应, 形成硫(硒)插入产物Li2C2B10H10(E = S, Se). 它们可以作为四电子的双齿配体与双核半夹心结构铑的化合物[Cpt RhCl(m-Cl)]2(1)(Cpt = tBu2C5H3)反应, 形成单核16-电子体系含有类芳香性金属铑环的化合物CptRh(E2C2B10H10) [E = S(2a), Se(2b)]. 16-电子体系化合物2a2b可以与2-电子的配体(tBuNC, CO)进行反应, 形成18-电子体系的加成产物Cpt(L)- (E2C2B10H10) [L = tBuNC, E = S(3a), Se(3b); L = CO, E = S(4a), Se(4b)]. 化合物都进行了红外光谱、1H-, 11B-NMR, EI-MS和元素分析的表征, 其中对2a3a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晓云  樊君  李婷  张德恺  白晋涛  任兆玉  侯洵 《科学通报》2006,51(22):2602-2606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Eu, Tb共掺杂SiO2基质三基色荧光体系, 样品的发射光谱在618, 543, 350~500 nm处同时出现了红、绿、蓝三色发射, 表明Eu3+, Eu2+和Tb3+三种离子共存于同一基质中, 与Eu单掺样品的发射光谱比较, 共掺样品中Eu2+的蓝色发光显著增强, 说明在SiO2基质中Eu3+和Tb3+之间可能发生电子转移. 考察了退火温度和Tb浓度对样品发光光谱的影响, 确定了Tb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2%, 最佳退火温度为850℃. 发现在600℃退火时, 在SiO2基质中存在着Tb3+对Eu3+的敏化作用, 当Tb3+浓度为0.2%时, Eu, Tb共掺样品中Eu3+的发光强度是Eu单掺的4倍多, 这归因于Tb3+→Eu3+离子的能量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体积排阻色谱(SEC)和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 PAGE)分析了Aβ1-40在溶液中的寡聚体存在形式, 并对三聚体进行了分离, 并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Aβ1-40可溶性三聚体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0.231 mmol/L的Aβ1-40能在24 h内以稳定的低分子量寡聚体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主要成分为可溶性三聚体. 通过SEC分离得到的Aβ1-40三聚体, 可以明显升高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 作用强度高于同浓度的Aβ1-40纤维. 另外, Aβ1-40三聚体与Aβ1-40纤维所引起的胞内钙升高的方式不同, 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卢婷  黄建滨 《科学通报》2007,52(17):2003-2005
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二亚甲基-1,2-二(十二烷基二乙基溴化铵), 简写作C12C2C12(Et), 并对其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与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C12C2C12(Et)在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远小于具有长连接基团的同系物; 球形胶束与拉长的胶束共存于该体系的水溶液中, 并且在所研究的浓度时主要以球形胶束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单晶结构四氧化三铁纳米片的大面积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属铁片与酒石酸钠(C4H4O6Na2)在140℃水热反应12 h, 在金属铁片上原位大面积生长出了Fe3O4纳米片.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Fe3O4纳米片为单晶立方相结构, 其尺寸范围为1.2 µm×1.4 µm ~ 4.0 µm× 4.2 µm, 厚度约为 60 nm. 通过改变溶液中碱的浓度可实现不同尺寸纳米片的可控合成. 研究了酒石酸钠在Fe3O4纳米片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提出了可能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5.
姚英明  宋社平  沈琪  扈晶余  林永华 《科学通报》2004,49(15):1495-1498
[(ButCp)2Er(μ-Cl)]2(ButCp = 叔丁基环戊二烯基)与叔丁基锂(ButLi)在四氢呋喃(THF)中按1︰1的摩尔比于−78℃反应, 分离得到了经β-氢消除反应形成的三核四氢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Li(THF)4][{(ButCp)2Er(μ-H)}33-H)] (1).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1具有离子对结构, 阴离子部分由3个(ButCp)2Er单元组成, 呈三角形排列, 三角形的三边通过3个氢桥连接起来. 另外有一个氢位于三角形内, 以μ3-H方式和3个Er3+离子配位, 每个Er3+离子的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16.
