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学森谈气功的“外气”(一)(1984年11月19日王修璧同志报告“细胞受体与信息传递”后的讲话)……她讲到气功的外气,那么气功的外气对于人体的作用(刚才我们看了录相很明显)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说是内气,那还好说,也可以说是分子的运动,因为它还是在人...  相似文献   

2.
气功是锻炼内气的功夫。也可以说是锻炼自我控制能力的功夫。内气——真气与外气——宇宙之气是统一的整体,因此有人主张以古代的“(无灬)”字代替“气”,这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微观世界,是宇宙的本源。可见气功的概念就包函了传统中医学的基本观点——“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现代系统科学已经从根本上阐明了这一先进的正确的观念。内气离不开呼吸之气、饮食之气,以及阳光等其他外气,但是它主要是指人体内部能激发、推动和维持机能活动的微观物质。它与另外两个概念——精、神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精这种微观物质构成形态结构,也可以转化为气;气则主要表现为机能活动,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气功挑肥五疗法是笔者经长期气功修炼和医疗实践总结而得的治疗胆石症的气功方法。气功医师经过刻苦练功后具有一定的外气发放功能,通过外气作用于患者,将结石排出,同时通过自我气功锻炼,自我外气导引,以增强疗效。本疗法对患者无副作用,无痛苦,疗效可靠,尤其对外气接受(体质)敏感型患者取效更快。本疗法的适应症有:①泥砂样结石,包括肝内胆管泥砂样结石和胆囊内充满型泥砂结石;②胆囊收缩功能不良的胆石症,此类患者经气功治疗后,能较好地恢复胆囊的收缩功能,具有良好的排石效应;③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症,由于肝内胆管在胆…  相似文献   

4.
张小龙  黄永昌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53-1554
实验研究也证明了气和脑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殊联系。例如气功的“内气与外气”现已证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无论是内气还是外气,在活动时均和脑息息相关。有些实验证实,气功锻炼者能使大脑皮层各区域的脑电波趋于同步,即脑细胞活动有序化。功夫越深,有序程度越高,并能使人体生命中枢消耗减低,效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 ,上海中医研究所气功研究室与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用现代科学仪器、红外仪等测出气功师发放外气时有红外电磁波、静电信息、微粒流等物理效应。后又经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反复实验证实气功外气确有物理效应。这一令人鼓舞的信息在《气功》杂志上的刊登 ,为我院医疗气功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后 ,我院开设了气功门诊 ,经过5年的气功门诊实践后又开设了有25张病床的气功病房 ,收治各类慢性病、疑难杂症(包括肿瘤)病人。并把《气功》杂志作为充实临床气功师与练功患者的精神食粮。自气功门诊开展以来 ,我院共开办晨间班132期 ,…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中的气,可分为二类: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的称为内气,存在于自然界的称为外气。内气和外气是相互沟通的。内气是一个概括名詞,实质上是指真气而言。因为真气是体内諸气的根本。所謂脏腑之气、营卫之气、宗气、阳气、經絡之气、胃气等,无非是依真气的不同分布、不同性状,从而发揮不同生理功能而有不同名称而巳。一、真气的概念 (一)眞气的来源:《内經》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又說:“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說明人体后天的真气,虽有秉賦于先  相似文献   

