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能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仅关系到工作上有没有创造,而且关系到人生上有没有作为。语言文学家黎锦熙在回忆录中讲过一段小故事,他说:民国头十年间,我在湖南办报,当时常帮我们抄写文稿的有三位青年。一位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什么都抄,就连文稿中的技术性错误,也照抄不误;第二位是见到文稿中的问题总是要提出,并能主动润色修饰;第三位则与众不同,看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文稿就干脆不抄,更不屑于在枝节问题上纠缠。  相似文献   

2.
艾哲 《军事记者》2006,(7):70-70
有些连队的“连务公开栏”,不痛不痒的内容说得多,而战士迫切要求知道的如经费开支、副业收益、评功评奖名额、战士考学与入党等情况,只字不提或言之甚少。致使连务公开栏不公开、假公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个别领导对连务公开的意义认识不足,担心亮了“家丑”;公开的态度不端正,用来摆门面,做样子,应付上级检查;有的连队专挑优点公布,对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失误则不谈或少谈,捂着盖着瞒着藏着,无形之中剥夺了官兵的知情权,助长了“养痈遗患”的坏作风。连务公开的目的是给官兵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官…  相似文献   

3.
4.
要论“道”     
“道”是汉语中表意极其丰富的汉字。道理,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结论,揭示事物的规律;道路,指通行的方向,事物经过和发展的途径;道,泛指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编辑之友》2008,(2):74
遇到"的"、"地"、"得"时,你会不会区别?相信不少大人也会对这三个字甘拜下风.看,这会儿它们成了网名为"长靴"的妈妈的苦恼,因为她读二年级的女儿至今也只会用其中一个"的"字.  相似文献   

6.
阴玉钦 《新闻爱好者》2010,(10):126-126
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报纸媒体如何既坚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指导性,又具有贴近性、可读性,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引人爱看,在新闻宣传中真正做到“三贴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一般而言,编辑是坐在家里的。相对记的“动”功,编辑的“静”功要多一些。但报纸的编辑和记,本来就是一个分工不分家的联动整体,笔因此觉得,编辑也应该多“动一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常常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人们说的“彩”,其实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样与浅层标志,如色彩、光彩、丽彩、多彩等等。有“彩”,毕竟是好事。一块石头能成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艳彩,总比很粗、很俗、很土的东西要多一点观赏价值。人也一样,做一个有光彩的人,例如名响、位显、誉高的人,显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相似文献   

9.
公益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既要具备新闻价值,又要达到公益效果。好的公益新闻策划能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报道效果,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新闻和公益要真诚“拥抱”,而非“熊抱”。  相似文献   

10.
赵欣林 《新闻窗》2005,(5):41-41
“度”.对新闻媒体来说,需要认真把握。否则就会给报道带来负面效应.尤其是新闻报道中的追踪报道,更要把握好这个“度”。  相似文献   

11.
任希 《今传媒》2005,(12X):36-37
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是地市电视台记者经常涉足的报道领域。这类报道的通病就是言语枯燥、信息乏味、传播效果不佳。怎样让常规的企业报道生动起来,让受众轻松明确理解经济数字、经济术语背后的新闻事实所在?本文拟从报道角度新、报道内容细、报道数字活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佩珊 《声屏世界》2007,(11):26-26
电视新闻报道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多一点谈“情”说“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向受众传递社会关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贾虹 《记者摇篮》2006,(4):64-64
做好一名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努力做到“厚积薄发”。坚持真实性确保内容准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编辑必须在工作中坚持这一思想不动摇,并成为能力积累的重要部分。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稿件,编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对有疑义的稿件要做到多问一个为什么。2004年8月某媒体有一篇报道为《女大学生找完工作找婚介》。标题就有些耸人听闻,让人感到这是女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其实,只是在进入7月以来,在当地一婚介所前来登记的女大学毕业生增多,但是,在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其绝对数还是极小的。而这篇报道无疑有…  相似文献   

14.
不靠“现成材料”,用眼看,用脚走,用脑想,用手写,就一定能多出鲜活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5.
晒客是什么?按照2006年12月新诞生的“晒客中国”上的定义,就是把自己的中意物品、生活琐事、思想心得等,放到网络上与人分享,由人评说.  相似文献   

16.
17.
广播媒体大规模的协同联动,很值得赞赏和鼓励。单打独斗可能势单力薄,但联合起来,呈现出来的不只是加法效应,而是乘法效应甚至是几何级数效应。“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要学会讲故事,一方面,接“天线”,体现宣传的大主题;另一方面,接“地气”,讲个体故事,从供给侧出发设置议题,从需求侧出发考虑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朱虹 《记者摇篮》2009,(7):52-52
新闻标题立于新闻之前,恰似新闻的“眼睛”。正如从人的眼睛可以窥察人的内心世界一样,传神又富有魅力的好标题,能使受众感觉到正在萌生着、变动着的新鲜事儿、新鲜理儿,进而像被磁铁吸引一样去往下阅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传播的多样化,要求新闻工作者写作要不断求新求变。抓好时间新、思想新、事实新、手法语言新。四新成为新闻时新性的重要体现,也成为做好新闻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只有从制度、管理、节目、技术、经营等全方位创新,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需要创意。无论是媒体的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时常感到创新不易。创意是稀有资源,应该从哪几方面来修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呢?我们认为特别需要修炼“四心”,即“童心”、“闲心”、“花心”和“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