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军 《饮食科学》2012,(9):15-15
国庆临近,人们自然要享受各类大餐,喜爱养生饮食的人自然会想到“吃啥补啥”。自古以来,“吃啥补啥”在我国广泛流行,这一现象源于“以形补形”的理念。“吃啥补啥”本应理解为人体通过食用自然界中的某些有形之物来充实、强化人体自身的相应部分,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里用来食用的有形之物以动物的内脏、脑、蹄、胃肠、筋、皮、眼、耳、舌、血、睾丸、鞭(阴茎)等为主,也包括极少数植物、矿物。由于人们对于“吃啥补啥”的理解有所不同,导致“吃啥补啥”在长期流行应用的过程中,有些内涵被扩大或歪曲,常见的情形有:把“吃啥补啥”理解为“吃啥变啥”“吃啥长啥”。这些人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人吃了鸡的翅膀就会长出翅膀,人吃了猪的脑子就会变得像猪一样的智力低下,这样的“吃啥补啥”是不能接受的,是荒谬的。“吃啥补啥”之所以被有些人否定,主要是“吃啥补啥”的原意被歪曲了。  相似文献   

2.
在粤莱里,猪肚是常见的食材,含高蛋白低脂肪,适合爆炒、煲汤,风味独特。从中医的“以形补形”的理论来看,猪肚是补益脾胃的佳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补药”,是药膳主食。这道白果腐竹猪肚煲,便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汤水,健脾开胃,补而不燥。  相似文献   

3.
正丽  王震 《饮食科学》2012,(4):62-63
家里有个“豆芽”宝宝,啥啥;都吃一丁点儿,啥啥都不喜欢吃,这_定让父母亲很是头疼。如何让“豆芽”宝宝爱上吃饭这件事呢?除了重视营养搭配,或许你应该给你手中的食材做一次美容,让它们美起来,引起宝宝的关注、勾起宝宝的食欲后,自然也就打开了他们的胃口。  相似文献   

4.
正狗年,我们来谈谈狗。狗肉地位下降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晚从商代开始,狗就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了。唐人贾公彦在《周礼》疏中提到:"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若田犬、吠犬,观其善恶;若食犬,观其肥瘦。"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狗的三种世俗功能分别是狩猎、看门和充当食材。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食犬文化。在商周时期,狗肉是贵族食物,曾是周天子宴客的御席珍馐之一。春秋到两汉时期,中国的食狗人群扩大,从贵  相似文献   

5.
“吃啥补啥”,是说可通过食用动物脏器来调补身体相同脏器的功能。此说法很不准确,它是对“以脏补脏”、“以形补形”的一种扩大化误读。现代医学虽也有以脏补脏的做法,如将猪胃黏膜加工制成胃膜素,有保护人的胃黏膜作用,用于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用动物睾丸制成的睾丸片,可治性功能减退症;  相似文献   

6.
吃啥补啥治啥,在我国古代本草早有记述,民间也有应用,如吃肺补肺,吃心补心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豕项》载:猪脾主治脾胃虚热;猪肺能补肺,疗肺热咳嗽;猪肾能理肾气,通膀胱;猪肠能去大小肠风热,润肠治燥;猪脆能治梦中遗溺;猪舌能健脾;猪髓能补骨髓等。李时珍除叙述吃啥补啥的正作用外,也指出某些动物脏器多食的副作用,如他引用孙真人食忌材料,说猪脑损男人阳道,临房不能行事,酒后尤不可食;他又引用日华曰:肾虽补肾,但久食伤肾,令人少子,冬月食,伤真气,这说明吃动物脏器补身治病,其剂量、时间等要加…  相似文献   

7.
芡实小档案     
小时 《饮食科学》2006,(10):29-29
“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古药书将这样的评价给了芡实。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秋今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秋今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而此种平补之品当推芡实。  相似文献   

8.
茉莉 《中国烹饪》2011,(5):17-17
制作汤水的方法可以是滚、煲和炖,汤类的食材可荤可素,交叉搭配,花样繁多,能够做到一天一款,365日不重复。广东的老火汤,也算是最忠于“不时不食”规则的饮食项目吧。  相似文献   

