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经临床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11例,对其中7例进行了手术证实及治疗。6例经2—5年随访,疗效较出院前更为进步,恢复4例,明显恢复2例。文中结合临床资料,对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作了扼要的阐述和讨论。 自Sarpyener(1945)和Verbiest(1945)相继报告腰椎椎管狭窄症后,已成为腰腿痛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各段脊椎椎管都可能发生类似狭窄,颈椎椎管狭窄已有较多报告,但对胸椎椎管狭窄报道较少,这与对该症认识有关。近8年来,共收治11例,其中7例经手术确诊,认为本症并不象过去那样少见。今就临床所见结合有关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的有关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已在腰椎管的解剖、病理、分类诊断上加深了认识。然而,在手术治疗方法上尚有不同见解。我科七年来共行腰椎管内手术467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84例,根据术中观察及椎管测量数据,兹对本症手术治疗的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著名的荷兰神经外科医生Verbiest(1954~1955)首先报导的。Blah和logue(1961年)将椎管狭窄后出现的症状称之马尾性间歇跛行。 国内自70年代以来对该症逐渐有了认识和重视,并作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认为该症在引起腰腿痛方面是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又一重要因素。 本文复习了国内74—83年的主要有关文献资料,着重对该症的病因分类和发病机理作了讨论,并对腰椎管的解剖、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构成椎管、神经根管的骨或纤维结构,由于退变等因素造成其容积或形态的变化,并产生椎管内容纳的神经、马尾及血管等受压,所致的相应临床表现,是导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自Verbiest(1954)首先提出“腰椎管狭窄症”这一疾病诊断,迄今为止骨科界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腰椎管狭窄可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对该疾病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1803年,Pofla首先发现椎管内容物受挤压的原因是椎管径变窄,1954年荷兰外科医生Verbiest系统地介绍了椎管狭窄症,而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减压则可追溯到1882年Lane为缓解马尾综合征而施行的椎板切除术。此后,全椎板切除术或半椎板切除术逐渐成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主流手术方法,但由于脊柱后部结构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全椎板切除术对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易导致医源性的腰椎不稳,Johnsson等报道在不使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术后腰椎滑脱的发生率为20%,腰椎退变滑脱伴腰椎管狭窄术后滑脱加重者高达6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与总结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优越性。方法 应用椎板回植术治疗椎管狭窄症61例,均获得手术成功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全部病人均随访6个月以上(6个月~5年),全部病例都在术后2~3个月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未见骨不愈合、回植椎板移入椎管或移入倾向,亦未见截骨前缘过度增生对硬膜产生新的压迫,且无症状复发和腰椎不稳。结论 经61例手术应用证明,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安全可靠、效果好,具有避免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rstry疗效评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据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特点,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策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03-02-2009-02,对6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针对引起狭窄和症状的不同因素,分别采取椎板开窗、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并植骨融合等手术方式,并注重围手术期治疗,参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64例,平均18月。治疗效果优良率90.63%。结论年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应针对不同的病变情况,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措施,注重椎管有效减压和脊柱稳定性的平衡,并重视围手术期治疗,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CT影像学分类方法,为手术减压部位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把腰椎管管壁致狭窄病变的组织分为关节突(A)、椎体与椎弓骨性组织(B)、钙化结缔组织(C)、椎间盘(D)、硬膜外瘢痕(E)和黄韧带(F)六个类别,把椎管分为前壁(1)、侧壁(2)、后壁(3)三个区。通过对43例共70个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CT影像学病因诊断,用字母-数字化代码对椎管管壁狭窄因素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狭窄因素行个体化治疗。结果:共统计出12类椎管管壁狭窄因素。43例中40例得到定期随访,随访1~5年,优良率90.0%。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管壁狭窄因素分类方法可表达椎管狭窄的性质、部位,有助于术前减压目标的确定、术式选择和电脑信息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潜式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或摘除椎间盘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86例。其中2节段减压57例,3节段减压19例,4节段减压10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管造影显示神经根管明显扩大。术后1年随访79例,疗效优良率90.1%;术后3年随访76例,优良率86.3%。结论: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椎管扩大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破坏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材料和方法 本组病人42例,经过椎管造影或CTM(椎管造影后CT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全部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采用腰椎管扩大开窗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效果不良病例。结论 作者认为术前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手术范围原则上以确切减压的同时,注意维护脊柱三柱结构的稳定才是取得良好效果及术后可靠预后的保证,腰椎管扩大开窗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附49例报告)王清顺,沈恒志,高录明,海本亮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老年多见。我院自1986年1月~1994年12月共进行椎管内神经受压的椎管内手术205例。术中证实为腰椎管狭窄引起的有49例占23%。经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3.
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腰椎管狭窄症呈节段性特点,对病变节段行手术治疗,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12例,结果平均随访38.6个月。疗效73例,良3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又保留了脊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潜挖式扩大术治疗的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无出现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等严重并发症。根据Nakal评分标准,出现优的有31例,良的有7例,可的有2例,优良率95.0%。结论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现代外科学概念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一、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初,法国解剖学家An-toine Portal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到,脊柱畸形可产生一节或多节椎体相应的椎管狭窄,造成脊髓压迫症。1910年,Sumita报告了软骨发育不良性椎管狭窄,这一诊断后来被许多学者所证实。1937年,Prker报告黄韧带肥厚产生的狭窄。1945年和1947年,Sarpyener报告先天性生长障碍和畸形导致的婴儿椎管狭窄,并多伴有远部的脊柱畸形。但真正把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一种独立疾病阐述的  相似文献   

16.
正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是指马尾神经在椎管内表现为松弛、迂曲以及匍行等现象~([1])。最早由Verbiest在1954年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X线脊髓造影时发现并描述~([2]);1968年Cressmen和Pawl~([3])将其命名为RNRs,并一直沿用至今。国内亦有文献称之为马尾神经松弛征~([4])。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该征象的最常见原因,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MED)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6例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病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4岁.患者均在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术.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29分)评分标准和Nahal分级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 26例患者获得6~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5.17%,按Nahal分级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6例,良8例,可2例,临床优良率为92.31%.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压迫脊髓出现腰腿痛和神经系统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明确责任病变椎间隙,采用椎间盘镜下椎管减压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及中央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在1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棘突腰椎板部分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症56例。结果:经2-10年临床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发生。结论: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中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 ,并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 手术方法为单侧椎板显露棘突基底截骨 ,将棘突 -韧带 -骶棘肌整体推离对侧椎板。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 ,潜式扩大椎管和摘除椎间盘。 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该手术 ,术后进行疗效评分 (Oswestry问卷 )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 术后 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8.4% ,术后 4年平均改善 76 .3 % ,术后中期疗效下降不显著 (P >0 .0 5 )。术后CT显示椎管矢径平均增加 19.7% ,横径平均增加 17.5 % ,棘突截骨后原位愈合率为 91%。结论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 ,神经减压充分 ,手术并发症少 ,腰椎稳定性破坏轻。该术式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弓峡部截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出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椎弓峡部截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6~75岁,平均65.8岁。单节段椎管狭窄15例,2节段狭窄18例,3节段狭窄12例。术后复查腰椎三维CT了解截骨部位愈合情况。采用Nakai分级标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术后1年峡部骨性连接率平均为87.6%,术后2年全部45例未见明显腰椎滑脱。本组病例根据Nakai分级标准评定结果优良率达91.1%,JOA 29分法评定结果优良率达88.9%。结论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