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和理化检查,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脏腑辨证;分别以冠心病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脏腑辨证的6个脏腑虚证为自变量,以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959和2.803)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危险因素;心虚证、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74,2.471,3.296)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气虚证、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五脏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规律.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收集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用stata10.0对各个脏腑证型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五脏证型之间两两关系密切,其中肾阳虚证与心气(阳)虚证及心阴(血)虚证相关较大;肾气不固证与脾气(阳)虚证相关较大;肾阴虚证与肝阴(血)虚证相关较大;肾气不固证与肺气虚证相关较大;心气(阳)虚证与脾气(阳)虚证相关较大;寒湿困脾证与痰湿阻肺证相关较大;肝阴(血)虚证与胃阴虚证相关较大;心阴(血)虚证与肝阴(血)虚证相关较大;痰湿阻肺证与肝风内动证相关较大;心气(阳)虚证与痰湿阻肺证相关较大.结论:心、肝、脾、肺、肾两两之间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肝系不同证候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医肝系不同证候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肾上腺素 (E)含量的变化规律其及辨证诊断意义。方法 :病证结合选择研究对象 ,对 5 4 0例中医肝系证候及相关证候患者进行NE、E血浆含量检测 ,并与健康人的不同年份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肝系实证组患者血浆NE、E含量均增高 ,大部分虚证组患者降低 ,不同年份健康人检测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中医肝系不同证候NE、E含量检测结果具有可重复性 ,可作为区别肝系实证与虚证的辨证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根据近年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文献研究和所开展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概述了COPD的痛机和证候分类,提出了证候的虚证类(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八证候,拟订了证候的诊断标准或要点和辨证治疗方案.为制定中医的COPD诊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3,(9):1356-1358
目的:探讨建立普通感冒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与思路。方法:选用统计分析法及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技术对临床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咨询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普通感冒常见证候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燥证、暑湿证、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筛选了常见证候的主次症特征,制定了证候诊断标准。结论:普通感冒常见证候实证类4种、虚证类2种,为开展感冒证候与治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证候诊断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建立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建立冠心病常见中医证候诊断规范草案,将该草案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比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与临床实际对该草案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了冠心病证候定性与定位诊断规范。定性诊断包括实证与虚证,实证有气滞证、血瘀证、寒凝证、实热证、水湿证、痰浊证;虚证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阳脱证,共11个定性证候。定位诊断,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肾、肝(胆)、脾、肺、胃。诊断内容中确立了各证候特异性症状与非特异性症状,并设定了满足诊断的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7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7.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8):1583-1585
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以证统病形式,根据异病同证同治的原则,提出阳气虚证肺系病的类证类治。阳气虚证包括肺阳虚证、肾阳虚证等,并列举出常用方剂。依据阳气虚证的共性而采用温补阳气的共同治法,并因阳气虚证的病位、病势、主症、兼证、病性等不同而佐以不同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基于“十五”课题“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数据,对1841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中医证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阴类证所占比例较大,其中阴类虚证在所有病例中比例最大,中脏腑患者以阳类实火证、阴类虚证为主。结论:急性缺血中风患者,主要表现为阴类证,阴类证以虚证居多,证候的发生与病变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计量诊断学日益受到中医界人士的重视,并逐步引入于中医脉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研究的方法,多是采用多指标同步观测,结合多元分析,对脉与脉、证与证以及病与病之间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所涉及的脉象有弦脉、滑脉、细脉等;证候包括肝阳上亢证、脾虚证、血瘀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痰证等;疾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取得了初步结果。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计量诊断是实现中医脉证定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手段。这一方法的运用,在中医药研究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心病气血辨证脉图参数观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心病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脉瘀证各30例脉图参数观测,并与健康人及相对应的肺气虚证、肝血虚证、肝血瘀证各30例对照,结果显示:①心病三证与健康组比较,OA′、BB′/AA′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意义,其绝对值的病理改变心脉瘀证>心血虚证>心气虚证,体现了“同病异证”中“证”的差异;②心病三证与相对应的肺气虚证、肝血虚证、肝血瘀证比较,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之间有W3、BB′/AA′差别有显著意义,心脉瘀证与肝血瘀证之间有OA′、t、W3、BB′/AA′、DD′/AA′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意义,体现了“异病同证”中,病的不同,病理机制的差异,脉图参数变化亦不同,说明脉图参数作为心病气、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是可行的。肺气虚证与心气虚证差别无显著意义,其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进展肺虚证的诊断标准、计量诊断及症候学特点:1979年广州会议首次提出肺气虚证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制订了肺气虚证的诊断标准(肺虚与气虚兼见)。潘氏建立了一个肺气虚证的计量诊断表,并进一步简化成诊断计分表,该表与上述诊断参考标准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3.4%。此后,2002年《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了肺气虚证诊断标准,2003年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诊断学》中明确了肺阴虚证诊断标准。肺虚证的动物模型:陆氏等用二氧化硫吸放法复制中医肺气虚模型。杨氏等采用《医学动物实验方法》慢支动物模型和…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的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我国人群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最多见,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是湿热疫毒入侵,并与正气不足有关。病机关键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应以凉血化阏解普基本方法,配合滋养肝脾,利湿化瘀等法,可初步分为以下6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即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淤证,热毒瘀结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认为热毒瘀结是肝纤维化的中心证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chronic kidney disease-renal anemia, CKD-RA)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CKD-RA的精准辨证和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49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肾功能、贫血、铁代谢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与CKD分期、铁缺乏、贫血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KD 3—5期的肾性贫血患者本虚证以肝肾阴虚证(36.95%)为主,主要分布在CKD 4期;其次为脾肾阳虚证,主要分布在CKD 3期;脾肾阳虚证与肝肾阴虚证在CKD 5期所占比例相同。69.88%的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脾肾阳虚兼水湿证最多见;肝肾阴虚在兼湿热证、血瘀证和浊毒证中均占比最高。与单纯的RA比较,伴有铁缺乏的RA患者在4种中医证型中的占比有显著性差异(χ2=7.813,P=0.049)。肝肾阴虚证在伴有铁缺乏的RA患者中比例较高,与脾肾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气血两虚证患者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他3种证型(P<0.05),血清铁高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14.