9.
《餐饮世界》2023,(5):64-67
<正>应季而食,安康迎春天。在云南,春天是大自然给予餐桌最好的礼物。云南是动植物王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得云南人可使用的食材极其丰富,创意不断的人们用热情与新意,将每一种蔬果的鲜甜烹出了无尽妙味。民间有句俗语“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根”。而在云南,不仅有数不胜数的鲜花,各地的特色食材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烹饪》2014,(3):8-11
初春出土的食材逐浙上市,寻求发展的餐饮经营者们仍旧如往年般,开始春天时令菜品的发掘,只是今年的春季菜单更{顷向选用质朴的食材、简约的烹制和装盘,而遵循的原则仍旧是“适时而食”。  相似文献   

11.
王立 《中国食品》2021,(1):123-123
“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是中式烹饪中较为经典的学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式烹饪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解决。比如烹饪食材的营养成分不同,给人体的吸收和健康带来了新的困扰,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衡而引起的疾病也在增多。本文探讨的即是如何科学利用烹饪食材的搭配来解决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合理的火锅涮食顺序,选用市售牛油火锅料涮食不同种类的肉类、蔬菜、干货等常见食材,测定不同时期火锅底料的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丙二醛、羰基价、酸价变化。未加火锅食材时火锅底料中的硝基化合物会随时间增加而升高,在涮食前期推荐使用蔬菜与菌菇类食材,这类食材不会改变甚至会降低火锅底料中的硝基化合物,牛肉丸、香豆腐、肥牛、粉丝这类冻货与干货由于长期保存本身含有较高的硝基化合物,涮食后更会积累火锅底料中的硝基化合物,推荐在涮食后期使用。而在干货与冻货中推荐先使用碱性食物,能中和油脂酸败产生的脂肪酸,使饮食过程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3.
《食品指南》2013,(4):9-9
小吃是什么?美食家李韬说:“小吃之所以称为‘小’,是因为它不用奢侈的食材,也没有豪华的呈现空间,更不需要仪式感很假的服务,它就是直接的、质朴的、本有的跳脱出来,被你喜欢不喜欢。”就“食”本身的层面说,  相似文献   

14.
钱伟 《饮食科学》2006,(6):23-23
中医非常重视食疗,民间也有“吃啥补啥”之说,但专家提醒乙肝病患者,最好勿以进食猪肝或其他动物肝脏的方式来补肝。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本,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毒饺子、三聚氰胺奶粉、蒙牛OMP事件……中国老百姓从“啥都敢吃”变成了“啥都不敢吃”。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搜狐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2009年两会热点话题:食品安全”京沪穗三地居民电话调查结果显示:57.8%市民对食品安全状况不满意,品牌成为市民判断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然而面对频频发生的品牌问题,市民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6.
陈烨 《上海调味品》2012,(4):58-58,60-64
对于稀奇古怪的罕见食材,我们在见它们第一面时,往往会困惑“能吃吗?有毒吗?这时,冷不丁有个看似“发霉”的番薯跳出来,不屑地白你一眼:“哧,人家可是舶来品,一般人还吃不到呢!”想知道这“发霉”的番薯是个啥?我们来往下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烹饪》2009,(1):74-75
奶酪是西方烹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随着近年餐饮市场中西合璧的如火如荼,加之中外贸易市场的繁荣疏通,越来越多的西式食材、用料被引入中国。走在食潮前沿的厨师得地利之先,开始了解、摸索、尝试将西式常用的食材运用于中餐,其中有得有失,得失的关键在于“搭配”二字。  相似文献   

18.
火华  姝丽制作  Echo图 《上海调味品》2010,(6):78-78,80-83
俗话说得好:“青菜豆腐保平安”。而外表平凡的豆腐,其实是草根价格、贵族享受的珍馐,正合适新手们来回反复地练手。而且豆腐的名气和地位,在各方面都可比肩西方食材中著名的奶酪,做好了豆腐,不仅自家健康有了保证,还可以上升到招待国际友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谢伏  吴圣利 《烹调知识》2011,(10):11-11
人们提到营养师,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是“西医东渐”以后传入我国的。其实并非如此,早在我国周代(约公元前1122-前256年)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专职营养师——食医。食医的出现与周代当时宫廷“饮食之风”是分不开的,在“饮食之风”盛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君王及贵族的健康,食医的设立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烹饪》2012,(5):26-27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神农庄园精选各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在夏初呈现各式新鲜味。无论是新鲜天麻的微酸、南国红毛丹的甘甜、碧绿凉瓜的清苦.还是铁棍山药的软糯、大连鲍的爽滑,都是爽心利口的当季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