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和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每组100例,连续治疗4周,检测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脂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并与8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组血脂、血压、NO及ET-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0%(97/100),替米沙坦组为88.0%(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8,P< 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后DBP、S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3 ±24.74) 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03.37±34.46) mm Hg、(113.83±36.14) mm Hg比(167.74±55.91) mm Hg和(85.93±27.28) mm Hg比(104.23±34.74) mm Hg、(135.93±43.15) mm Hg比(164.57±54.86) mm Hg] (P<0.05),并且氨氯地平组患者血压改善更显著,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后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70.28±22.31)μmol/L比(50.97±16.99)μmol/L、(60.93±19.34)μmol/L比(51.15±17.05)μmol/L],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2.69±16.73) ng/L比(69.38±23.13) ng/L、(65.71±20.86) ng/L比(71.58±23.8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氨氯地平组患者NO、ET-1水平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替米沙坦与硝苯地平预防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硝苯地平组,每组49例.替米沙坦组予替米沙坦80 mg/d,硝苯地平组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治疗不达标者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氢氯噻嗪或替米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加倍,均持续治疗18个月.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及首次复发时间,治疗前后记录心脏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体积指数(LAVI)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米沙坦组与硝苯地平组心房颤动复发率、首次心房颤动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米沙坦组持续性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4.1%(2/49)比16.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治疗前两组心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脏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替米沙坦组LAD、LVPWT、LAVI及LVMI均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37.6±2.9) mm比(38.9±2.4) mm、(11.6± 1.0) mm比(12.0±0.9) mm、(22.0±3.6) ml/m2比(23.9±4.2) ml/m2、(120.4±18.2) g/m2比(129.5±19.2) 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和替米沙坦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但替米沙坦在阻止阵发性心房颤动向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化、延缓心房扩张、改善心肌重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血压水平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6例,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分为<130 mm Hg(1mm Hg=0.133 kPa)组(64例)、130~150 mm Hg组(60例)及>150 mm Hg组(282例),分别记录各组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130 mm Hg组和130~150 mm Hg组前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62.5%(40/64)、61.7%(37/60)]高于>150 mm Hg组[51.4%(145/282)](P<0.05).<130 mm Hg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150 mm Hg组[17.2%(11/64)比3.9%(11/282)](P<0.05).<130 mm Hg组的LVEDD为(51.9±7.2)mm,130~150mm Hg组为(51.6±5.8)mm,均高于>150mm Hg组的(50.1±5.3)mm(P<0.05).<130 mm Hg组的LVESD为(39.5±8.5)mm,也明显高于130~150 mm Hg组的(37.1±7.1)mm及>150 mm Hg组的(34.7±6.1)mm(P<0.01).<130 mm Hg组的LVEF为(46.0±10.6)%,明显低于130~150 mm Hg组的(49.5±11.1)%及>150 mm Hg组的(54.6±10.6)%(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为影响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27,95%CI:1.008~1.043,P=0.005).结论 血压过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和心室重塑的预测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关注并合理控制血压,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 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121.27±8.69) mm Hg(1 mm Hg=0.133kPa)比(131.54±9.85) mm Hg,(82.45±4.69) mm Hg比(88.49±5.14) mm Hg](P< 0.05).两组治疗前LVPW、IVST、LVEDD及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PW、IVST、LVEDD及LVMI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LVPW、IVST、LVEDD及LVMI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9.42±1.58) mm比(11.41±1.92) mm,(9.56±1.31) mm比(11.38±1.85) mm,(47.86±2.38) mm比(51.46±3.25) mm,(108.16±6.24) g/m2比(119.21±7.68) g/m2](P< 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左室肥厚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比较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培哚普利进行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排出量、心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经、小轴缩短率、A峰/E峰比值、每搏量。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率、血压均有所下降(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经无明显的变化(P>0.05);A峰/E峰比值均有所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心排出量、每搏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与单纯使用培哚普利相比,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疗效显著,更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3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服替米沙坦40 mg/d,共8周,服药前后分别测量清晨血压.结果 34例患者清晨血压由(172.8±9.6)/(85.6±12.4)mm Hg降至(137.4±6.7)/(85.3±6.4)mm Hg,P<0.01.结论 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疗效确切、平稳、安全.对心率、血脂、血糖、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56例.不改变原治疗方案,A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B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mg/d.疗程半年,均给予饮食控制、低盐和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每2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及血糖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治疗后分别为[(126.4±8.5)/(82.5±5.5)、(112.1±5.5)/(80.1±4.3) mm Hg(1 mm Hg=0.133 kPa)],与治疗前的(152.7±11.5 )/(94.4±8.5)、(154.1±8.5)/(95.7±7.8)mm Hg 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B组治疗后的收缩压[(112.1±5.5) mm Hg]较A组[(126.4±8.5) mm Hg]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0.75±0.26)、(0.39±0.1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应用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雅施达)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997年8月~2000年8月收治3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培哚普利口服治疗4周,并且对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率、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培哚普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心率减慢、心胸比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少、LVEF增加.结论培哚普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123.87±12.88)mm Hg/(83.22±3.77)mm Hg,优于对照组(132.16±13.17)mm Hg/(89.56±3.59)mm H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所进行的治疗中,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患者恢复。