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新辅助时辰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抽取2011—2014年本科确诊为乳腺癌患者50例,均采用新辅助化疗,随机分成时辰化疗路径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新辅助化疗及中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时辰化疗及中药治疗,并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情志护理和辨证施膳的特点,比较2组患者3次化疗住院总天数时间、住院总费用、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再入院例数、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3次化疗,观察组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例,观察组需在3次化疗期间再次入院者3例,占12%,低于对照组的8例,占3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得分及抑郁自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采用时辰化疗时结合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因化疗副作用的再次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CNP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天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CNP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韩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51-15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3年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化疗期间的焦虑程度,提高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为后期康复提供心理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10例病人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化疗方案,出现化疗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化疗方案时根据风险管理流程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和预防。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士对化疗风险的认识,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及意义。方法: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科室统一制定的护理路径表,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路径表内容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低于对照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路径(CNP)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增进护患交流,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按制定好的CNP进行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实施CNP能明显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肿瘤科住院部收治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医嘱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医嘱护理的基础上,对化疗患者家属进行饮食等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管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和日常自我健康护理常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日常饮食等健康护理常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后,在护理应用中,对家属进行饮食等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管理具有显著意义,能缩短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日常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例84例,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予以延续护理,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抑郁和焦虑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SDS评分、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治疗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大幅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负面状态,为患者的健康预后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42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为此类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观察42例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能接受并配合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促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医院住院行化疗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进行护理管理。记录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疼痛情况;调查两组护士护理风险知晓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风险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化疗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引导式交接班可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掌握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焦虑、疼痛程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心理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乳腺癌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化疗并发症知识、治疗预后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是一种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中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12)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应用排毒汤对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确诊乳腺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观察组同时给予排毒汤,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降低率、白细胞减少率、粒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及腹泻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血肌酐升高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化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加用排毒汤能有效降低化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同时不会影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收集及分析,探讨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措施后对乳腺癌主要症状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照组100例为2019年前实施优化前护理方案,观察组100例为2019年1月后实施优化后的护理方案,分别从乳腺癌主要症状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统计出疼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护士对方案的总的评价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优化的中医护理方案能提高乳腺癌患者各主要症状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肾穿刺活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8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CNP)组和对照组各90例,CNP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肾穿刺活检患者,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几种常见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84例,根据化疗期间是否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化疗后出现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的下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期间的应用有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功能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乳腺癌专科护士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科护士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静脉化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接受静脉化疗的顺应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针刺口感染率和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顺应性(P0.05)。结论:专科护士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静脉化疗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乳腺癌患者接受静脉化学治疗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致转氨酶异常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设立对照分析,2组均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防治转氨酶异常,对照组实施化疗护理常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舒适护理,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2组转氨酶均保持正常,化疗如期进行;治疗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病人实施化疗护理常规加舒适护理配合药物防治转氨酶异常效果肯定,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3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化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病理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行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后肿瘤评估情况及肿瘤分期变化。结果:两组化疗后肿瘤评估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肿瘤分期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使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缩小,以便于手术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