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Dane颗粒)的直径为42nm,由三部分组成。 一、外壳:厚7nm,由奴层脂质组成,嵌入50~60个亚简位,有些含有HBsAg,有些同时含有前基因产物。 二、核心:为二十面体的对称结构,直径为27nm。 三、HBV DNA(乙型肝炎脱氧核糖核酸)含有小的环状DNA分子。在感染的肝细胞内能够检出游离的或整合的病毒DNA。 HBV的外壳和核心分别在感染细胞核内和胞浆内合成,然后在胞浆内装配成Dane颗粒。  相似文献   

2.
以牛痘病毒为载体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用包含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与带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质粒pX1共转化小鼠LTK~-细胞,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与e抗原(HBeAg)在小鼠L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重组质粒HBc-54中包含乙型肝炎病毒ayw亚型BamHI 1.5kb DNA片段,内含全部乙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引起人患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流行很广的传染病,而且传染性也比较强,大约4×10~(-5)ml含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能够足使人发生感染。输血或注射是重要的传染途径;外科和牙科手术、针刺、使用公用剃刀,牙刷等物品,皮肤微小损伤沾染少量含乙型肝炎病毒,均可成为传染源,吸血昆虫也可能传播乙肝。据统计,全世界乙肝携带者约有2亿人。乙肝病毒除了能引起人患乙肝外,部分还可能诱发肝癌。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与乙肝病毒相关的颗粒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1.大球形颗粒:是一种具有双层外壳的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2nm(纳米,1nm=10~(-9)m),外壳厚度7nm,含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最能代表HBsAg抗原性的是由亚基PⅠ和PⅡ所构成的二聚体。PⅠ是一个分子量  相似文献   

5.
<正> 乙型肝炎(HB)的病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HB感染时,病毒在肝脏内繁殖,但比病毒颗粒多得多的HBV表面抗原(HBs)存在于血液中。这就是1965年Blumberg等在发现HBV以前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以后大河内和Prince等相继证明该抗原和血清型肝炎有密切关系。现已确定将检查HBs抗原作为筛选输血用血液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输血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在嗜肝DNA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并组装成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其毒粒为直径35~37nm,大小介于HBV的Dane颗粒和HBsAg颗粒之间的球形颗粒。病毒颗粒外层由脂双层和HBsAg组成,内包含由HDAg和HDV RNA基因组结合组成的核蛋白体。HDV是目前所知唯一具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复合物治疗性疫苗(YI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会诱生S基因免疫逃逸变异株的出现。方法 选取5例用30μg或60μgYIC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下降>2log10、伴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应答,但在随访6个月后病毒DNA水平重复升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例对YIC治疗始终无应答患者和1例注射安慰剂患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44周)血清中HBV DNA的S基因、前-核心基因、核心基因启动子片段,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S基因“a”决定簇及前-核心基因均未发生变异,但YIC治疗后有3例HBV的核心基因启动子1762/1764位点序列有变异,另有2例在核心基因启动子的其他位点有核苷酸变异。结论 研究显示5例出现病毒重新复制的患者并非由于发生了病毒S基因逃逸变异所致。  相似文献   

8.
徐静宜  高建鹏 《生命科学》2014,(10):1046-105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急性和慢性肝炎,而慢性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转录和相关疾病进程中,microRNA(miRNA)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能引起细胞内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一方面,microRNA能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录和诱导宿主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化;另一方面,microRNA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包装和复制。重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能影响宿主血清microRNA的表达。因此,这类特殊的microRNA今后可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将对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microRNA之间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世界各国(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估计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已超过两亿人。有大量证据表明,HBV携带者不仅可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而且可发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了控制HBV感染,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制乙型肝炎疫苗,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乙型肝炎疫苗研究进展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嗜肝性主要由病毒与受体作用的特异性、支持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形成的宿主因子和促进病毒RNA转录的核因子3种因素决定。人的肾脏很可能也提供这些要素,且许多研究发现HBV感染标记存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脏细胞中。本文探讨了HBV感染肾脏的可能性。由于目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消失是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指标,如果肾脏也是HBV感染、表达和复制的另一靶器官,则肾脏在功能性治愈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正>在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里环流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几种形态;约22nm的颗粒,管形和Dane颗粒。42nm的Dane颗粒有一个复杂的形态学上的构造,包括一个HBsAg外壳和一个27nm的核心,HBcAg。以HBsAg形式表现的D-  相似文献   

