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呕吐毒素又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食品中污染最广泛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且这类化合物是致吐和厌食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DON由镰刀菌产生,对动物和人体的肠道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肝、肾、脾等器官和组织产生毒性,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中肠道为其毒性作用的第一道屏障。本文综述DON的食品污染特性、吸收代谢及不同研究模型的肠道毒性,并针对其易转化的特点,总结DON衍生物的肠道毒性,为今后DON及其衍生物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及其修饰型的产生规律。方法以小麦籽粒为培养材料,辐照灭菌后接种禾谷镰刀菌,并分别在不同温度(10、20、30℃)和水活度(0.95、0.98 a_w)下培养不同时间(7、14、21、28、35d)后,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DON,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15-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eoxynivalenol-3-glucoside,D3G)的产量。结果在所有培养条件下,原型DON的产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于0.98 a_w, 20℃下的第35 d达到最高值100490.0μg/kg;不同培养条件下,修饰型DON的生成情况各不相同,3-ADON、15-ADON和D3G分别于0.98a_w,20℃下的第14、28和35 d达到各自产量最高值(3-ADON:7583.5μg/kg; 15-ADON:592.0μg/kg; D3G:6806.4μg/kg)。此外, 10℃下,D3G/DON比值随时间延长先增高后降低,而20、30℃下D3G/DON比值随时间延长呈指数下降(r~20.90)。结论小麦籽粒中原型和修饰型DON的最适产生条件均为0.98 a_w, 20℃。本研究可为DON及其修饰型的生物合成、日常监管、污染防控等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俗称呕吐毒素,是禾谷镰刀菌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谷物原料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DON的产生往往伴随其主要乙酰化衍生物3-乙酰基-DON和15-乙酰基-DON的产生,这些衍生物表现出与DON相似甚至更强的毒性,因而增加了谷物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风险。本文简述了DON乙酰化衍生物的产生、检测技术及污染现状,重点分析了DON乙酰化衍生物的毒性及转化研究进展,以期为粮食中DON乙酰化衍生物的降解和防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和谷物制品作为我国餐桌上的主要饮食,常受到各种真菌的污染并产生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属B型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由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禾谷类作物或者贮存的过程中产生,温润的环境更促使DON的产生,具有细胞毒性和致癌性,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目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网站等...  相似文献   

5.
付杨  李洪军  贺稚非  黄业传 《食品科学》2011,32(21):289-29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是镰刀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DON存在于农作物以及食品和饲料中,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DON毒素的检出报道。由于其具有较强毒性,不仅对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出血等。本文从DON的毒性作用、检出量、影响DON含量的因素、降解方法四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禾谷镰刀菌是感染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在引发严重小麦赤霉病害的同时,可分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食品后不易被清除,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禾谷镰刀菌产DON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也是防控DON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禾谷镰刀菌DON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产毒基因簇TRI的各个基因、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目前对禾谷镰刀菌中对呕吐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这些基础信息将直接为安全控制主要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283-28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最常见的一种污染粮食、饲料和食品的霉菌毒素之一,严重影响人和牲畜的健康。分析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过程DON毒素的转移、降解规律,评价不同污染程度的粮食及其制品加工后的健康风险,及通过合理加工降低食品中毒素污染程度,成为保证粮食及其制品食用安全的重要方法。该文主要论述了国内外有关DON毒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食品加工提供合理去除DON毒素方法并为完善食品中DON毒素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由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分布于谷物及其相关制品中,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DON在植物、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化形成各种衍生物,且这些衍生物可与DON原型同时存在,增加了谷物及相关制品的安全风险。本文对DON的理化性质、影响产生的因素及其衍生物类型进行了讨论,并重点阐述了DON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状况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舜洲  游淑珠  许杨 《食品科技》2006,31(8):222-224
应用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克隆抗体12D1建立了竞争间接ELISA方法,用于检测小麦、玉米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最低检出限为20ng/mL,检测范围为20 ̄460ng/mL。用蒸馏水提取掺合DON(250 ̄4000ng/g)的小麦样品,回收率为82.1% ̄96.6%,变异系数为0.6% ̄7.1%。  相似文献   

10.
禾谷镰刀菌在侵染谷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单端孢霉烯族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 NIV)]以及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是世界上粮食安全的一个重大问题。毒素经固液萃取技术提取后, 需要通过净化处理才能进行检测与分析。目前有多种净化技术用于毒素的净化, 如免疫亲和柱、多功能净化柱等固相萃取柱等, 以及广泛使用且简便经济的QuEChERS前处理技术。本文还介绍了禾谷镰刀菌毒素中DON、ZEA的检测方法、产毒条件、毒性以及生物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旨在开发与应用更安全、高效、经济的生物脱毒技术进行毒素的防御与去除, 以提供安全、优质的粮食与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