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氯氮平治疗的45例<40岁(对照组)和45例≥40岁(研究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氯氮平治疗8周后血糖、血脂水平显著上升,研究组上升更明显,血糖异常率为24.4%,对照组的血糖异常率为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7,P<0.05);研究组的甘油三脂异常率为53.3%,对照组的甘油三脂异常率为24.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9,P<0.01);两组血浆胆固醇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5,P>0.05).结论氯氮平容易引起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利培酮治疗,研究组进行氯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血脂(TG、TC、hdL-c、LdL-c)、血糖(FPG、2 hPG)。结果与对照组的血脂、血糖比较,研究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氮平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较大,临床医师应该慎用。  相似文献   

3.
利培酮、氯氮平对血糖、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6月1日 -2003年6月1日间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年龄18~65岁、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分别接受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的100例患者 ,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 ,用BPRS评定疗效。结果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脂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8周、12周后患者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进行比较 ,治疗12周后 ,氯氮平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可能会引血胆固醇、甘油三脂的升高 ,血糖变化不明显。氯氮平致血糖升高的风险大于利培酮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药方剂莲子清心糖合并氯氮平与单用氯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莲子清心糖合用氯氮平、对照组予氯氮平治疗,共6周.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计数治疗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T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于治疗4周后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莲子清心糖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刺五加并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32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应用刺五加注射液100mL(含总黄酮300mg)静滴,每日一次,21d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氯氮平150~300mg/d;对照组16例口服氯氮平150~300mg/d,同时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分别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检测。结果治疗21d后,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空腹血糖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轻度下降,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氮平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程度血脂水平的改变,血糖升高,而刺五加能拮抗氯氮平所致的血脂、血糖改变,合并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使血糖、血脂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氯氮平+碳酸锂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84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n=42)采用氯氮平+碳酸锂治疗,10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电图便变化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脑电图总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碳酸锂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未对脑电图产生明显影响,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奥氮平和氯氮平对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服药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服药前均无脑电图异常,服药两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7.14%和51.43%,组间差异显著.研究组服药6周后脑电图异常率为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脑电图改变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氯氮平相比,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影响相对较小,安全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给予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TG及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水平、TG、T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糖水平、TG、T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稳定糖脂代谢水平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健脾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DG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指标水平、4 h胃排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4 h胃排空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健脾丸加减治疗DGP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与4 h胃排空率,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阴性症状为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眼区情绪识别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区情绪识别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血糖、血脂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氯氮平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氯氮平治疗8周后血糖血脂水平显上升,并且其升高水平与年龄成正相关;对不同性别、有无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的血糖、血脂水平影响无差异。结论:氯氮平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影响越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氯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血糖的影响.方法:对8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用氮丙嗪、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采用Rayto-20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血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氯氮平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氯丙嗪和利培酮组治疗后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氮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在使用氯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比较42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第4 w末的空腹血糖,并分析性别、年龄、临床亚型、服药情况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1)422例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 w后血糖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年龄组服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的患者的血糖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和20-岁年龄组不同类型药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有明显差异。(3)男、女性患者服用不同类型药物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混合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后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混合型患者服用利培酮后血糖降低了0.30 mmol/L,偏执型患者服用利培酮后血糖升高了0.0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利培酮在不同临床亚型中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必要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进行监测,避免或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日立7060生化仪对单服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治疗前治疗后8周的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对比分析。结果: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引起女性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明显升高,氯氮平组升高更为明显。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引起男、女性甘油三酯(TG)明显升高(P<0.05)。结论:氯氮平、氯丙嗪均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服用氯丙嗪与氯氮平对血糖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 断标准,长期服用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住院病人149例,正常对照组52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结果:氯氮平组、氯丙嗪组血糖异常率分别 为19.23%、18.01%,对照组为3.85%,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氮平组、氯丙嗪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氯氮平能明显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徐静文  沈宣  徐维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07-708,710
目的:评价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氯氮平组40例,利培酮组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5周末各作一次韦式成人智力量表,韦式记忆量表,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验,言语流利性测验,连线测验A,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TESS副反应量表。结果:治疗15周末氯氮平组显著改善迟滞、活动过多、敌对猜疑因子分,利培酮组显著改善BPRS评分,对于认知功能,氯氮平可改善言语流利性,而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结论:氯氮平和利培酮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但利培酮较氯氮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Increasing age,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covery from strok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20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aemoglobin (HbA1) were measured within 72 hours of onset. Unrecognized hyperglycaemia as defined by a raised stable HbA1 more than two s.d. above the mean reference value and no previous history of diabetes was present in 27%. No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patient age and admission blood glucose or HbA1 levels (r = 0.1). Cumulative mortality and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was assessed in the first 136 patients with carotid distribution events. Admission blood glucos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8 mmol/l was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mortality at 4 and 12 weeks (P less than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with age, glucose, HbA1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demonstrated that age was the only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death at 4 weeks (P less than 0.05) but at 12 weeks both age and blood glucose were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5). In patients less than 65 years blood glucose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death (P less than 0.05) but in patients less than or equal to 65 years HbA1 and not glucose was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5). Patient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5 years with HbA1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7.5%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have a raised admission blood glucose. Hyperglycaemia on admission was not shown to influenc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Increasing age is of greatest importance in predicting mortality although blood glucose is of prognostic value especially in the young stroke pati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分泌代谢专科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特征。方法提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内分泌科住院2型 糖尿病1187 例次患者共58 565 次床边血糖监测系统(BGMS)数据,按患者年龄分为<45 岁(128 例次)、45~64 岁(594 例次) 和≥65岁(465例次)3组,通过3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时段分布特征。结果随年龄增加,低血糖发生 风险逐渐增加,≥65 岁组低血糖密度、患者占比和患者-住院日占比分别是<45 岁组的2.38、2.57、2.54 倍(0.95% vs 0.40%, 28.17% vs 10.94%,4.48% vs 1.76%,P<0.001);凌晨是老年组低血糖高发时段,相比<45岁和45~64岁组,≥65岁组凌晨的低血糖 密度分别是其2.44和1.40倍(2.66% vs 1.09% vs 1.90%,P<0.05),患者占比分别是其3.86和1.55倍(14.57% vs 3.77% vs 9.42%, P<0.02);≥65岁组反复低血糖(≥2次)患者占比是其他两组的5.70倍和1.41倍(13.33% vs 2.34% vs 9.43%,P<0.05)。结论65 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显著高于非老年组,凌晨和反复低血糖情况最为突出。应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制订差异 化血糖监测和管理策略,以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情况及奥氮平治疗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作用。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2月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11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治疗剂量为10~20 mg/d,共3个月。观察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血糖和血脂情况,观察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腹围和BMI的影响。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1~3个月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奥氮平治疗3个月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腹围和BM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奥氮平治疗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引起患者腹围和BMI变化,对血糖代谢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王祖森 《安徽医学》2012,33(3):327-329
目的观察氯氮平、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方法将111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组(58例)和阿立哌唑组(53例),治疗观察6周。每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末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氯氮平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则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间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立哌唑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间各项代谢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明显大于阿立哌唑,性别差异可能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风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