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子结构的奥秘一向是化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18世纪以前,“分子”这个名字连科学家都还是生疏的,因此对物质性质的说明只是外表的。自从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提出原子分子论之后,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从实验初步论证了原子,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才得到公认,但对它们的真实内幕还很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正>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教学,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实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自然科学,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知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科学探究,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开展相应实验、整理相关数据、总结结论、开展反思和评价等环节。整个实验过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激  相似文献   

3.
化学通过化学键的剪裁和重组,以及超越分子层次的非共价作用和组装,创造和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物质世界,为其它学科的创新研究和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知识基础和物质保障。纵观化学科学近年来的发展,化学正在不断走向"精准"化。本文结合国内外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从合成化学,单分子单原子操纵和自组装三个方面对化学走向精准化的趋势进行了评述。首先,从官能团化学键种类转化控制的区域选择性到反应产物空间构型控制的立体选择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合成化学在反应选择性控制上走向精准化;其次探讨了利用单分子和单原子的操纵来实现分子和原子层次上对化学反应进行精确控制的策略;第三,则对利用自组装这一新一代的方法来实现分子层次以上有序结构的精准构建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在近代兴起的一门学科,无数的科学先驱者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就是其中的一位.道尔顿既具有敏锐的理论思维头脑,又具有卓越的实验才能,尤其是在对原子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因而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虽然人们很早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猜想,但直到18世纪,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大量化学、物理学实验,才加深了对原子的认识。把原子学说第一次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的,应归功于英国一个教会学校的化学教员,他就是道尔顿。道尔顿是怎样攀登上科学高峰呢?他自己是这样回答的:如果我比我周围的人获得更多的成就的话,那主要是——不,我可以说,几乎唯一的——是由于不懈的努力。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获得更多的成就,主要是由于他们比一般人更加专注和坚持,而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比别人高多少。  相似文献   

6.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宏观微观,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化抽象为直观,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化学教学新平台上。  相似文献   

7.
原子分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阐明物理学基本定律,提供各种原子分子信息和数据的一门科学,它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基础,对阐明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检验物理学定律起着重大作用。原子分子物理既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同时也在国家需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自化学学科创立以来,化学家对于合成这两个字便一直情有独钟。合成新物质和新分子一直被看作是化学家未来改造世界和创造社会生产力的最有力的手段,因此,合成化学一直是化学界的研究热点。每年,新化合物种类都在以60万个的速度增长。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杨俊便是投身于化学合成事业的一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在原子分子微观层面揭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开拓科学前沿、突破重大应用的科学基础,对揭示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 X 射线、电子衍射以及传统的精密激光光谱技术,人们可以在原子尺度获得物质微观结构,但主要集中在稳态信息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人类和自然斗争的一种有力武器。十八世纪中叶,偉大的俄罗斯学者洛莫諾索夫用原子-分子論批判了燃素学说;此后,化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化学定律的确立起了巨大的作用。化学基本定律的發現,不僅揭露了物質变化的秘密,同時也促進原子-分子諭向前發展。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俄國大化学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律。这个定律不但使化學更加系統化,並且指出了原子还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对於原子結構的深入鑽研,使人們了解原子为人类服务。这本書首先告訴我們什么是定律,然后就分别介绍化学基本定律,共包括有:物質不滅定律、定比定律、倍比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由于化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但是原子是如何构成的?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通常的思维是对原子进行精确的切割,分离出来的碎块不就是原子的构成成分吗?这个想法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当研究的目标小到一个程度时,要切分的东西(例如细胞核或DNA)可能还没有刀锋的厚度大,显然传统用刀切、用锯子锯、甚至化学反应的方法已经不会再管用了。结构研究的迫切呼唤随着20世纪初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想到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可以用这样一种很有趣的方式:他用带正电的α粒子(…  相似文献   

12.
一、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方法的必要性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指出 :“只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 ,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 ,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的乡办中学 ,受办学条件的限制 ,对化学实验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训练 ,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笔者针对这一教学现…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及内涵,有与其他学科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规律,化学学科思想就是这种体系和规律的体现。主要思想有:化学分类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由定性到定量思想,化学结论来自化学实验思想,守恒思想等。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思想的渗透无疑将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悟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两个氮原子靠三个键把它们牢固地捆绑在一起,好像是一对发誓永不分离的情侣,别的原子或分子要想插足它们之间很难。因此,氮气是非常稳定的物质,很难与别的物质进行反应。一百多年前,著名化学家哈伯探索到了把氮气变肥料的方法,在大约500℃的高温和几百个大气压的高压下,还要用铁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子散射技术是利用低能中子的散射效应获取物质相关信息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中子作为物质探针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如高穿透性、具有自旋磁矩、对同位素/近邻元素敏感等,因而基于弹性中子散射可获取材料的微观组织、成分及分布等静态结构信息,基于非弹性中子散射则可获取原子或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转动等微观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因素。文中主要讨论了五个方面:化学概念规律的建立体现着化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化学家自身常常就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典范、化学实验蕴含着科学的研究方法、化学的成就及应用对人类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夏天.“巴基球热”曾一度席卷整个化学界。自首次发现这种足球形的60个原子的碳分子以来已有6年时间了,世界各地的化学工作者都檀想熟番这种碳时新的存在形式,它毕竟是科学上已知的,工业上很有用的两种材料——石墨和金刚石的第三个“同胞”。筑渡日本电气公司研究所碳科学专家饭岛须澄男则产生了另外的念头,他急切想知道在海德堡和亚利桑那研究人员创导的“巴基球”合成中是否有其他形式的碳分子生成。巴基球的合成过程就是在充满氦气的密封室中通过两个石墨电极放电。电极被加热气化,即有烟炱物质跗着在容器壁上,含有渴求的C40。分子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2006,(3):F0005-F0005
6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学首次实现了磁性离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新的广阔前景。通过这一方法对单分子实现了精确的“手术”操纵,调控单个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由此改变中心钴离子的自旋态,成功实现了对钴酞菁分子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激发态是分子存在的重要形态,它具有与基态分子迥然不同的性质。对其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是分子科学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当代化学物理学科的重要前沿。研究激发态分子的主要手段是分子光谱。但经典光谱的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能力都不足以研究短寿命的激发态以及态-态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我们瞄准了这个意义重大而又有相当难度的课题,从1983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七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分子反应动力学)及“八五”国家攀登计划(态-态反应动力学及原子分子激发态)的支持下,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光物理学家杨国桢院士前不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鼓励我国年轻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们应积极与生命领域的科学家合作,将物质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和先进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他说,其实生命科学研究最好的研究手段大都来自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发明。例如DNA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