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工业园、数码园到文化艺术园区,遍地开花的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发展趋势。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创意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全面的推动作用。它可能是一片旧厂房,也可能是一块曾被忽略的远郊空地,但一经"创意"改造,就有"麻雀"变"凤凰"的吸金魔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
在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经济增长新方式时,文化创意产业以其无污染、高附加值、低消耗的特点引起了世界关注,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我国亦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以"成都东村"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情况,并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理清其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产业升级、创意产业区生长与创意城市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兴起于大都市,并重组大都市产业空间、文化与社会空间;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产业区的空间效应及其空间运动,直接重组后工业大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发现"大都市产业升级—创意产业区形成与演化—大都市空间重构—创意都市建设"不仅是创意城市建设的实践范式,而且破解了"创意城市"假说,使其从空想走向大都市行动计划,从而有效推动21世纪中国创意城市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5)
"网游"。是在网络计算机新时代下兴起的流行于青少年直至中年人中的一种带有"体验式"特征的新型创意产业。纵观网游发展的历程,尽管只有短短十余年,但其创造的价值及产生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如今,网络游戏已经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核心,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成都东湖新城具体实践为例,在设计中导入"生态城市意向策划"与"城市产业升级策略",重点打造"创意城市",吸引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质问题,实现区域的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今天,创意形成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构筑创意城市,创意城市又萌生新的创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意经济时代即将来临,而创意城市的建设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挖掘城市创意的内涵、形式、发展路径,是创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期凡益会客厅主题"城市生长之创意城市",邀请五名建筑师与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意城市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张杰 《城市规划》2012,36(7):53-59
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城市遗产与文化创意结合成为了遗产保护新类型。本文针对全国掀起的创意园区"造园"热潮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结合上海田子坊创意园区的调研,揭示了引发尴尬的根源:一,对新兴创意产业及其相关理论认识上的偏误;二,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逐;三,常态的保护规划与新兴的创意产业之间的不合辙。据此,提出了突破"尴尬"的方法,即寻找文化的新坐标,探寻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联姻发展的规划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2)
本文所提出的的古镇文化创意产业,是将古镇文化与创意产业相融合,寻求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和创新点,并根据我国古镇旅游行业的具体情况,利用"波特五力模型"这一工具来分析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董科超  王娟 《山西建筑》2012,38(28):1-3
以杭州市打造全国"创意之都"为大背景,结合杭州十大创意产业园区的调查研究,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分类统计,以区位商为指标分析各园区产业特色和主导方向,从建设形式、配套设施等方面对各园区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打造"创意之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其中一种最成功的发展模式是创意城市。将创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重新界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创意城市的发展需要依赖文化创意产业的系统化;从空间形态角度看,创意城市中包括文化特区和创意集群两种空间形态。从多伦多文化计划和加拿大圣凯瑟琳斯创新总体规划两个案例来看,创意城市规划应在战略或规划目标中突出体现"创意",以挖掘城市空间的新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上海创意空间的崛起与城市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并对城市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解读了创意产业的空间集群特征,指出创意空间是城市复兴的新模式。选取了中国比较典型的创意城市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对上海创意空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A significant body of literature has examined the location decision-making of creative industry firms.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nexus between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remains limited. The key finding of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that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mostly the users of the inner city's former industrial buildings that are occupied on leases from property own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itial physical upgrading. This condition is largely due to the low level of property ownership among this group and the lack of incentive to invest additional capital to their business properties. Therefore,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cannot be conceptualized as leading actors in urban redevelopment or initiator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stead, they represent a latent demand for physical space and a rich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creative potential. In this regard, design creative industries play a key role as enablers of postindustr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driven by proactive property developers who transform former industrial buildings into a new form of revenue-generating urban commodities.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角度入手,论文总结和归纳了创意城市汉堡通过弘扬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城区、吸引创意人群等途径推进城市发展的具体策略,如港城建设、传统工人街区改造、IBA项目、创意公司等,并综合评述了这些策略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正在成为展示地方特色、吸引投资、凸显优势的核心因素。本文着力研究创意产业的特点,对创意产业空间环境设计要素进行探讨,以期实现文化创意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为促进创意产业生长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区的发展对于上海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及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在此背景下,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的发展历程、鲜明特点及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崔光亚  董艺 《时代建筑》2011,(2):150-153
疲于应对的建筑创作环境是当下中国建筑师的生存现实。杭州建筑师需要突破保守的城市地域文化,释放自身的创作激情。最大程度地回归真实的建筑,还原建筑本质,反映出青年建筑师崔光亚的建筑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与北京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焕章 《规划师》2008,24(1):15-17
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增强了城市经济实力;活跃了文化市场,提升了城市文化素质.为实现创意产业较好的发展,北京市加强规划和政策支持,引导创意产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厉无畏 《规划师》2008,24(1):18-20
创意产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重在创造观念价值,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广泛的融合性,能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因此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是要努力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构建以价值创新为核心的,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的完善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9.
毕尔巴鄂已经成为一座创意城市,并在过去20年里成功地从一座工业港口城市转型为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这种做法并不独特,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实现.然而,为了发展创意城市,1997年开馆的世界闻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MB)所带来的象征意义和触发效应,将毕尔巴鄂转变成了一座“秀场”,乃至成为有效的城市创意开发的标志.但是,这座博物馆并不是毕尔巴鄂发展为创意城市的唯一动因.本文描述了地方和区域的公共和私营行为如何将毕尔巴鄂变为一座创意场所.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和创意产业上,也体现在城市规划和战略性的城市营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