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乳突联合颅中窝入路的方法,暴露面神经管全程,分层解剖15个成年国人湿性头颅标本(30侧颞骨),显露并测量颞骨内面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管分三段,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为2.67±0.23 mm(左)、2.60±0.23 mm(右),直径为1.46±0.60 mm(左)、1.50±0.56 mm(右);鼓室段长度为10.63±0.58 mm(左)、10.58±0.75 mm(右),直径为1.93±0.09 mm(左)、1.94±0.11 mm(右);乳突段长度为14.37±0.93mm(左)、14.31±0.97mm(右),直径为2.37±0.12 mm(左)、2.37±0.10 mm(右);鼓室段与迷路段夹角为76.6°±3.13°(左)、76.5°±2.75°(右),鼓室段与乳突段夹角为113.1°±3.94°(左)、112.4°±2.77°(右)。结论:二腹肌嵴、外半规管凸、砧骨短突、面神经隐窝、匙突、弓状隆起、棘孔、面神经管裂孔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管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管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及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颞骨内面神经不同分段的长度及成角的实际测量值与利用高分辨率CT所得测量值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高分辨率CT测量是通过对标本进行常规高分辨率CT扫描后将扫描结果输入CT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的测量。实际测量是通过对标本颞骨内面神经各段进行具体解剖测量。结果颞骨薄层高分辨率CT测量结果:面神经的内听道段长度为11.7mm±1.2mm;迷路段长度为3.8mm±0.5mm;鼓室段长度为11.4mm±0.4mm;乳突段长度为11.6mm±1.0mm。颞骨标本上解剖学测量结果:面神经的内听道段长度为11.7mm±2.2mm,迷路段长度为3.5mm±0.5mm,鼓室段长度为11.0mm±0.9mm,乳突段长度为12.2mm±1.3mm。面神经第一膝CT测量值为62.9°±14.2°,第二膝为125.6°±14.4°。经解剖得到的面神经第一膝实际测量值为60.4°±7.8°,第二膝为122.7°±11.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段长度及成角CT测量值与解剖实际测量值经配对t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颞骨内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第一膝和第二膝角度实际测量值与高分辨率CT测量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颞骨内改道以延长颅外段可利用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以延长面神经颅外段(总干)可利用长度,解决颌面外科手术中面神经总干长度不足的问题。方法 在20例(40侧)尸头上进行研究,观测面神经颞骨内各段的长度,以及改道后面神经颅外段延长的可利用长度。结果 鼓室段、乳突段向外耳道后壁及颞骨浅面改道,可延长面神经总干7-13mm。结论 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可有效延长面神经总干长度。该方法是解决颌面外科手术中面神经长度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CT研究面神经鼓室段外膝部与砧骨短角之间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为因各种原因而行颞骨CT检查的30例成人耳鼻喉科门诊病人.非患病耳正常.采用颞骨轴位扫描.层厚0.625 mm.对非患病耳颞骨CT进行测量,测量砧骨短脚尖端与面神经外膝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测量位于上述最短距离连线后方的面神经外膝部长度.结果 面神经外膝部与砧骨短脚尖端之间平均最短距离为3.32 mm(2.3~4.7mm).位于砧骨短脚尖端垂直线以后面神经鼓室段外膝部平均长度为2.65 mm(1.9~3.9mm).结论 此结果显示了面神经外膝部的空间位置,同时也为耳鼻喉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术前评估面神经外膝部与砧骨短脚关系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面成像技术(CPR)在面神经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31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2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的颞骨薄层CT扫描表现,并将扫描原始数据进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观察面神经管受累情况。结果 31例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改变,CPR图像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中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23例中,面神经管异常达18例,包括面神经管窄短(9例)、行程异位(6例)、骨壁裂缺(3例);颞骨外伤患者45例中,25例可见面神经管损伤,其中,迷路段骨折4例,鼓室部骨折9例,乳突部骨折7例,2例同时损伤乳突段、鼓室段及迷路段,3例同时损伤迷路段及鼓室段。所有征像在CPR图像上均能得到良好展示。结论 CPR技术可以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为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中耳炎累及面神经管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尝试新的解剖制作鼓索标本的方法,制备出无损伤的鼓索标本;理清其走行特点,为临床上进行相关手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配置脱钙液并进行标本头部脱钙处理,使头骨骨质软化后,从颞骨周边开始向鼓室进行除骨质解剖操作,暴露鼓室找到鼓室段鼓索神经后,依次向面神经管部,鼓索出岩鼓缝部进行除骨质操作,从而暴露全段鼓索。结果:鼓索由面神经发出后走行于颞骨骨质内,走行复杂;鼓索走行可分为四段:后岩鼓缝段、鼓室段、前岩鼓缝段、颅底段。结论:用本实验方法制备鼓索可行性很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骨岩部颈内动脉及面神经的解剖学结构,为颞骨岩部入路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颞耳后入路方法,制作10例成人湿颅颞骨岩部标本,暴露颞骨内面神经及颈内动脉各段,测量面神经及颈内动脉各段的长度,颈内动脉垂直段、水平段与耳蜗距离。结果:两侧面神经各段长度及两侧颈内动脉与耳蜗距离比较无显著差异。