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绘画是陶瓷装饰中的一部分,它是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在不同造型的陶瓷胎体上进行装饰,主要方式是采用陶瓷类矿物质颜料,在高温火的作用下反应,从而实现其艺术价值。陶瓷绘画通常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已成型好的坯体上作画,接着上釉入窑烧制,最终得到成品;釉上彩则一般指在烧好的白胎上进行彩绘,再去烘烤,  相似文献   

2.
正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绘画的内容广泛、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类;釉上彩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其装饰方式不同,所绘画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江琴 《陶瓷研究》2007,22(3):90-91
明代洪武年间有釉上红彩,与元时的釉下青花,初时各自彩烧,吾擅其胜。宣德年间才开始有了釉下彩与釉上彩工艺结合的创举。为实现把中国绘画艺术领域的色彩表现成果转化为陶瓷装饰的企望,  相似文献   

4.
陶瓷抽象绘画装饰源远流长,当代呈现显著的兴起之势。当代陶瓷抽象绘画装饰有釉上彩、青花、颜色釉、釉下五彩及综合装饰等形式,其是在内外有利的多种因素推动下兴起的。  相似文献   

5.
陶瓷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上绘画,和一般的绘画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绘画的材质不同而已。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美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绘画的构戍内容广泛而又丰富,它的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其大致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类;釉上彩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其装饰方法不同,所绘画的方法也不同。在所有的陶瓷绘画中,山水和花鸟以及人物中的古装人物,一般认为比较好学,因为山水、花鸟、古装人物,已经有前辈的许多陶瓷绘画传统和经验,可以传承和借鉴,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有模式,使得画面不易产生过多的差错。但是,作为艺术,它是有生命力的,它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其艺术生命力才会长久,所以,艺术作品必须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陶瓷绘画工作者,要在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对传统绘画进行分析和借鉴,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6.
正陶瓷花鸟画,顾名思义,就是在陶瓷上绘画花鸟,它是陶瓷绘画题材中(人物、山水、花鸟)的一大门类。陶瓷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广泛、内容丰富。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釉上、釉中和釉下彩三类,这其中以釉上彩最为广泛,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以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为主,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陶瓷花鸟画虽名为"花鸟"(景德镇俗称"翎毛"),实际上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鸟类之  相似文献   

7.
陶瓷的绘画表现方式非常丰富,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单以釉上彩来说有珐琅彩、新彩、粉彩、五彩、浅降彩等等。表现形式的丰富也越来越让我们体会到陶瓷绘画的魅力。陶瓷绘画可以借鉴国画的工笔、或者工兼写、或写意的手法来表现。  相似文献   

8.
廖邦建 《陶瓷研究》2023,(5):159-161
龙凤纹在我国各种美术装饰纹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来在青铜工艺、国画、纸绢绘画、陶瓷工艺装饰中都有大量的龙凤纹出现。龙凤纹具有较强的艺术特点,同时人们也赋予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主要以龙凤纹在陶瓷绘画艺术中的艺术特点和所赋予的人文精神进行简单论述。主要以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装饰工艺中体现的龙凤纹在陶瓷绘画中的艺术特点和赋予的人文精神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景德镇的陶瓷装饰方法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中彩。其中釉上彩主要又分为新彩和粉彩,都是在烧好的白胎上用特制的釉上颜料加以樟脑油为调和剂,运用独特的艺术特点,采用多彩的装饰手法,使其达到一种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艺术效果。釉下彩指的是在素胎上绘画,一般以青花为主。然后根据所需喷上一定厚度的釉层。釉面必须清透光滑细腻。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官窑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新技  相似文献   

10.
在陶瓷艺术装饰中,以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彩绘技法为主要形式。传统陶瓷装饰技艺,是以师徒相授,子继父艺的方式继承下来的,有程式化的特征。现代陶瓷绘画技艺,可以从多种途径中学到,既能在陶瓷院校中学习,也可以通过陶瓷技艺画册、书刊掌握,自学成才。还可以观看陶瓷艺术工作者的绘画演示,了解装饰技艺的工艺流程。这样,传统封闭式的技艺保守的陋习,就被改革开放的陶瓷技艺传授所取代,显示出新的工艺继承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陶瓷艺术家和科技人员在传统釉上彩技艺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新的工艺技巧,以新的技艺和艺术手法,创作出一批令…  相似文献   