12.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有一个表面抗原(sAg)蛋白包埋的脂外壳,壳内有核心颗粒,颗粒由病毒DNA,核心抗原(cAg)及DNA聚合酶和共价连接DNA5'端的蛋白组成。用二巯基乙醇和加热法,或用中等强度的蛋白酶降解法处理外壳,可使cAg转化为与之密切相关的e抗原(eAg)。一般认为,血清eAg是cAg的另一种形式,或是其衍生物。乙肝病毒急性感染期的肝细胞内出现高水平的sAg和cAg,但eAg水平低。此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与控制乙型肝炎发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是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HB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慢性肝脏疾患,并逐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目前的乙肝重组亚单位疫苗可以使90%的接种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对慢性HBV携带,由于其机体对HBsAg蛋白产生耐受,不能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因此它只能作为一种预防性的疫苗。DNA疫苗(基因疫苗)是一种新的疫苗技术,通过向体内递送编码抗原的细菌质粒,刺激产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在小鼠和其他的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中,HBV DNA疫苗可以特异性地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清除HBV转基因动物血循环中的HBsAg颗粒和HBV DNA。如果加入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的基因,可以进一步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它不仅可作为预防性疫苗,也可作为治疗型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水动力法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构建C57BL/6小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模型。方法取29只C57BL/6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应用水动力法分别注射HBV cccDNA、pAAV-HBV1.2及等渗盐水,于注射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和肝组织。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拷贝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 Ag)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BsAg和HBeAg表达均呈现4个上升-下降曲线:HBs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天、第3周、第7周和第9周;HBe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天、第1周、第4周和第10周。对照组HBsAg和HBeAg表达分别呈现2个或3个明显的峰:HBs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天和第8周;HBe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天、第3周和第10周。空白组未检测出HBsAg和HBeAg。实验组HBV DNA拷贝数高于对照组的拷贝数(P<0.01);肝组织中HBV DNA拷贝数高于同期血清中的拷贝数(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组织中均有HBsAg和HBc Ag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肝脏细胞炎症、肝细胞纤维化、肝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而空白组正常。结论利用水动力法向C57BL/6小鼠体内转入HBV cccDNA,成功建立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新建立的小鼠乙肝模型具有更高的HBV表达,动物模型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 cccDNA的感染及其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包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蛋白质,是包被病毒体的剩余产物,它以非感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因此HBsAg的检出,并不是感染病毒存在的明确标志。在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早期,患者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并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由于HBV复制的降低,血清中HBsAg消失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心抗原基因(C基因)编码185个氨基酸残基,在原核细胞或痘苗病毒系统中能表达并装配成27nm大小的核心抗原(HBcAg)多聚体颗粒。已证实HBV C基因3′端编码近40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不是表达形成HBcAg颗粒所必需的。用外源基因替换这部分序列,已表达出表面带有外源基因产物的杂合颗粒,它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成为新型的基因工程多决定簇颗粒载体疫苗。但我们的实验中发现,用另外的外源基因替换3′端序列能显著影响HBV 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不同组成的外源基因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临床乙型肝炎的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及其抗体的出现已成为重要的疗效指标.本文回顾了HBeAg的发现及其生物学和医学意义,对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阐述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免疫学基础,并对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制备了HBsAg的微团化(Micelle)和免疫剂激复合物(Immune-stimulating Complexes,简称ISCOMS)两种形式的抗原。在电镜下观察,微团化抗原是由球形亚单位颗粒组成直径100~150nm的较原颗粒大得多的大颗粒,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24g/ml;而ISCOMS在电镜下为直径30~40nm左右稍大于原颗粒的多面体形态颗粒。SDS-PAGE分析表明,这两种形式的颗粒都是由HBsAg的P23和GP27蛋白所组成。 小鼠免疫接种结果显示,ISCOMS的免疫原性优于微团化抗原,后者又优于原22nm HBsAg颗粒。在抗体产生的速度和强度上,ISCOMS组显著优于微团化抗原组,而微团化抗原组略优于22nm HBsAg组。 ISCOMS的免疫性强,抗体产生早,强度高,又易于制备,而且不需要使用氢氧化铝胶佐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一代的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9.
邓海君  黄勇  黄爱龙  龙泉鑫 《遗传》2015,37(5):465-472
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明显。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病毒准种特征与其致病特性紧密相连,HBV病毒Core 基因区富含免疫表位,该区域的准种特征直接反映病毒变异与病毒应对宿主免疫压力间的动态过程。文章通过扩增170名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21名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Core基因区,按照病毒基因型以及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BeAg)状态进行分组,使用序列复杂度、多样性、非同义突变率(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io,dN)、同义突变率(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ios , dS)等指标衡量不同组别之间的病毒准种特征;使用不同模型计算不同组别中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位点,进一步结合HBV Core基因区免疫表位信息,进行正选择位点的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体内病毒Core基因区序列复杂性和多样性低于成人患者,且前者Core基因区正选择位点个数显著低于后者,这说明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受到的选择压力低于成人患者。在儿童及成人慢性感染病人组中,HBeAg阳性病人体内病毒受到的选择压力低于HBeAg阴性病人。儿童及成人慢性感染患者体内病毒存在13个正选择位点,大多数正选择位点位于已知的抗原表位上。本研究从分子进化角度揭示了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体内病毒Core基因区序列准种差异,为两类病人显著不同的临床表征提供了群体遗传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C基因编码的病毒蛋白,是HBV的衣壳蛋白,主要存在于HBV核衣壳表面。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来源于HBcAg,由183或185个氨基酸组成。由于HBc本身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并且可携带自身或外源病原体的抗原/表位在体外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20世纪80年代开始HBc就被用于疫苗载体的研究。现对HBc近年来作为载体在表位疫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