7.
智能气功科研实验见成果赫建中先请看:左边照片(上图)是两朵平蘑菇的对比照。那大朵平蘑长的肥硕宽大,是发放了外气的原故;而那朵瘦小狭窄的平蘑没有得到外气抚育。经验证:发了气的比较没发气的平蘑增产率为50%。再看:左边照片(下图)是两朵金针蘑菇的对比照。...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前沿学科与学科前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现代科学前沿学科与学科前沿例证分析,概括出前沿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参照这一认识,结合中医药学科现状提出阐明研究对象本质的机理研究是中医学中药学的学科前沿;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学、中药学的前沿学科。该论点的理论前提是:1.中医药理论迄今尚是未摆脱自然哲学形态的直观描述性理论假说;2.中医药学的学科属性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理论由直观描述至入微观阐明的关键环节,因此是带动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沿学科。机理研究是中医药理论突破,基础学科分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关键因素,因此是中医药学科前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气功麻醉机理,首先设计实验初步观察外气对家兔、大鼠及在人体的镇痛效应。方法:用 WQ-9E 痛阈测量仪发生的缓慢递升直流电使钾离子透入家兔耳尖部皮肤致痛,以甩头阈为指标,又用同一仪器发生的直流电刺激鼠尾,以甩尾阈及头动阈为指标,观察气功师对动物发放外气时及停止放气后上述痛反应指标的变化;在人体亦用这仪器使钾离子透入颈部皮肤致痛,观察气功师对其发放外气时痛阈及耐痛阈是否提高;另在大鼠观察牙髓刺激诱发的皮层电位在外气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家兔及大鼠的行为学实验及大鼠电生理学实验均未证明外气的镇痛效应;在人体,外气对实验痛亦无明显影响,同体比较外气对实验痛的作用与手术时气功麻醉效果,未见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本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看来,气功麻醉机理仍需进行认真、仔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王一中 《气功》1998,19(12):538-539
如何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理解和对待练功中出现的各种气感反应,是每个初学功者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由于初学功者对气感的机理一时不理解,存在着许多盲目性。有的对正常的气感反应,不是顺其自然正确对待,而是怕出偏,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正常练功;有的认为有了气感就是功夫到家了,而随意发放外气;有的练功后没有气感而失去信心,认为功法不好,半途而废;还有的盲目追求气感,主张练功走捷径,急于求成,而乱用意念,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就气感的几个问题,与读者们共同探讨。一、气感的产生及其内因气感反应是人体的气化现象,人…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也证明了气和脑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特殊联系。例如气功的“内气与外气”现已证实是客观存在的 ,但无论是内气还是外气 ,在活动时均和脑息息相关。有些实验证实 ,气功锻炼者能使大脑皮层各区域的脑电波趋于同步 ,即脑细胞活动有序化。功夫越深 ,有序程度越高 ,并能使人体生命中枢消耗减低 ,效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将H2:CO:N2=1:1:1的合成气以30个大气压充于样品池,在室温(10~13℃)无催化剂条件下,用红外光谱仪对合成气作检测。以考察气功外所对合成气体系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气功外气作用下,合成气体系的红外光谱发生了显著变化,在2362.5cm和2340.5cm^-1处出现了两个新峰,这是CO2是的C-O键振动特征峰;(2)这种变化与发功者一样品距离无关;(3)外气作用后所观测到的特征峰的  相似文献   

13.
《气功》1999,(1)
为推进我国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健康发展,首都科学界于去年年中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天地人生座谈会”,就气功与特异功能进行专题学术研究。宋正海教授主持座谈会,有数十名专家学者参加。对气功外气持否定观点的一方再次提出:所谓外气效应,只是属于心理范畴;而持肯定观点的一方,则从我国现代气功界大量的测试数据和生理变化现实中,论证对气功外气的探讨逐步从“唯象”走向科学。此外有人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气功外气与内气的统一性。在座谈会上中国人体科学研究院特异功能研究室以18年来的科学观察监测为依据,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正常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为对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催乳素(prolaction,PRL)血浆含量,观察气功外气对静息时及限制性应激时大鼠PRL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功外气可显著升高大鼠静息时血浆PRL的含量(P〈0.05);但对于处于激状态的大鼠,气功师发放外气能使其PRL水平保持在静状态的水平上(略有降低,但无统计意义)显著低于应激对照组(P〈0.01)。这立  相似文献   