11.
徐勇  刘莎 《陶瓷研究》2010,(3):94-95
<正>中国陶瓷文化中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斗彩、加彩等艺术形式。从古至今,纯青花瓷一直以它独特的优雅、宁静感占据  相似文献   

12.
<正>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3.
本人由陶瓷雕塑到喜欢上陶瓷釉下本彩这门艺术,已有40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陶瓷彩绘,初始我只作为雕塑作品的一种装饰手段来掌握,后来我的雕塑作品有纯色釉(含白色釉)和釉上彩或釉下彩作装饰的形式。采用釉下彩装饰的瓷器,由于其工艺是彩绘之后再施以白色(或影青)透明釉加以覆盖后烧成,色彩与釉互相映衬,显得鲜艳夺目,不浮不燥而沉稳。不但耐擦拭、清洗,同时,彩料中含的铅、镉等金属物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故而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器,都比釉上彩装饰的作品观赏和使用价值都高。为  相似文献   

14.
<正>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再加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称为釉上彩;在坯胎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彩瓷,称为釉下彩。釉上加彩是陶瓷绘画主要的装饰技法。它是运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粉彩瓷、五彩瓷、青花加彩瓷、珐琅彩瓷以及色釉描金瓷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低温色釉的应用在陶瓷装饰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远在汉代我们祖先已经知道用铅作溶剂,用铜为着色剂的低温绿色装饰陶器,闻名世界的唐三彩它就是低温色釉装饰陶器产品。而在中国陶瓷绘画里面分釉上和釉下两大类,釉下属于高温颜色釉有青花,釉里红,颜色釉,青花玲珑,釉下五彩等。釉上属于低温色釉有粉彩,新彩,墨彩,广彩等等。而粉彩只是釉上彩的是陶瓷装饰的一个分科,因为它历史悠久,色彩清雅美艳作为传统的工艺一直保留下来,由于粉彩山水画具有粉润清秀,俊雅秀美的特点,故而历来深受国内外陶瓷艺术鉴赏家和收藏家们的推崇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陶瓷装饰艺术中,分为色釉装饰和图案装饰。色釉装饰就是利用各种材料,通过预置的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达到预置目标的色彩效果和肌理效果。图案装饰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图案装饰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釉上彩主要是指粉彩、新彩、古彩、珐琅彩等。青花是釉下装饰的主流,采用含钴较高的着色剂为原料绘制图案于坯胎上,然后施以透明釉,高温一次性烧成。而综合装饰是将任意几种手法进行组合的装饰工艺,在一个器物上可以同时有釉上和釉下的手法,如颜色釉、雕刻、镂  相似文献   

17.
<正>斗彩属陶瓷综合装饰的一个品类。凡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形式共施于一件瓷器上,便称为综合装饰。青花斗彩通常是指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品种。"斗彩"也是以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而命名的,也有人称为"逗彩",取二者相互"逗趣"之  相似文献   

18.
陈洁莉 《陶瓷研究》2010,(3):108-108
<正>陶瓷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由单色釉到多色釉,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釉下与釉上合绘逐步发展的艺术形式。青花斗彩静动兼蓄,对比鲜明,即素雅又堂皇,通过冷暖色相对比,显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在陶瓷绘画中,尤其是在釉下彩、颜色釉等综合装饰绘画中,具有意象基础的抽象绘画抽象味越浓,意象性更大,给予观众的创意空间更为广阔,当然,其中有一点具象的影子更好。但是,陶瓷绘画的无论何种形式不能损害和掩盖陶瓷本身的自然属性,天然的物理化学之美和人工技艺运乎其中之美,此为陶瓷之大美,而陶瓷绘画只是此大美之附丽、发展而非掩盖,陶瓷绘画不能不顾陶瓷之整体美而独唱主角,尤其是陶瓷装饰中的具象绘画更宜注意。陶瓷艺术的本质属性决定,是具象还是抽象,还是两者之间,各有不同,但笔者倾向于两者之间,并喜爱哪些更有抽象味的陶瓷装饰。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的陶瓷装饰材料既有中国传统的精粹釉下青花、高温颜色釉、又有釉上的粉彩、古彩,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釉上彩艺术门类。而外国传入全新的陶瓷装饰技法——新彩,随着陶瓷绘画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秞上彩的陶瓷装饰新品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陶瓷新彩工艺及美学特征做一番浅论。一、陶瓷新彩装饰的工艺特征1、新彩的装饰形式手工彩绘、墨彩描金、广彩、潮彩、刷花、喷彩装饰、贴花纸等;陶瓷新彩装饰运用形式和方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