杨新林  陈哲  孟宪梅  李博  谭信 《科学通报》2007,52(4):399-403
采用具有HindⅢ和EcoRⅠ单一酶切位点的pEGFP-N1超螺旋型质粒为底物, 检测三丙二酸富勒烯(trimalonic acid C60, TMA C60)对DNA限制性酶切反应的作用. 同时以该质粒为模板, 测定TMA C60对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影响. 酶切产物与PCR扩增产物均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显示. 实验发现, 在质粒酶切体系或PCR体系中添加TMA C60后, 酶切或扩增产物的生成量均显著减少. TMA C60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 对HindⅢ, EcoRⅠ两种酶切反应和PCR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6.3, 6.0, 6.0 μmol/L. 两种活性氧清除剂L-抗坏血酸-2-磷酸酯镁和叠氮化钠在浓度为2~10 mmol/L时, 不能拮抗TMA C60对PCR和两种酶切反应的抑制作用. 但是, 在PCR体系中增加Taq DNA聚合酶能够拮抗TMA C60的作用. 这些结果表明, TMA C60能够抑制上述3种DNA代谢相关酶的活性, 其作用可能与活性氧无关.  相似文献   

17.
姚英明  齐贵中  沈琪  扈晶余  林永华 《科学通报》2003,48(12):1286-1289
(ArO)2Sm(THF)4 (ArO = 2,6-二叔丁基-4-甲基酚基)与Et2AlCl在四氢呋喃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 生成SmCl2 (1)和(ArO)AlEt2(THF) (2). 1进一步与环辛四烯(C8H8)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C8H8)SmCl(THF)2]2 (3). 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2具有单分子结构, 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与铝原子配位, 形成一个扭曲的四面体. 配合物3具有双分子固态结构, 中心金属钐与一个环辛四烯、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 其形式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发现过氧化氢-硫代硫酸盐-亚硫酸盐-高氯酸(H2O2-S2O32−-SO32−-H+)反应在凝胶扩散介质中呈现出化学脉冲波时空动力学行为,脉冲波在特定初始浓度组成中存在特定的最大半径和最大寿命,它们随着硫代硫酸盐初始浓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过氧化氢初始浓度增大,脉冲波中心的pH值会出现二次下降,甲基红存在条件下体系呈现为带有红心的脉冲波。另外,脉冲波在演化过程中,出现有趣的回缩现象。本文还结合相关机理对脉冲波动力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袁焜  吕玲玲  刘艳芝 《科学通报》2008,53(6):633-640
在DFT-B3LYP/6-311++G**水平上求得C4H4Y---LiCH3锂键复合物势能面上的3个稳定构型, 频率分析表明, 复合物中C10-Li14在键长增大的情况下发生了反常的伸缩振动频率蓝移. 经MP2/6-311++G**水平计算, 在3个复合物中, 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及零点振动能(ZEP)校正的单体间相互作用能分别为-45.75, -35.70和 -39.10 kJ·mol-1. 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析表明, C4H4O和LiCH3间可以分别形成n-σ 和π-s型两种锂键复合物(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Ⅱ), 而C4H4S和LiCH3间形成的复合物Ⅲ中同时具有π-s和n-s型的锂键相互作用. 另外, 分子中原子理论(AIM)分析也表明, 3种复合物中均存在分子间锂键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振红  王艳秋  王利  何国钟 《科学通报》2004,49(19):1944-1949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在800和400 nm的60 fs激光强场(1013~1015 W·cm-2)作用下气体 分子CH2I2和CH2ICl的电离解离行为. 在中等光强作用下, CH2I2和CH2ICl分别产生了协同解离产物I2及ICl分子; 在强激光场中因库仑爆炸产生的高价离子I2+在飞行时间质谱上分裂成3个峰, 根据I2+离子的飞行时间差得到库仑爆炸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并由此得出释放能量与激光强度的关系及激光波长对库仑爆炸释放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