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雪  左英  罗钢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10,22(3):403-405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将15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按成人用量的10倍给药每天一次,动物经给药10次,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脑缺血大鼠的行为状态、脑组织形态学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行为状态,缩小缺血范围,降低缺血程度,使病变的脑组织得到明显地改善,减少缺血区神经元的死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脑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糖饲料喂复制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再采用大脑中动脉复制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急性局灶性脑缺血IR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结果:通服精胶囊显降低缺血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及血浆TNFα的含量(P<0.01),增加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增加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结论:通脑精胶囊对IR大鼠急性局灶性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NO、TNFα含量和NOS活性及增加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 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大鼠经历2 h脑缺血,然后实行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3、6、24、72 h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GF-β1的表达;再灌注后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明显表达, 24 h后达高峰(P<0.01), 72 h后降至正常。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应用异丙酚能显著地促进TGF-β1的表达,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治疗组TGF-β1释放增多、高峰提前、延缓下降(P<0.05),同时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减轻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P<0.05)。 结论: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MP-2、MMP-9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2、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正常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NS组)、阿托伐他汀对照组(At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T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AtP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MMP-2、MMP-9表达,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电镜下分析面密度。结果AtT、AtP组脑组织MMP-2、MMP-9表达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较NS、N、At组明显增高(P〈0.01);梗死灶体积AtT、AtP组较IR组明显降低(P〈0.05),较NS、N、At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能脑组织MMP-2、MMP-9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对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
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堵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 h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之后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梗死情况并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坏死严重,水肿明显;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坏死细胞数减少,水肿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尼莫地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ax和上调Bcl-2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
脑神经元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七中人参三醇皂苷(PTS)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组、PTS低(25mg/kg)、中(50mg /kg)、高(100mg/kg)剂量组和血栓通注射液(0.45mL/kg)组,通过行为学评分、脑含水量、脑梗塞范围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观察PTS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同样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完全全脑缺血模型组、PTS低(25mg/kg)、中(60mg /kg)、高(120mg/kg)剂量组和血栓通注射液(0.45mL/kg)组,通过检测脑指数和脑伊文思蓝含量观察PTS对不完全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对于大鼠,与模型组比较,PTS中、高剂量组均明显降低术后24h大鼠行为学评分,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p<0.01);PTS低、中、高剂量组的缺血脑梗塞范围(19.0%±4.5%、16.4%±3.9%、16.4%±3.7%)明显低于模型组(23.5%±3.4%,p<0.05),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提示PT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小鼠,PTS各剂量组的脑指数和脑伊文思蓝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PTS可通过抑制脑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降低脑指数,减轻脑水肿。【结论】PT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局灶性脑缺血(MCAO)损伤、小鼠不完全全脑缺血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斯蓝(EB)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MP 9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4h, 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增加, MMP-9呈现高表达。 而氯沙坦组脑组织含水量、 EB含量及MMP-9表达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 结论:氯沙坦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活性及血脑屏障通透性, 从而发挥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脑组织内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并分析脑缺血后Ang-1、Ang-2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缺血组(I组),缺血组又分为缺血1、3、6、12、24、48和72 h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做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影区内Ang-1 mRNA及Ang-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ng-1 mRNA中等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ng-2 mRNA极低量表达,两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缺血组Ang-1 mRNA表达水平在脑缺血早期(3~6 h)低于C组(P<0.01),脑缺血48~72 h高于C组(P<0.01);Ang-2 mRNA在脑缺血后3 h表达水平高于C组,在脑缺血后12 h出现高峰,且持续至脑缺血后72 h(P<0.01)。结论:Ang-1和Ang-2可能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与其他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共同参与缺血半影区的新血管形成并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利于改善缺血半影区血液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对照组(25只)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25只).采用动脉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氮唑染色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0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3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缺血再灌注后120 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24 h,48 h,72 h各时点凋亡指数均低于缺血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脑栓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g/(kg·d)脑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再灌注24h时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3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缺血再灌注24h时缺血灶周边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脑栓通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脑栓通通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大鼠局灶脑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脑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在不同时相的表达,探讨MMP-2与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自体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不同时点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表达情况,并与假手术组进行对照.结果 缺血6 h后MMP-2表达很少,24 h表达上调,5 d达最高水平.MMP-2主要表达在星形细胞、巨噬细胞.结论 缺血后出现MMP-2表达的上调,影响缺血性卒中的转归.  相似文献   

