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缓冲剂在养牛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机体应保持弱碱环境,pH值大约为7.35。但随着奶牛个体的高产化,肉牛的肥育,青贮饲料和精饲料饲喂量的加大,造成牛瘤胃内pH值的降低和酸中毒,今后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一、常用的缓冲添加剂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牛的缓冲剂有碳酸氢钠、倍半碳酸钠、天然碱、氧化镁、斑脱钠(Sodium bentonite)、碳酸氢钠一氧化镁复  相似文献   

2.
牛、羊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利用取决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瘤胃微生物对牛、羊的营养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能分解粗纤维,牛、羊能消化饲料中的粗纤维达50—80%;②能把植物性饲料中的低质蛋白转变成高质微生物蛋白,甚至能利用非蛋白氧(如尿素)合成高质菌体蛋白;③合成维生素R复合体及维生素K;④还能合成牛、羊所需的十种必需氨基酸,并能将牧草中的不炮和脂肪酸转变成牛、羊体内的饱和脂肪酸。Smith等(1977)认为,提高家畜生产力的途径将包括利用遗传调节瘤胃细菌以控制瘤胃生态系。任何不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因素,都将影响营养物的转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反刍动物乳酸酸中毒所引起的各种疾病。(1)蹄叶炎常发生于乳酸酸中毒,并伴有血液和瘤胃液中组胺和内毒素含量的升高;(2)由于病原微生物通过瘤胃壁进入门脉循环,引赶肝脓肿;(3)脑灰质软化症是由于瘤胃中产生硫胺酶催化硫胺素拮抗物所引起;(4)突然死亡综合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类似过敏性休克或内毒素性休克;(5)皱胃疾病及其它疾病与乳酸酸中毒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瘤胃酸中毒是威胁奶牛业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等特点,成为近年来阻碍我国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食入大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精料或酸败饲料,导致瘤胃产酸过多,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障碍,代谢功能紊乱,瘫痪、休克病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本文针对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与治疗,详细叙...  相似文献   

5.
2021年3-4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汉江河流域城固河段放牧的黄牛,发生多例"肚胀"病,前后有3头牛死亡.为了查明引起牛"肚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及其它诱因,总结推广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有效控制该类病的再次发生,我们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饲草分析、试验检测和对症治疗等方法,对引发放牧牛"肚胀"的饲养、管理及其它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最终诊断该起"肚胀"病为牛瘤胃臌气,引起牛瘤胃臌气的主要因素是牛过食豆科野生野豌豆(方言称老豆),其它诱因有采食过量禾本科嫩青草、少量毒芹菜以及运动不足等.通过瘤胃穿刺放气、消沫止胀、缓解呼吸困难及促进消化功能等紧急外科手术和药物对症治疗,以及采取合理放牧、加强牛运动等辅助治疗措施,很快控制住了病情.对该区域其它放牧牛推广类似药物预防、驱赶放牧等综合措施后,有效控制了瘤胃臌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瘤胃内大量原虫,对于饲料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发酵分解,维持微生态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瘤胃原虫区系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建立,瘤胃原虫的营养来源、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和分子生物技术在瘤胃原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泌乳牛,要准确估计瘤胃微生物对平衡日粮微小变更的反应是很困难的。在近期的研究实践中多用NDF作为瘤胃容量的指标,对于大多数泌乳牛日粮NDF的建议水平为占干物质的28%—30%,这一推荐量迫使日根中精料比例提高,这将导致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另一种科研实践是向日粮中添加食用脂肪,用脂肪代替部分精  相似文献   

8.
在泌乳牛日粮中添加鱼粉(FM)作为过瘤胃蛋白会降低乳脂率。FM含4.5%~10.5%的粗脂肪,其中14%~26%是20以上碳链多烯脂肪酸。虽然微生物脂解活性很高,使瘤胃中游离脂肪酸(FFA)迅速形成,但日粮中所含的未酯化脂肪酸比酯化脂肪酸对瘤胃微生物危害更大。新鲜鱼油中,脂肪酸形成中性脂肪或磷脂,但FM长期存放或变质时,脂肪酸会游离出来。因此,有些FM的FFA含量很高。Storry首先用鳕鱼肝油做了研究,指出日粮脂肪酸可能通过影响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比例,抑制瘤胃微生物脂肪酸合成;或者因20以上碳链多烯脂  相似文献   

9.
奶牛饲养者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能力,常在日粮中加入大量淀粉含量高的谷物、玉米青贮,并限制干草喂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奶牛的高能量需要。这样做往往使瘤胃内pH降低,导致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按其严重程度可有两种表现。当瘤胃pH值低于6时母牛首先表现亚临床酸中毒。美国伊利诺斯州的研究人员发现pH值处于6以下的持续时间比瘤胃平均pH值更重要。母牛采食高水平的谷物(每次3.18千克)后将经历2—6小时酸中毒。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的瘤胃就像一个庞大密闭的发酵罐,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瘤胃功能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反刍动物的健康,因此使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中降解与合成过程进行调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本文对瘤胃微生物调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瘤胃真菌的种类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里已发现5种瘤胃厌氧真菌。这些厌氧真菌分为两类,即单核和多核真菌。单核真菌每一个无性生殖阶段由单个来自孢子体的孢子囊构成,孢子囊附着简单而分支少的假根系生长,多核菌种类较多,有自孢子体发育而成的高度分支的假根系,假根长有大量的孢子囊。  相似文献   

