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决定的,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环境条件及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和氮肥使用量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国家对种子及粮食加工行业的大力扶持,许多种子及粮食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是与国外种子及粮食加工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在硬件设备、企业建设、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与此同时摆在种子及粮食加工企业面前的问题也不少,其中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处理问题尤为突出。 1粉尘产生的原因从除尘学的角度阐述一下粉尘的概念——在除尘技术中,一般将1~200um乃至更大颗粒的固体悬浮物视为粉尘。一是与其他加工行业相比,种子及粮食加工行业也是一个容易产生粉尘的行业。先不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杂质粉尘这一点,就说其本身加工工艺就有好多必须产生粉尘,比如棉籽脱绒、种子及粮食抛光、带绒毛种子刷毛、粮食磨粉等。  相似文献   

3.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转基因检测是转基因检测难点之一.该文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该类样品转基因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对今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转基因检测工作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速冻食品的历史,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了速冻食品的冻结原理、特点、种类,并总结了速冻设备现状,提出了我国速冻食品及速冻设备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又有一批农药企业、产品及个人获国家或省级殊荣。诺普信王丕伟获评2009中国最具价值CIO。近日,"2009年度最具价值CIO"获奖名单在北京揭晓,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IT部部长王丕伟等50位企业CIO摘得"最具价值CIO"荣耀。  相似文献   

6.
湘潭寸三莲因三粒莲子直径相加为一寸长而得名。其莲壳乌黑,颗粒卵圆,肉色乳白,肉质细腻,久煮不碎,落口消融,味美清香,营养丰富,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湘潭寸三莲,全生育期210~220天,苗期生长发育快,在长出第三片立叶时出现花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深加工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铃薯是热量比梨还低的营养食品 欧洲人把马铃薯当作主食,也当作蔬菜,在我国大多数地方仅把它当成蔬菜.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瓜菜代为代表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价格都处低迷时期,但近5年我国马铃薯消费增长了40%,是全球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人民也开始重新认识马铃薯营养价值并走出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8.
甘肃是我国胡麻的主产区之一,为明确甘肃胡麻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特点和多样性,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 22 份甘肃地方品种和 43 份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在 1.55~2.04 之间,其中工艺长度多样性指数最高,株高次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工艺长度、单株果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茎数与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法将 9 个农艺性状提取划分为 4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 82.402%,可代表供试材料的绝大多数信息。聚类分析将 65 份供试材料划分为 3 个类群,分别有 23 份、15 份和 27 份材料。抗白粉病鉴定筛选出 9 份抗白粉病胡麻材料,其中免疫 1 份,高抗 5 份,中抗 3 份。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 10 的材料依次分别为定亚 7 号、陇亚 5 号、敦煌白胡麻、天亚 4 号、庆阳老、通渭老红、陇亚 10 号、定亚 1 号、古泿白花、甘亚4号,其中定亚7号和陇亚5号综合性状优良且高抗白粉病,在胡麻抗白粉病品种的培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养兰的人都盼自己的兰花苗壮花繁,更盼兰株出芽率高,个个新芽粗壮肥大,生机昂然。但有时偏偏事与愿违。有位广东朋友告诉我,他的兰花每年会烂掉40%的新芽,十分痛心。笔者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十分揪心。兰花的新芽为什么会烂掉呢?据笔者多年观察,有这样一些原因:一、兰花新长出的幼芽生根后又死了。这可能有两种情况:1、盆土过湿,根尖缺氧腐烂。2、盆土肥力过大或在新根十分幼嫩时突然施肥烧根,造成死亡。遇到新芽出土时要格外小心。新芽出土后、展叶前也应细心对待,给水供肥切不可冒然从事。二、盆土和栽培环境过分干燥,新芽因缺水而萎缩。这主要是母球(本假鳞茎)不能正常提供  相似文献   

