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研究MM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的门诊患者,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miR-21和SPRY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iR-21和SPRY2在MM细胞系中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266用脂质体转染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后miR-21的表达。结果 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iR-21内源性高表达的MM细胞株中,SPRY2明显低表达;反之,明显高表达;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转染效率90%以上,转染mimics细胞miR-21表达量(98.6±14.2)较未处理的U266细胞miR-21表达量(0.82±0.13)升高了120.2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转染inhibitor细胞miR-21表达量(0.37±0.06)较未处理细胞降低了61.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可能是导致SPRY2在MM中表达下调的一个负性调控因子。miR-21与MM 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 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标本中HSP90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90在76例MM患者及29例健康供者中的表达;收集临床资料,分析HSP90表达情况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骨髓标本中HSP90表达阳性患者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SP90表达水平与患者的β2-微球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肌酐、血红蛋白、血钙、乳酸脱氢酶、骨髓中浆细胞比例及类型均无相关性;且与低表达者相比,高表达HSP90的MM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MM患者中HSP90呈高表达,且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并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survivin和sma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从而探讨其与多发性骨髓瘤(MM)病情发展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29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survivin与smac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与smac mRNA在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75.9%,其mRNA的表达水平初治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缓解后(缓解组)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初治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复发组中suivivin和smac mRNA的表达水平又复升高.二者在MM中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924,P<0.01).结论:survivin和smac基因的表达与MM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MM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初诊MM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的sBCMA水平,并分析sBCMA水平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诊MM患者外周血中sBCM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BCMA水平与骨髓中浆细胞比例、M蛋白水平及治疗密切相关(P<0.05)。sBCMA水平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r=-0.47),sBCMA低表达的MM患者较sBCMA高表达患者OS显著延长(P<0.05)。结论:sBCMA在MM患者中显著升高,有望作为评估MM患者疗效以及预后的一种新指标。通过靶向sBCMA,可能为M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Treg/Th17细胞失衡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对其中19例MM患者同时检测了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M组骨髓中Treg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MM患者骨髓中Treg细胞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临床分期间无差别(P>0.05).MM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无差别(P>0.05).MM组Treg/Th17的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结论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存在Treg/Th17比例失衡,这种失衡可能促进了MM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6.
Chen H  Shi L  Yang XY  Guo XL  Pan L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10):654-658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及其受体Tie-2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和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12例MM患者、24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以及RPMI8226细胞株中Ang-1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水平,分析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在MM患者与对照组、MM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探讨Ang-1表达与MM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M组Ang-1表达阳性率、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ng-1表达阳性率在初治组和复发/难治M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难治MM组的Ang-1表达水平高于初治组(P<0.05);Tie-2 mRNA仅在12例MM患者中检出,对照组未检出.MM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25.21±0.80)明显高于对照组(5.23±0.20)(P<0.01);Ang-1阳性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32.98±1.70)高于Ang-1阴性患者(16.55±1.30)(P<0.05);Ang-1表达阳性率在Ⅱ期和Ⅲ期MM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对60.9%,P>0.05),但Ⅲ期MM患者Ang-1蛋白的表达水平(0.40±0.07)明显高于Ⅱ期患者(0.22±0.04)(P<0.05);初治患者中,治疗无效组Ang-1表达阳性率(70.0%)明显高于有效组(19.1%)(P<0.01).结论 Ang-1在MM患者中高表达;Ang-1表达与MM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7.
