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弹道目标识别特点,指出它是典型的非合作目标识别,通常难以获取待识别对象的详细特征数据库,因此基于数据库匹配的识别方法实用性有限.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分类树的弹道目标识别方法,阐述了分类树的基本原理后,提出了弹道目标识别分类树的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弹道目标识别的模糊分类树,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
前言末端寻的反坦克导弹直接命中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寻的器能捕获目标。根据参考文献[1][2]的研究,在进入末端制导段之前,导弹系统在搜索过程中捕获目标的概率,同搜索段弹道参数、导引头视场参数、目标信息识别系统的类型和参数,以及外界干扰因素等有关。尽管捕获目标的概率决定于上述诸因素,但归根到底最后反应在合理的弹道设计上。合理的弹道设计,可使上述极复杂而又难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较易实现的问题。本文是在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张延风 《兵工学报》2002,23(2):205-208
图像制导导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导弹在飞行中目标的搜索和捕获问题.本文分析了以往扫描搜索目标方法的优缺点,基于平飞弹道方案提出了几种图像凝视搜索技术,其结果可为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线导鱼雷攻击过程中,当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目标舷角很小时不利于鱼雷捕获目标,为解决该问题,阐述了蛇形弹道搜索的概念,提出了2种线导鱼雷蛇形弹道搜索使用时机。建立蛇形弹道搜索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导加尾流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小目标舷角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鱼雷捕获目标尾流的概率,为解决进入尾流舷别不确定给攻击带来的问题,又提出了利用尾流自导加声自导攻击目标的组合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保证鱼雷命中目标概率;采用线导加声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目标方位无效情况下可以有效扩大鱼雷机动范围,捕获目标概率要高于直航搜索捕获目标概率。  相似文献   

5.
用SVM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弹道识别问题极大提高了识别精度,然而在处理过程中采用批处理优化方法很难缩短识别时间。考虑到实际中雷达捕获弹道数据是以在线的方式存在的,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学习的弹道识别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算法在保证识别精度相当的情形下,大大的缩短了弹道识别时间。从而认为基于在线学习的识别方法是一种值得引进的弹道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弹道目标识别问题的来源,然后详细分析了弹道目标的识别技术,最后展望了弹道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空中来袭诱骗目标难于被导引头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用谐波雷达导引头进行目标识别的方法。根据目标的运动轨迹推导了目标谐波弹道系数模型,就不同的目标进行谐波弹道系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谐波弹道系数的数值能够区分空中真实目标和虚假目标,由此验证了谐波雷达导引头在目标识别领域的实用性,为谐波散射理论在雷达导引头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民用和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是当前目标检测识别及信息处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针对弹道目标的检测与识别问题,介绍了天基红外预警系统的发展与现状,阐述了高光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天基导弹预警探测中的应用背景和导弹尾焰的光谱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的弹道目标一体化检测与识别应用方案,并且与传统的基于红外成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进行高光谱成像弹道目标检测与识别研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庞威  谢晓方 《弹道学报》2016,28(3):35-42
为实现红外图像末制导炸弹全弹道捕获区域的快速计算,通过分析导引头的瞬时捕获域条件,以导引头中轴线为中心,利用坐标变换建立了红外图像末制导炸弹的瞬时捕获域模型; 给出了不同视场角的瞬时捕获域形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外图像末制导炸弹的全弹道捕获区域快速计算方法。分析了全弹道捕获域的过程,假设炸弹飞行过程中弹道倾角不变,分别给出了采用平台型导引头和捷联型导引头的红外图像末制导炸弹全弹道捕获区域的快速计算方法。分别对采用追踪制导律和大落角制导律的某型红外图像制导炸弹的全弹道捕获区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快速计算全弹道捕获区域与仿真结果误差较小,可用于红外图像末制导炸弹全弹道捕获区域的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末敏弹的外弹道划分为无控弹道、抛射弹道与敏感弹道等三部分.末敏弹的命中概率P为捕获概率P_1,敏感概率P_2,EFP命中概率P_3的连乘积.文中提出了末敏弹目标捕获拦的概念.并举例对某末敏弹命中概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可比一般榴弹命中概率提高100~150倍以上.同时在EFP命中概率计算中提出了“必要扫入值”的概念,但限于篇幅,文中对敏感概率P_2未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