12.
乳酸性酸中毒(LA)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其死亡率高达50%~80%。双胍类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至今已有30多年,因可引起LA的发生,故于17世纪末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禁止使用正丁胍及苯乙双胍(降糖灵,DBI)。经检索国内文献,报道与DBI有关的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不足10例,我院近年来收治3例,为提高对该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利用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之所以能消化利用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是因为它们具有瘤胃这一独特的消化发酵罐,其内存在着大量的厌氧微生物。本文介绍了瘤胃内分解纤维素的主要微生物群,阐述纤维素在瘤胃内的降解、消化机制,并综述反刍动物对粗纤维利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半胱胺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5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去势公山羊为试验动物 ,研究每日添加半胱胺 (15mg/kgBW )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试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结果表明 :每日食入半胱胺 8d后 ,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氨氮含量分别上升2 2 .6 1% (P <0 .0 1)和 18.13% (P <0 .0 5 ) ;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提高 18.86 % (P <0 .0 1) ,乙酸比例提高 2 .0 5个百分点 (P <0 .0 0 1) ,丙酸比例降低 2 .4 5个百分点 (P <0 .0 0 1) ,A :P由 4 .87上升到 5 .84 (P <0 .0 0 1) ,发酵类型发生变化 ;干草采食量明显增加 ,但干物质和粗纤维消失率未出现变化。提示连续使用半胱胺对反刍动物瘤胃消化代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rDNA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瘤胃微生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大部分瘤胃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及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技术的局限使瘤胃微生物的研究受到制约[1]。以r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瘤胃微生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渠道。如:克隆文库、序列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SH),以及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等DNA指纹技术都推进了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本文对以rDNA分子技术为基础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利弊、以及其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乳酸酸中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学毅 《人民军医》1995,(10):14-16
乳酸是无氧糖酵解的正常产物。静息状态下,静脉血乳酸浓度大约为1mmol/L,动脉血乳酸浓度大约为0.6mmol/L。其主要在皮肤、大脑、骨骼肌、红细胞、小肠粘膜中产生。运动时骨路肌就成为乳酸和H+合成的主要部位。剧烈运动时乳酸可高达20mmol/L以上,但健康的机体可以很快地清除过量的乳酸,使血乳酸水平迅速恢复正常而不会出现酸血症。但当乳酸持续大量产生,其血中水平增高超过其清除时,就会发生酸血症,这就是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很多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病死率随着血乳酸水平的升高而增高。有人报告,当静脉血乳酸水平在1.4…  相似文献   

17.
在全世界蛋白质饲料资源日趋紧缺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提高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成为各国动物营养学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60年代,各国动物营养学家们就开始对反刍动物的消化代谢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弄清了饲料蛋白质在瘤胃降解的规律、瘤胃菌体蛋白的合成影响因素、饲料过瘤胃蛋白质和菌体蛋白在小肠的消化情况,并提出了瘤胃能氮平衡等理论.这些理论和规律的发展和成熟形成了新的蛋白质体系,对新体系各国名称不一,如英国的代谢蛋白质体系、法国的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等等.随着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使得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文仅就提高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工瘤胃技术的创立人是Tappeiner, 早在1882年他就开始应用所谓的“人工瘤胃”研究公牛瘤胃细菌对纤维素的消化作用,并发现有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1938年,Woodman和Vans首次发现葡萄糖是纤维素消化的中间产物,乳酸和VFA则是终产物。1943年,Pearson和Smith在培养加有尿素、磷酸氢二钾、葡萄糖和硫酸亚铁的瘤胃液后,发现瘤胃微生物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19.
选用 6头经产荷斯坦种乳牛分为对照和HLAC两组 ,以二乘反转法 ,研究了高亚油酸玉米 (HLAC)、对奶牛瘤胃发酵、产乳量和乳成分的影响。HLAC组用HLAC部分替换了对照组饲料中的普通玉米 ,两组日粮组成和营养成分基本相同。结果表明 ,HLAC的替换对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组成无显著影响 (P>0 .1) ,但纤毛虫总数显著增加 (P <0 .0 5 )。两组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乳量无显著差异 ,但HLAC组乳脂率有下降趋势 (P <0 .1)、乳脂肪中C18:2比例小幅提高、C18:1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乳蛋白质率及其产量小幅增加、乳糖率和无脂固形物率及其产量显著提高 (P <0 .0 5 )。以上结果显示 :奶牛饲料中HLAC的使用可改善乳成分 ,并对瘤胃发酵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气体的排放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也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因此,减少瘤胃内甲烷的生成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瘤胃甲烷产生的生化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控制瘤胃内产生甲烷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