检测microRNA-21(miR-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表达水平,分析miR-21表达水平与临床Durie-Salmon(D-S)分期法和常用肿瘤负荷指标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相关性,探讨miR-21在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收集43例M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用D-S分期法对MM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行髂骨穿刺获取BM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MNC中miR-21表达同步抽取外周血,检测β2-MG水平。结果表明:①miR-21在MM患者BMMNC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复发/难治组MM患者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M患者化疗后miR-21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其中以化疗有效组减低最为明显(P<0.05),无效/进展组miR-21表达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③miR-21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程D-S分期和血浆β2-MG水平有相关性。结论:miR-21过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癌基因作用,与MM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miR-21表达水平与血浆β2-MG水平、临床D-S分期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判断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前后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5例沙利度胺治疗的MM患者及3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实时定量PCR检测核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t,RORγt)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结果:MM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与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疾病ISS分期、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血浆中IL-17水平有关(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的MM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IL-17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增多,抑制Th17细胞可能是沙利度胺发挥抗MM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塑料包埋骨髓活检块中的表达,探讨MM的发病机制和预后。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M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塑料包埋块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和MMP-9在MM组中高表达,在对照组中低表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MMP-9表达阴性患者相比,高表达MMP-9的患者骨损害明显,白蛋白低,β2微球蛋白高。结论:MMP-2和MMP-9在MM发病中具有促进作用,MMP-9可能参与MM骨病的发生,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IL-33、IL-38在不同病期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过敏性紫癜急性期(29例)、恢复期(27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竞争性免疫抑制ELISA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者不同病期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清IL-33、IL-38表达水平。结果急性期、恢复期HS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分别为(90.78±18.45)pg/ml、(74.54±11.78)pg/ml及(58.14±16.22)pg/ml,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t=3.891,P=0.000),恢复期高于健康对照组(t=4.326,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恢复期HS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38水平分别为(34.02±12.07)pg/ml、(83.49±14.98) pg/ml 及(130.58±27.08)pg/ml,且急性期低于恢复期(t=13.654,P=0.000),恢复期低于健康对照组(t=7.995,P=0.000),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HSP患者血清IL-33与IL-38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22,P=0.005)。结论 IL-33、IL-38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并可作为病情活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患者130例,按照暴露情况分为吸烟COPD组100例(按肺功能分为轻、中、重度)、不吸烟COPD组30例;同时选取对照组60例,按暴露情况分为吸烟对照组30例、不吸烟对照组30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HSP70表达。分析四组及不同程度的吸烟COPD患者与HSP70的关系。结果吸烟COPD组、不吸烟COPD组、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的HSP70吸光度分别为:19.22±5.33、21.96±7.85、22.65±10.01和22.21±8.94,吸烟COPD组中外周血HSP70的表达明显低于不吸烟COPD组、吸烟对照组及不吸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1、3.25、2.98,P均<0.05);重、中、轻度COPD组的HSP吸光度分别为:17.92±5.81、24.13±13.11和26.82±14.93,重度的COPD患者外周血HSP70的表达明显低于中度及轻度的COPD患者,中度COPD患者低于轻度的COP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3.93、3.18,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SP70与COPD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HSP70与COPD的发生相关,且HSP70表达的高低与COPD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脑出血患者148例作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空腹血浆Hcy浓度。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水平(19.2±8.8)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5±4.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血浆Hcy浓度与预后关系:血浆Hcy浓度升高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血浆Hcy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关系: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者血浆Hcy水平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者比较,血浆Hcy水平高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参与脑出血的发病,高Hcy血症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血浆Hcy可作为判断脑出血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评价MM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初诊MM患者和2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结果:与健康献血者比较,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升高(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19~+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CD4~+CD25~+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MM的疾病分期呈正相关,与MM患者血清中的β2-MG浓度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MM患者体内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肿瘤负荷、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异常可能是MM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55例MM患者分为未缓解组(A组,30例)和缓解组(B组,25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1和IL-6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A组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MM患者IL-17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IL-21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 =0.77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作为启动因素参与了MM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并促进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25-羟基维生素D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患者68例,其中腺癌28例、鳞状细胞癌40例,选取年龄与其相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25羟维生素D与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24.50±6.80)ng/ml,低于健康对照组(35.10±8.70)ng/ml,宫颈癌患者血浆IL-17浓度为550(350,705)ng/L,IL-6浓度为480(390,620)ng/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IL-17、IL-6浓度与鳞状细胞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血浆IL-6、IL-17与25-羟基维生素D存在相关性(r分别=0.37、0.40, P均<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浆25-羟基维生素D与Th17细胞相关因子浓度检测对治疗和预后监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及Id1 mRNA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42例卵巢癌患者(其中术前18例,术后24例)外周血中EPCs数量,同时分离培养鉴定卵巢癌患者的EPCs,采用RT-PCR技术检测EPCs上Id1 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25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EPCs数量以及EPCs上Id1 mRNA表达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d1 mRNA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EPCs中呈现高表达(0.79±0.02)%,明显高于其在健康对照组中表达(0.46±0.03)%,(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同时伴随有EPCs上Id1 mRNA高表达,提示Id1基因可能对EPCs有重要的动员功能,从而加速卵巢癌病人的生长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娜 《临床荟萃》2010,25(16):1405-1407
目的 检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mRNA及NF-κB抑制因子(IκBα)mRNA的表达.探讨NF-κB的活性在评估MODS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0例MODS患者,按疾病的转归分为死亡和存活组.同期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PBMC中NF-κB mRNA及IκBα mRNA的表达.结果 死亡组、存活组和对照组PBMC中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79±0.508、1.247±0.512和0.738±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存活组和对照组PBMC中IκB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5±0.451、1.372±0.743和1.966±0.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活化的NF-κB参与了MODS的发生发展,而且其活化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NF-κB活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同方案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6例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6例MM患者采用长春地辛加表阿霉素加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40例MM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T-VAD)方案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MM患者治疗前及2周期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T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及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活性水平。结果两组不同方案治疗后MM患者血浆ET-1、TM、t-PA、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血浆TF、AT水平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1~3.674,P0.05或0.01);VAD方案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3,P0.05);T-VAD组治疗后血浆vWF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5)。治疗后血浆ET-1、TM、TF、vWF、PAI-1水平T-VAD组比VAD组变化更明显,分别为(20.25±6.38)ng/L vs(14.12±5.16)ng/L(P0.01);(39.56±9.53)μg/L vs(33.91±9.42)μg/L(P0.05);(12.25±7.36)ng/L vs(15.85±5.28)ng/L(P0.05);(157.76±35.78)%vs(138.79±45.25)%(P0.05);(1.02±0.34)U/L vs(0.88±0.29)U/L(P0.05)。结论不同方案治疗MM患者均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异常,T-VAD治疗方案影响更显著;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异常可能是MM患者治疗过程中易于发生血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立彦  李秀华  瞿卫  陈永铭  洪亮  郑署云 《临床荟萃》2011,26(18):1581-1585,1588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对可能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采集南京市第一医院ICU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用Annexin-V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其中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将上述的结果和脓毒血症病患者及健康对照(n=22)相比。结果在初始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分别为(4.41±1.45)%、(7.87±3.82)%及(11.01±4.52)%,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亚群的凋亡比例高于脓毒血症患者(P〈0.05),脓毒血症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初始状态下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亚群的凋亡为(9.62±8.32)%、(13.09±15.84)%及(11.33±19.6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状态下TNF-α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6.44±9.55)ng/L、(29.58±13.6)ng/L及(47.99±25.63)ng/L,感染性休克组TNF-α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0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6.38±7.5)ng/L、(9.67±4.88)ng/L及(15.01±5.36)ng/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IL-10的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游离皮质醇的浓度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0.45±0.42)μmol/L、(0.87±0.49)μmol/L及(1.39±0.84)μmol/L,感染性休克组中的游离皮质醇浓度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脓毒血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持续72小时;IL-1β在健康对照组、脓毒血症组及感染性休克组中分别为(13.12±5.07)ng/L、(25.21±14.76)ng/L及(22.94±22.01)ng/L,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血症组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4+亚群可发生明显的凋亡,TNF-α、IL-10及皮质醇可能参与了诱导CD4+亚群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