15.
《气功》1998,(7)
亲爱的功友,您对气功与现代科技结合有何高见?现向您诚荐"太极周天仪"!该仪依据人体能量左升、右降、后升、前降规律与科技对外气成份的检测鉴定研制而成,可产生"太极场模拟外气"(成份有粒子流、磁场、红外线、电磁波等),获得磁、热、非热、光复活、同步振荡等效应。有使用者反映其能量可贯穿前后丹田,有的还身现太极图(见《气功报》223期)。其意义不仅是常人用于治病保健,更重要的是帮助功友解决意守难,获得气感难、入静难等问题,保障功时,补充能量。仪器小巧低价,含4册资料仅168元。(另,交流极有个性、于教授家传、中国…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气功作为人体科学的组成部分,作为攻克人体科学堡垒的敲门砖,它必须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与现代西医、中医相结合,应用现代科学规范的科研程序,进行反复实践验证,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使气功由唯家阶段进入现代科学殿堂的心由之路。这一思路已经为气功界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伯母庸讳言.目前气功界仍有少数人公然否定中、西医,否定现代自然科学,说什么“现代科学解答不了气功的问颗”。他们否定气功应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的是可以给他们自已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打开缺口。气功是什么?有人说,凡是“调心、、调气、调身”…  相似文献   

17.
冬季感冒患者及健康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冬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人群上呼吸道菌群状况,从微观层面部分揭示冬季时令外邪的致病特点和发病机理;初步分析菌群与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昆明市盘龙区江岸小区医院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61例作为疾病组,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并进行上呼吸道微生态指标的检测,设社区内健康人作对照组。实验结果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冬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上呼吸道菌群密集度显著增高;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风寒、风热两证型患者的上呼吸道微生态差异显著(P〈0.05),主要表现在厌氧菌群密集度和优势菌两个方面;风热型组和风寒型组之间存在不同的上呼吸道菌群紊乱。结论:上呼吸道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优势菌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和不同证型实质研究的参考指标,可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微观实质上证明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不同本虚证候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主要受体衔接蛋白-TNF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TRADD)、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和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表达变化。 方法 确诊的51例LN住院患者辨证分型为阴虚内热证组(13例)、气阴两虚证组(26例)及脾肾阳虚证组(12例),设健康志愿者17名为正常组。收集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上述4种受体衔接蛋白、Caspase 3 和白介素 1β(IL 1β)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阴虚内热组、气阴两虚组、脾肾阳虚组TRADD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分别为正常组的0.54、0.32和0.38倍(P<0.05,P<0.01),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ADD mRNA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0.79、0.62和0.72倍,仅气阴两虚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IP-1 mRNA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0.79、0.50和0.60倍,气阴两虚组和脾肾阳虚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TRAF-2 mRNA 表达分别为正常组的0.70、0.52和0.50倍,后两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L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组LN患者 PBMCs 中Caspase-3 mRNA 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6)阴虚内热证组IL 1β mRNA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证组 (均P<0.05)。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在本刊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举办的“外气是否存在”学术讨论会上,对外气持有不同观点的张洪林先生和李升平先生分别发表了不同意见。李升平先生同时在讨论会上展示了大量当时开展气功科学实验时的历史文件以澄清事实。并为本刊撰写了有关文章。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本刊将两人的文章一并发表。是耶非耶,读者自有公论。我们先从《“外气”真被试验证实了吗?》(中国医药报1997年5月6日以及5月13日第七版)一文谈起。在这篇文章中,张洪林使用了他与健康报记者在清华大学的“调查材料”以…  相似文献   

20.
气晕是外气发放时患者出现眩晕甚至昏厥的一种现象(练功场上也偶尔有人气晕)。在外气疗法中,只要处置得当,及时调整治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气晕现象在外气治疗实践中,患者发生气晕的情况,一般是胸闷、气堵、心慌,继而出虚汗,甚至晕厥;有的头晕,目眩,眼冒金星,脚底发飘,渐至昏倒;亦有绝少数人无任何体征而突然昏倒。气晕患者以女性居多。一般是病后体虚,特别是高烧退后,气血俱虚;劳累过度,特别是长时间脑力劳动,神经衰弱;个别患者对外气治疗缺乏应有认识和体验,患得患失,怕这怕那,担心走火入魔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