12.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在脑缺血大鼠各脑区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在大脑各区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急性缺血不同时间脑区Trk阳性神经元的动态改变。结果正常脑组织中Trk受体广泛表达,缺血后梗死中心Trk表达急剧下降,1 d后完全消失;而半暗带及海马DG区Trk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显著增多(P<0.05),持续整个缺血期。海马CA1区于缺血1 d后Trk表达开始缓慢升高;缺血侧的其他脑区及对侧非缺血脑区也有Trk表达升高。结论缺血损伤可诱导脑内Trk受体表达广泛增加,与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及特点,阐明TNF-α?IL-1β在脑缺血大鼠MMP和TIMP-1引起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再灌注6?12?24?48?72 h和7 d组?运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及脑组织中MMP-3?MMP-9和TIMP-1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和脑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于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增加(4.38 ± 0.73 vs 2.63 ± 0.14?5.28 ± 0.71 vs 3.46 ± 0.47;22.34 ± 3.56 vs 12.13 ± 4.26?9.56 ± 0.85 vs 4.23 ± 0.83; P < 0.05),12 h达到高峰,随后各时间点表达开始下降,至7 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别?脑组织中MMP-3?MMP-9含量于再灌注6 h开始升高,24 h明显升高(P < 0.05),48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7 d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脑组织中TIMP-1含量在再灌注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 < 0.05)?且血清和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含量与MMP-3?MMP-9的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 < 0.05),与TIMP-1含量呈负相关(P < 0.05)?【结论】 MMP-3?MMP-9在脑缺血大鼠缺血再灌注早期水平即升高,提示MMP-3和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可通过促进脑组织中MMP-3?MMP-9的生成,抑制TIMP-1的生成,进一步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黄芪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并给予环黄芪醇干预,评价大鼠的Garcia JH神经功能评分,并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的脑梗死灶容积百分比。结果:环黄芪醇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梗死灶容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环黄芪醇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七叶皂甙钠组。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但不闭塞大脑中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再灌后不同时相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Bcl-2和 Caspase-3蛋白的动态表达。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内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组脑缺血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上调,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叶皂甙钠组脑缺血半暗带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见七叶皂甙钠组各时相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且凋亡高峰时下降明显。结论: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变化。方法 应用含明胶的定量酶谱技术,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7 d内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MMP-9(92 kd)在假手术组和手术组非缺血侧没有或仅有极低量的表达,手术组缺血侧再灌注3 h后开始出现MMP-9表达,24、48 h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并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MMP-2(72 kd)在各组缺血侧与非缺血侧均有表达,48 h缺血侧开始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7 d到达高峰;3 h和24 h与7 d相比,有显著性差别(均P<0.01)。各组非缺血侧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和MMP-2的水平升高;MMP-9上调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伤有关,MMP-2可能与炎症反应损伤后的修复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变规律及MMP-2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HE、TUNEL染色法观察缺血2 h再灌注3 h-7 d脑组织的动态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MP-2的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与之相比,缺血再灌注3 h-7 d组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缺血中心区再灌注后3 h以变性损伤为主,24 h-7 d以坏死及继发炎症为主;边缘区一直以持续进行性凋亡为主;水肿贯穿病变全程,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72 h两次出现高峰,其中24 h尚伴灶片状出血。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大脑组织的MMP-2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MMP-2表达存在时空改变且与脑水肿、细胞凋亡有正相关性,P<0.01,相关度R值在0.5以上,其中24 h的首次脑水肿高峰与MMP-2表达峰值点重叠。结论再灌注后24 h、72 h的两次水肿高峰及迟发、持续性细胞凋亡是再灌注损伤两个最重要的方面,MMP -2表达参与了其机制。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MP-2、MMP-9表达和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强力霉素后脑水肿的变化。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3、6、12、24、72、120 h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干湿重法测定强力霉素干预后缺血侧脑半球含水量的变化,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MMP-2和MMP-9活性变化。结果MMP-2在脑缺血再灌注3 h和120 h表达和活性升高(P<0.01);MMP-9在脑缺血再灌注6 h表达和活性开始升高(P<0.01),到再灌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120 h降至正常水平(P>0.05);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各时间点缺血侧脑半球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皆升高,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持续升高;应用强力霉素大鼠缺血侧脑半球含水量与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相比降低(P<0.05或P<0.01)。结论MMP-2和MMP-9降解细胞外基质引发血管源性脑水肿,MMP-2和MMP-9的表达及其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120 h内的交替变化可能会影响脑水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ARB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前组采用狭窄肾动脉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ypertension ischemie reperfusion,HIR)和HIR缬沙坦组(G),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缬沙坦12mg/kg进行灌胃治疗4周;正常血压组分为假手术组(N)和缺血再灌注组(Isehemic reperfusion,IR),分别行假手术和缺血再灌注处理.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h,再灌注2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 MMP-2 和 MMP-9 的表达,用图象分析仪测定灰度值.结果:与N组比较,IR组MMP-2、MMP-9灰度值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HIR组 MMP-2、MMP-9 灰度值增高(P<0.05);与HIR组比较,G组 MMP-2、MMP-9 灰度值减少(P<0.01).结论:高血压加重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 MMP-2 和 MMP-9 的表达;ARB能明显抑制脑组织 MMP-2 和 MMP-9 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