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能量损耗指标,探讨其评估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分类指南分为射血分数保留(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组32例,射血分数减低(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组33例;同期体检健康者32例为对照组。3组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AMI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下壁厚度(LVIW)及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然后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下壁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 ESVIM)、左心室下壁节段收缩末期容积(r ESVIM)和左心室下壁节段射血分数(r EFIM)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LVGED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LVGESV)。结果:AIMI组LVGEDV、LVGESV高于对照组,LVGEF值低于对照组(P0.05);AIMI组r EDVIM、r ESVIM高于对照组,r EFIM值低于对照组(P0.0 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几何形态、节段容积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为AM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均于常规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下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后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末期容积(global end-systolicvolume,GESV)、左心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GEDV)、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fraction,GEF)、左心室下壁节段舒张末期容积(inferior wall regional end-diastolic volume,rEDVIW)、左心室下壁节段收缩末期容积(inferior wall regional end-systolic volume,rESVIW)和左心室下壁节段射血分数(inferior wall regionalejection fraction,rEFIW),并进行比较。结果 AIM组GEDV,GESV,rEDVIW,rESVIW高于对照组(P<0.05);GEF,rEFI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几何形态、节段容积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根据CT造影检测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28)、易损斑块组(n=25)。比较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心尖部舒张末期左右径(Dap)、心尖球形指数(Siap)、舒张末期心尖角度、收缩末期心尖角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心尖形态及功能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稳定斑块组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明显低于易损斑块组(P < 0.05),Siap明显高于易损斑块组(P < 0.05);斑块易损性是影响左心室Dap、舒张末期心尖夹角、收缩末期心尖夹角、LVEDD、LVESD、射血分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心尖形态及功能和斑块易损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 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老年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与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共90例,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组(51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39例),并匹配对照组50例。采用心彩超检测左心形态与功能指标并比较。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显著高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房内径显著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在评价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形态和功能中具有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 分别对50例正常人和8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容积.结果 二维超声测量的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室收缩末容积减低,左室射血分数升高.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前后径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容积高血压组较正常组增加.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能够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追踪技术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妊娠期高血压(HIP)孕妇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70例HIP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及超声追踪技术2种方法检查患者左心室功能,比较2组心脏形态指标、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旋转指标、左心室运动情况。结果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舒张早期最大流速/舒张晚期最大速度比值(E/A)、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分数(RFF)及心脏指数(CI)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心输出量(C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心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MV)、心底水平旋转角度达峰时间(Pti-M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Prot-AP)、心尖水平旋转角度达峰时间(Pti-AP)、心底水平旋转角度达峰时间百分比(Perc-Pti-M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尖水平旋转角度达峰时间百分比(Perc-Pti-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舒张早期左心室侧壁速度(ELV)和位移(ELD)值显著小于对照组,舒张晚期左心室侧壁速度(ALV)和位移(AL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追踪技术联合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HIP孕妇高血压孕妇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与血浆脑钠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压变异性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重构的关系。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3例,依据术前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hs-CRP≤3mg/L)20例,高hs-CRP组(hs-CRP>3mg/L)2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高hs-C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增大明显(P<0.05)。结论 hs-CRP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与患者术后心肌重构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二尖瓣环自动追踪技术(AMAT)检测法洛四联症(TOF)患儿左心室容积、整体收缩功能及心尖摆动角度的变化。方法 TOF患儿30例,正常小儿30名,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运用AMAT技术自收缩期前(QRS波起点)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面积、面积速率、容积速率、长轴长度、心尖摆动角度,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TOF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面积速率、容积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面积、长轴长度与肺动脉环径/主动脉环径值(PA/AO)呈显著正相关;心尖摆动角度最大值、最小值均小于正常小儿(P<0.05)。结论 TOF患儿心尖摆动角度出现异常。