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开发消臭清洁化功能纺织品,采用浸轧法分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工艺,通过增重率评价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效果,对MCT-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接枝工艺为:MCT-β-CD用量60 g/L,碳酸钠用量30 g/L,氯化钠用量3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5 min,棉织物的MCT-β-CD接枝增重率为4.5%。MCT-β-CD接枝棉织物对氨气的包合消(氨)臭值为570.18μg/g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经MCT-β-CD接枝处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为94.62%,白度保留率为89.81%。  相似文献   

2.
将MCT-β-环糊精(MCT-β-CD)接枝于棉织物上,利用"锚固"在棉织物上的β-CD空腔充载抗菌剂硝酸咪康唑,制备一种新型的抗菌棉织物.MCT-β-CD接枝棉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MCT-β-CD80g/L,Na2CO360g/L,160℃焙烘3min.经MCT-β-CD接枝改性后再充载硝酸咪康唑的棉织物,其抗菌性能好于未经MCT-β-CD改性,直接充载硝酸咪康唑的织物.经改性后的织物水洗10次后,其抗菌性能仍保持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9,(21)
以BTCA为交联剂,采用浸轧法将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整理,以棉织物上β-CD锚固量评价接枝效果,并对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BTCA为交联剂的β-CD对棉织物的优化接枝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BTCA 30 g/L、SHP 5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织物上β-CD的接枝率为84.80 mg/g。β-CD接枝棉织物的吸氨量最高可达732.73μg/g。染色织物经β-CD接枝处理,K/S值下降,色相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物理掺和法固定β-环糊精(β-CD)。优化得到最佳固定化条件:β-CD添加量4.00g/100mL,壳聚糖添加量3.00g/100mL,搅拌时间45min,NaOH溶液浓度1.00mol/L,静置固化时间1h,采用上述工艺,固定化量达到0.34gβ-CD/g壳聚糖。  相似文献   

5.
将β-环糊精(β-CD)磺化改性后接枝于羊毛织物上,利用"锚固"在羊毛织物上的β-CD空腔充载抗菌剂硝酸咪康唑,制备一种新型的抗菌羊毛织物.磺化β-CD接枝羊毛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磺化β-CD 60 g/L,无水硫酸钠5 g/L,pH值2~3,于90~100℃的整理浴中保温50~60 min.经磺化β-CD接枝改性后再充载硝酸咪康唑的羊毛织物,其抗菌性能好于未经磺化β-CD改性直接充载硝酸眯康唑的织物.改性织物抗菌性能的耐水性明显优于未经改性的织物.未经改性的织物水洗5次后,抗菌性能基本消失,而改性织物水洗10次后,其抗菌性能仍保持在60%~70%.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纺织助剂——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接枝工艺。该助剂的一氯三嗪部分可与羊毛纤维结合,在混纺织物上的羊毛部分引入β-环糊精。由于β-环糊精对分散染料具有包合作用,使得接枝后的毛/涤混纺织物在分散染料印花加工中的K/S值明显提高。通过实验,确定改性接枝毛/涤混纺织物的最优工艺为一氯三嗪-β-环糊精60 g/L,DMDHEU 20 g/L,柠檬酸5 g/L,聚乙二醇10 g/L,轧余率70%,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7.
采用羟丙基化改性的β-环糊精(β-CD)对茴香醛和柠檬醛进行了包结研究,考察了包合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用量为15mL/g改性β-CD的水溶液中,改性β-CD与茴香醛或柠檬醛的摩尔比为1:1、包合反应时间为90min时,茴香醛和柠檬醛的包合率均大于98%。所得产品经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法鉴定为改性β-CD与茴香醛或柠檬醛的包合物。与β-CD比较,改性β-CD对柠檬醛、茴香醛的包合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在纤维素上的固载及其对肉桂醛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酸作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β-CD)接枝到纤维素并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探讨,然后利用该纤维素对挥发食品抗菌剂肉桂醛进行包埋,并研究了其释放特性。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法能够使β-环糊精固载于纤维素上,当环糊精固载量控制在12%~14%时,肉桂醛包埋量大约在8~9μL/g。肉桂醛在功能纤维素中的释放量随环境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β-环糊精(β-CD)结合柠檬酸(CA)对棉织物同浴整理。结果表明,柠檬酸可加强环糊精与纤维素的结合,而环糊精不仅能提高柠檬酸的整理效果,还能改善整理后织物的白度和强力。得到的棉织物优化工艺为:CA 80 g/L,β-CD 80 g/L,次磷酸钠30 g/L,180℃焙烘4 m in,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44.7°,强力439.0 N,白度60。  相似文献   

10.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HP-β-CD用量、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接枝整理工艺:HP-β-CD用量为70 g/L,CA用量为60 g/L,次亚磷酸钠用量为15 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86°,对香精和甲苯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HP-β-CD的整理效果比β-CD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