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都是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一线药物,但是单一用药效果有局限性,通过联合用药可以强化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减少血压达标时间,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75例接受培哚普利治疗者作为培哚普利组,75例接受福辛普利钠治疗者作为福辛普利钠组,全部患者均持续用药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左室舒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等肾功能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肾功能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血清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福辛普利钠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培哚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2.900,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福辛普利钠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培哚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福辛普利钠与培哚普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但福辛普利钠的应用较培哚普利带来的肾功能方面的影响更小,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术后首选ACEI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SLE合并PH患者(SLE-PH组)和42例SLE未合并PH患者(SLE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功能及肺动脉血流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SLE组比较,SLE-PH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右心房左右径扩大[(24.19±5.08) mm比(18.14±2.87) mm,(40.55±6.28)mm比(32.33±4.17) mm]、主肺动脉内径增宽[(27.42±3.08) mm比(19.17±2.36) mm]、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35.03±4.91)%比(44.83±7.05)%]、肺动脉收缩压增高[(43.52±10.35)mm Hg(1 mm Hg=0.133 kPa)比(20.62±5.83)mmHg]、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缩短[(102.61±6.00) ms比(115.01±9.93) ms]、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延长[(89.56±11.42) ms比(74.15±6.26) ms]、右心室射血前时间/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右心室射血前时间/右心室射血时间增大(0.87±0.12比0.65±0.08,0.35±0.05比0.3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合并PH并不少见,但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通过观察心脏形态、结构和肺动脉血流频谱改变及准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为SLE合并PH患者的早期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清晨血压具有血压晨峰现象,其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更多减少卒中,观察替米沙坦及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药物疗效.方法 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替米沙坦及盐酸贝那普利一个疗程4周,观察其药物疗效.结果 替米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治疗4周后的收缩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6±0.12)、(0.68±0.13),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4±0.09)、(0.65±0.16),降压谷峰比值较稳定,治疗期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米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均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平稳控制老年高血压清晨血压,更多减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战玲  宋杰  杨姗姗 《中国校医》2022,36(12):948-951
目的 探析应用联合策略(达格列净+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对其降压、降糖及控制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20年11月—2021年8月就诊的12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福辛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指标[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控制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室重构相关参数[右心室的收缩末期容积(RVESV)、舒张末期容积(RVEDV)、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BG、HbA1c分别为(7.11±1.47)mmol/L、 (7.22±1.52)%,低于对照组的(7.93±2.05)mmol/L、(8.14±1.67)%(t=2.518、3.156,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分别为(126.35±5.41)mm Hg、(75.49±4.37)mm Hg,低于对照组的(130.03±5.56)mm Hg 、(84.29±5.18)mm Hg(t=3.674、10.05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0.00%、3.33% 、不良反应率发生率分别为6.67%、5.00%(P均>0.05)。结论 联合策略(达格列净+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控制心力衰竭发生风险,有效地降糖、降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8,(2):278-28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替米沙坦与清脑降压颗粒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每组90例,对照组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脑降压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变化,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130.83±13.02)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148.09±12.35)mm Hg,舒张压(82.61±6.09)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94.52±7.33)mm Hg,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5.26±0.5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03±0.53)mmol/L,甘油三酯(1.48±0.52)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82±0.65)mmo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替米沙坦治疗效果一般,加用清脑降压颗粒治疗后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在改善血压与血脂指标上优势更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雅施达)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1997年8月~2000年8月收治3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给予培哚普利口服治疗4周,并且对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心率、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培哚普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心率减慢、心胸比率降低、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少,LVEF增加。结论 培哚普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按照"生命网"流程实施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临床指标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6例按不同的教育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3例,按"生命网"流程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健康行为评分、心绞痛各维度评分及血压、脂质、心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评分分别为(21.36±3.07)分、(18.35±3.28)分、(17.11±3.69)分、(20.50±3.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23±4.22)分、(16.63±3.05)分、(14.32±3.11)分、(18.64±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疾病认知度评分分别为(61.31±20.38)分、(77.51±18.20)分、(57.03±10.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76±18.11)分、(69.29±16.07)分、(47.59±1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120.65±12.34)mm Hg]、舒张压[(77.26±8.79)mm Hg]、左室射血分数[(49.63±10.37)%]、左室舒张末内径[(45.55±7.40)mm]与对照组收缩压[(126.43±13.52)mm Hg]、舒张压[(82.01±10.32)mm Hg]、左室射血分数[(41.30±10.26)%]、左室舒张末内径[(49.31±6.95)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为5.66%,对照组为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按"生命网"流程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执行情况,维持正常的血压、血脂及心功能指标,这对改善心绞痛、降低再住院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d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40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预后良好组18例,预后不良组22例.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年龄[(64.64±11.30)岁比(58.94±10.47)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76.73±316.32)min比(176.00±59.74) min]、溶栓前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73±8.46)分比(11.22±5.20)分]、溶栓治疗24 h内最大收缩压(SBPmax)[(186.59±24.79)mm Hg(1 mm Hg=0.133 kPa)比(169.00±23.04)mm Hg]、收缩压连续变异性(SBPV)[(17.11±3.90)mm Hg比(13.33±4.9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治疗24h内的SBPmax、SBPV与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90d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降压方案在围绝经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血压防控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围绝经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5 mg治疗,为期4周。观察组患者接受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15.0 mg治疗,同样进行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有效率、血压变异性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127.63±10.92)mm Hg vs.(138.53±11.63)mm Hg;(73.52±5.26)mm Hg vs.(89.64±4.2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3.61%,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08%,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变异指数、收缩压标准差及血压晨峰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6.15±1.08)%vs.(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压组)和9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患者24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单纯高血压组[(15.84±4.56)mm Hg(1 mm Hg=0.133 kPa)比(14.21±4.29)mm 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5±8)%比(9±11)%,(7±6)%比(1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控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9例。甲组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乙组联合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压、心率指标以及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44%)优于甲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的血压[(76.58±10.63)mm Hg(舒张压)、(121.7±15.90)mm Hg(收缩压)]和心率[(74.3±15.4)次/min]指标优于甲组[(83.76±11.08)mm Hg(舒张压)、(138.5±14.30)mm Hg(收缩压)]和心率[(98.5±16.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控制效果较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