AMAT技术可以评价TOF患儿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冠脉微血栓栓塞对大鼠左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冠脉微血栓组12只,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诱发冠脉微血栓形成;对照组12例,自主动脉根部注入生理盐水。术前及手术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术后加用QTVI测量收缩期峰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血栓组LVESD、LVEDD、EDV显著增加(P<0.01);FS、LVEF显著降低(P<0.01);微血栓组心尖四腔左室侧壁及后间隔二尖瓣环、左室长轴观前间隔及后壁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大鼠慢性冠脉微血栓栓塞后,心室发生重塑,收缩功能下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评价大鼠冠脉微血栓栓塞后的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45例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6 min步行实验;比较2组左心形态,包括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心脏指数;比较2组左室舒张功能,包括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末期流速峰值、血流传播速度和反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差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2组左室内径、心脏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反向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峰值和血流传播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形态和舒张功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左前降支远端堵闭后心肌梗死对左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在选择性堵闭左前降支远端制备猪心肌梗死模型前2 h内(心肌梗死前)和心肌梗死后7~14 d内各进行一次常规超声心动图和速度向量成像检查,测量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容积和球形指数0等重构指标.比较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6个节段心肌运动收缩期速度、应变、应变率及其达峰时间.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期长径和收缩末期长径增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6节段收缩速度、应变和应变率均显著减低,只有平均应变率达峰时间心肌梗死后显著延长.结论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同步性异常加重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与心脏超声造影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冠心病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心动图,观察组接受心脏超声造影,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检查效果、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 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包括: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心脏超声造影临床检查有效率较高,心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左心室功能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 不明原因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4 7例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分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组 (secondarypulmonary hypertention,SPH) 17例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组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tion,PPH) 30例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偏心指数 (EI)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二尖瓣、肺静脉、左心室流入道和流出道交界处血流频谱。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PPH组和 SPH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RVEDD)、右心房上下径 (RAL )、右心房横径 (RAT)增大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EDD)变小 ,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偏心指数 (EIs、EId)显著增大 ;E波、E/ A比值降低 ,舒张早期 E波减速时间(DT)延长 ;等容舒张时间 (IRT)、等容收缩时间 (ICT)延长 ,左心室射血时间 (ET)缩短 ,左心室 Tei指数增大。EIs、EId分别与 E、E/A呈负相关 ,与左心室 Tei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左心室 Tei指数为反映左心室功能障碍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sing, 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确诊为SLE的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3D-STI参数。结果两组LVEDd、LVEDs、IVSd、LVPWd、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S、GCS、GRS、GA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STI可以对SLE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进行检测,为临床监测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通过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定量分析干扰素治疗DCM后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52例住院和门诊DCM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扰素治疗组31例,平均年龄41.0±17.1岁;常规治疗组21例,平均年龄38.5±19.2岁。测量舒张末期面积(EDA)、收缩末期面积(ESA)、面积变化分数(FAC)、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及采集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CK图象并进行积分。结论:DCM病人在常规治和干扰素治疗后,其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内径缩小不明显。干扰素加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左心室EF值,与常规治疗比较有显著差异。干扰素加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加左心室收缩期位移距离,与常规治疗比较有显著差异。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定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动态变化,具有简便、准确的特点,易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定量评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室旋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2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应用三维超声斑点技术测量心尖及心底水平左心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旋转角度。结果观察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对照组大,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旋转角度值在心尖水平左心室前间隔[(6.32±2.01)°]、后间隔[(6.01±1.98)°]、前壁[(6.38±2.12)°]、侧壁[(5.74±2.40)°]、后壁[(4.81±3.01)°]、下壁[(5.34±2.54)°]均小于对照组[(9.51±3.21)°、(9.45±2.87)°、(9.07±3.23)°、(9.36±3.14)°、(9.71±3.28)°、(9.91±3.51)°](P0.05);在心底水平左心室后壁[(6.53±3.08)°]、下壁旋转角度值[(7.42±3.22)°]均小于对照组[(7.95±3.26)°、(8.71±3.29)°](P0.05),在心底水平左心室前间隔[(4.23±1.74)°]、后间隔[(6.62±2.32)°]、前壁[(3.25±1.63)°]、侧壁[(4.23±2.41)°]与对照组[(4.12±1.85)°、(6.57±2.05)°、(3.58±2.51)°、(4.62±3.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清晰显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室旋转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