面神经内耳道段长度为(10.33±1.77)mm,迷路段长度为(4.05±1.19)mm,鼓室段长度为(10.74±1.92)mm。HICA 长度为(17.17±3.72)mm,VICA 长度为(10.65±1.01)mm,HICA 距同侧耳蜗的长度为(19.64±1.48)mm,VICA 距同侧耳蜗的长度为(2.24±0.43)mm。结论:颞骨岩部内面神经鼓室段最长,迷路段最短,耳蜗位于迷路段与岩大神经的夹角内。以颈动脉管内口为标志,磨除岩尖部骨质保护耳蜗的安全范围为(17.17±3.72)mm。相关手术操作在接近这些位置时应停止操作或变更方向,以免损伤岩部内相关重要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Wu RG  Tang BH  Li LC  He YQ  Huang DC  Huang H  Wang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2):1551-1555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研究中耳乳突手术相关面神经管解剖.方法 选取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发现373侧耳没有颞骨骨质异常187例成人,将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成像,在重组MPR图像上测量面神经管乳突段、后膝及鼓室段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结果 面神经管乳突段至颈静脉窝、乳突外侧缘、外耳道后壁、后颅窝硬膜板、乙状窦、鼓岬及蜗窗的距离分别为5.43、15.99、4.42、9.01、9.44、6.02和6.51 mm,面神经管后膝至锥隆起、后半规管的距离分别为2.64和3.12 mm,面神经管鼓室段至前庭窗、锤骨头、砧骨短突和外半规管的距离分别为1.19、2.27、3.09和0.90 mm.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 MPR技术可以准确研究面神经管与周围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中耳乳突手术中避免损伤面神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26个尸体颞骨解剖方面观察经乳突径路面神经迷路段、鼓室段及其四周结构的关系。对尸体颞骨解剖测量,观察到锤骨头与鼓室盖间的距离有重要意义,能反映手术腔的大小,帮助确定术式。特别指出:锤骨头与鼓室盖间的距离在2mm以下,须对听骨作出特别处理;2mm时需仔细磨除四周气房,方可小心进行手术;2mm以上,手术区域宽大,手术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对面神经管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面神经管病变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颞骨高分辨扫描,进行颞骨常规多平面重组,面神经管双斜位重组和曲面重组。结果面神经管骨折10例,其中鼓室段骨折8例,迷路段2例。中耳炎破坏面神经管67例,包括胆脂瘤型中耳炎60例,肉芽肿型中耳炎7例,外耳道胆脂瘤破坏面神经管9例,颞骨转移瘤破坏面神经管1例,颈静脉球增大致面神经管缺损2例。颞骨病变术后面神经管缺损l9例,其中中耳癌术后1例,中耳胆脂瘤术后13例,外耳道胆脂瘸术后5例。结论64层螺旋cT颞骨高分辨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能清晰显示面神经管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管由GabrideFalonio首次描述为“Z”字形穿过颞骨,其容纳西神经的颞内部分。颞骨骨折和颞骨其它病变时显示面神经管对耳鼻咽喉科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颞骨解剖结构复杂,所以将面神经管清晰显示出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普通CT扫描仅能将面神经管部分显示,特别是鼓室段面神经管显示非常困难。本文对19例正常健康成人行双侧颞骨高分辨力CT(HRCT)薄层扫描,再行多平面倾斜二维重建,将面神经管各段在同一层面上显示出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9例无外伤史健康成人,双耳经CT及耳部其它检查确认无耳部先天畸形或其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2006-2011年32例有搏动性耳鸣症状并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根据病变否累及颈静脉孔区可分成两组.(1)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颈静脉球瘤5例,强化显著,2例典型者MRI表现为“盐和胡椒”征象;中耳癌5例,均见鼓室鼓窦区、外耳道深部软组织肿块及咽鼓管骨性段骨质破坏;内淋巴囊肿瘤3例,均见不规则针状骨结构,T1WI肿块周边后缘呈高信号;转移瘤1例,颞枕骨大范围骨质破坏,累及颈静脉孔区,T1WI呈等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2)未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鼓室球瘤15例,鼓室及听小骨等均未见骨质破坏,7例仅局限于鼓岬,7例充满鼓室鼓窦且有5例涉及外耳道深部,1例向颞骨乳突蔓延,12例行MRI增强扫描均强化显著;中耳胆固醇肉芽肿2例,表现为鼓室鼓窦区软组织灶,T1WI和T2 WI均呈高信号;面神经血管瘤1例,表现为面神经膝状窝的扩大和软组织肿块,累及面神经鼓室段,伴听小骨移位和骨质吸收,增强MRI表现为显著强化.结论 表现为搏动性耳鸣的颞骨占位性病变中,副神经节瘤(包括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较多见且其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易作出诊断;其他占位性病变虽少见,但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也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自 Ballance 等(1920)首次在颞骨内修复面神经以来,面神经手术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内一些学者对面神经颞骨段损伤,曾用耳大神经等在面神经管内进行修复,收到了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对面神经颞骨段以上部位的损伤,采用副神经干,舌下神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鼓室段区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继云  张家雄 《上海医学》1995,18(12):683-685
本文对面神经鼓室段区域的邻近解剖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提示:15块颞骨标本中有6块见到面神经管裂缺,占40%。用自制探针,圆规,游标卡尺测量面神经段的解剖,数据如下:膝状神经节-匙突间距2.0mm-3.36mm,题状突-砧骨突间距4.2-7.7mm,砧骨家-面神经锥曲段间距1.3-2.16mm,题状突-镫骨足板中点间距1.26-2.62mm,面神经水平段-镫骨足板中点间距1.4-2.6mm。明确该解  相似文献   

15.