10.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安徽省设施番茄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大、施肥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以安徽省芜湖县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探讨水肥一体化措施下减量施肥对番茄产量、产值、品质、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设施番茄合理水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与菜农习惯水肥管理相比,水肥一体氮肥减量20%-40%或氮磷钾肥各减量20%都能够提高番茄产量、产值和利润;影响番茄品质因子较多,在本试验施肥量下,水肥一体减量施肥番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增高,适当减少肥料用量有利于番茄红素含量的提高,减肥幅度过大,番茄红素含量下降;水肥一体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综合番茄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 N 240kg/hm2、P2O5 144 kg/hm2、K2O 240 kg/hm2 是较为合适的用量。笔者认为,尽管优化施肥、水肥一体化减量施肥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但设施番茄的氮肥利用率仍较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仍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畦灌传统表施方式下施肥分布不均的现象,开展了不同变量表施条件下水肥运动模拟以制定合理灌水施肥方案,提高灌水施肥质量。[方法]以畦灌的地表水流运动方程、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为基础,建立畦灌表施尿素条件下地表水流中溶质浓度变化模型,根据该模型拟合变量参数计算尿素随水入渗量,对3种不同表施条件下(直线递减型、抛物线递减型、均匀分布型)水肥运动进行模拟,并分析其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尿素浓度与入渗时间的幂函数模型相关参数受地表撒施分布规律影响,初始浓度变化越大,参数变化幅度越大;不同表施尿素条件下施肥均匀性:直线递减型>均匀分布型>抛物线递减型。[结论]表施方式对畦灌水肥运动有显著影响,可通过制定适宜的变量撒施方式提高灌水施肥质量。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是全球优质农牧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大国,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出口农牧产品品质均享誉世界,而其化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却明显低于我国。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科学施用氮肥的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澳大利亚在降低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施用方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管理等典型做法,以期为我国氮肥施用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肥料利用率,对玉米的产量构成、水分利用率,光能利用率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配施生物菌肥的条件下,化肥较当地最佳施肥水平减量15%和30%时,玉米的产量分别为14828 kg/hm2、13837 kg/hm2,水分利用率分别为1.75 kg/m3、1.69 kg/m3,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2.20%、31.79%,磷肥利用率分别为22.31%、22.07%,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71%、0.68%。配施生物菌肥及化肥减量15%时玉米的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无显著差异。证明在配施优质生物菌肥的条件下,化肥施量较当前水平减量15%以内保证玉米高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化肥用量对燕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微生物菌肥拌种及减少一定量的化肥用量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给微生物菌肥在燕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研究了微生物菌肥配合不同用量的化肥对燕麦出苗、各生育期株高、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燕麦产量差异显著(F=601.346,P=0.00<0.05),处理C(菌肥+ 75%化肥)下产量最高为达4189.5 kg/hm2;处理A(全化肥)和B(菌肥+50%化肥)次之,产量分别为3546 kg/hm2和3468 kg/hm2;处理D(对照)产量最低,为3064.5 kg/hm2。因此,使用微生物菌肥对燕麦拌种,可以减少一定量的化肥用量,减轻土壤板结程度,提高燕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肥条件下旱地小麦水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2%~142.6%和34.2%~152.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0%~40.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0kg和13.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17~0.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16kg/m^3。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基肥施入深度对化肥利用率和水稻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基肥施入深度0(T2)、5 cm(T3)、10 cm(T4)、15 cm(T5)5个处理,对比研究基肥施入深度对机直播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入深度对各生育期水稻叶生物量无明显影响,对成熟期茎生物量影响明显,基肥表施和深施5 cm时可显著增加水稻茎生物量,深施10,15 cm时,茎生物量明显低于基肥表施(P<0.05);不同生育期水稻叶的氮、磷、钾吸收量受基肥施入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成熟期茎的氮、磷、钾吸收量因基肥施入深度差异显著(P<0.05);氮素和钾素收获指数受基肥施入深度影响显著(P<0.05),且随施肥深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磷素收获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磷、钾各元素利用率最高时的施入深度不同,氮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10.5 cm;钾素收获指数最大时,基肥施入深度为7.0 cm;基肥施入深度对水稻茎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大于对水稻叶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适当增加基肥正位施入深度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基肥施入深度在7.0~10.5 cm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在肥料方面,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已由"缺磷、少钾"过渡到"微量元素的缺乏",充分了解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掌握微量元素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技术,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玉米对氮肥施用后的肥效反应时间,以期实现玉米高产精准施肥.结果表明:随施氮肥方式的不同,施肥后8~11d玉米叶片性状才会表现出肥料效果的发生,其中以氮肥表施的滞后时间最长,氮肥施后覆土次之,氮肥兑水施用的肥效滞后时间最短;玉米叶片性状的叶长、叶宽、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指标中,叶绿素含量指标反应时间为8~11d、叶片生长速率指标为10~13d、叶长指标为11~14d,叶宽为11~15d,通过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是确定肥料发生时间较好的方法,而通过叶片外观性状诊断较为迟缓.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油菜氮、磷、钾肥配合施用,2012年进行了油菜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获得了试验相关参数,土壤供肥量为N:4.836kg/667m2;P2O5:2.085kg/667m2;K2O:3.585kg/667m2。肥料利用率为N:29.48%;P2O5:15.06%;K2O:2.7%,从回归分析结果看得出本地区油菜最佳施肥量:N:14.42kg/667m2;P2O5:11.81kg/667m2;K2O:10.41kg/667m2,可获产量230.41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