脾阴虚及其类证鉴别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阴虚证是脾虚常见病证之一,其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有独特之处,然其临床表现却广泛而复杂,易与其他症候混淆或隐没于其他证候之中.通过对脾阴虚的认识,对其病因病机及类证鉴别进行讨论,冀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高危人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多重危险因素分布特点。方法:采集近年来到医院就医的71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一般状况、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以及肝肾功、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18.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并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脾虚证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学分析得出,除普遍高发生率的风证、血瘀证、热证外,肝虚证与发生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肥胖患者风证、气虚证的发生率较非肥胖患者高。结论: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高危人群中,风证、血瘀证、热证、肝虚证等以实证为主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肥胖患者表现为风证和气虚证的风险较高,提示早期治疗以益气熄风为主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建生 《中医学报》2019,34(11):2261-2264
尘肺病的病机为尘痹肺络、积损伤正,常见证候有实证类(燥邪伤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类(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证类六证候。疾病早期则以实证类燥邪伤肺证为主,常兼有气阴两虚证等;疾病中后期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常兼有痰湿证、血瘀证及痰瘀互结证。治法体现于补、润、化、消,早期以润燥清肺为主,佐以补肺之气阴;中后期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佐以化痰、活血通络或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采用χ2检验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纳入889例有阳性症状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常见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而对其证候要素与年龄进行χ2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头痛、头晕、健忘等36个常见症状;构建出8个因子30条目高血压证候模型,涉及的证候要素为阳亢、阴虚、阳虚、痰湿,病位为肝、脾、肾;可聚为痰湿壅盛、肝肾阴虚、肝火炽盛、肾阳亏虚4个证型。结果青年组以实证居多,老年组以虚证居多。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分为痰湿壅盛证、肝肾阴虚证、肝火炽盛证、肾阳亏虚证四大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正气亏虚的表现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痰证"患者病性、病位证素分布以及不同病位证素与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315例体检者进行调查,其中88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应用"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诊断,其中痰证证素积分≥100的即代谢综合征"痰证"诊断成立,共有67例。同时收集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等11项),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直线相关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调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1.47%;代谢综合征"痰证"常见中医证素:病位证素有肝、脾、肾;虚证病性证素:气虚、阴虚、阳虚;实证病性证素:湿、热、气滞、血瘀。代谢综合征"痰证"患者血糖含量与肝证素呈正相关(P0.05),谷氨酰转肽酶与肝证素、肾证素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痰证"患者血糖越高,肝证素出现的几率越大,谷氨酰转肽酶越低,肝证素、肾证素出现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RBD)患者的证候特点,观察补肾活血法对其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量表对165例RBD患者中医症状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症状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得出RBD类证候群,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84例)和对照组(81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颗粒剂。疗程和追访期各3个月。结果分析症状变量后归纳出5个证候因子:肝肾阴虚证,浊毒内蕴证,肾阳虚衰证,水湿内停证,瘀血阻络证。与对照组比较,追访结束时中药组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肝肾阴虚证(P<0.05)、水湿内停证(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时间与干预因素影响后分析,浊毒内蕴证(P<0.05)、肝肾阴虚证(P<0.01)、肾阳虚衰证(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肾性骨病患者主要证候表现为肝肾阴虚、浊毒内蕴、肾阳虚衰、水湿内停、瘀血阻络5个基本证型,补肾活血法能够有效改善上述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