颞骨岩部正位及颅底位体层摄影从纵横切面,显示颞骨微小解剖和病理改变。在慢性中耳炎肉芽型中,体层摄影显示鼓窦、上鼓室、鼓室内听骨、外半规管、面神经管和卵圆窗的破坏情况,影象较平片真实。  相似文献   

16.
乳突根治术是处理中耳、鼓窦及乳突病变的最常见手术,面神经颞骨内的鼓室段及垂直段位于术区内,由于病变的破坏或解剖的变异,手术可能导致面神经的损害。国内报道的面瘫发生率为0.6%-3.7%,而面瘫也是该手术常见的较严重的并发症,这给患者及医生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我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间行乳突根治术并发面  相似文献   

1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症侵袭和颞骨内手术损伤,是引起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文献报道,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占面神经麻痹的26.4%。因此,应该重视防止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以及发生后的处理。现对42例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左耳22例,右耳20例。引起面神经麻痹的原因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19例),中耳乳突术后水肿压迫(9例),中耳乳突手术损伤面神经(14例,其中鼓室成形术2例,损伤水平段4例,膝部5例,垂直段4例,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探讨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走行全貌及各段管径大小的显示能力.方法:随机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行内耳检查并无颞骨病变的45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颞骨岩部高分辨率容积扫描,随后将采集数据进行超薄层原始放大后传到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完成双侧面神经管的曲面重建,并分别测量管腔宽径大小及各段长度值.结果:45例患者(90耳)中40例(88.9%)能完整显示双侧面神经管走行,并能准确测量各段管径大小及长度,3例(6.7%)仅显示一侧的面神经管,2例(4.4%)双侧均无法显示.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长分别为(3.66±0.31)mm、(11.55±1.15)mm、(13.51±1.08) mm、(26.32±2.61)mm和(3.53±0.23) mm、(11.24±1.21)mm、(13.12±1.24) mm、(26.73±2.31)mm.面神经管左、右侧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及总管径分别为:(0.82±0.11)mm、(1.15±0.12)mm、(1.18± 0.14)mm、(3.09±0.11)mm和(0.79±0.13)mm、(1.19±0.21)mm、(1.21±0.15)mm、(3.15±0.22)mm.结论: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对显示面神经管的影像解剖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颞骨鼓乳段面神经的斜矢状位断层解剖方法 .方法 应用先进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对20例正常国人颞骨标本进行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数码相机摄影,计算机保存数据,获取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断层连续图像,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 20例颞骨标本斜矢状位连续断层切片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连续显示层面,图像清晰,形态及走行显示良好.结论 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可为临床鼓乳段面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影像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面神经各段长度在颞骨内的性别差异及相关的毗邻结构 ,为该区的应用解剖提供依据。方法 :头颅标本 2 0例 (40侧 )暴露面神经 ,观测其在颞骨内的各段长度及毗邻结构。结果 :内耳道段 男性 (1 0 1±1 3)mm、女性(9 1±1 7)mm ;迷路段 男性 (4 8±1 0 )mm、女性 (4 2±1 2 )mm ;鼓室段 男性 (9 2±1 3)mm、女性 (8 9±1 3)mm ;乳突段 男性 (1 4 4±1 5 )mm、女性 (1 4 1±1 5 )。面神经各段长度存在性别差异 (P <0 0 5 ) ,但与重要毗邻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存在性别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研究对术前判断将颞骨内面神经改道以延长其可利用长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