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单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82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分别采用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观察组)、单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而术中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用缩宫素联合垂体后叶素好于单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术中出血少,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对血压影响,临床上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缩宫素组;术中出血量垂体后叶素组少于缩宫素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注射后15min垂体后叶素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上升明显,与缩宫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30min和45min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止血效果肯定,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分组应用垂体后叶素、缩宫素,对比分析术中止血效果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69例,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2组:A组87例: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于子宫肌瘤部位;B组82例:腹腔镜下应用缩宫素注射于子宫肌瘤部位。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剔除肌瘤大小。A组87例,术中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12u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40mL;B组82例,术中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缩宫素20u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40mL。两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出血(40.5±15.5)mL,B组(75.0±28.5)mL,两组相比,P〈0.01;A组手术时间(68.0±22.0)min,B组(75.0±23.0)min,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止血效果明显,便于手术操作,使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4.
李艳满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2+34-32,34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较缩宫素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注射垂体后叶素组(A组)和注射缩宫素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用药后收缩压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A组小于B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垂体后叶素注射后15 min A组收缩压上升相对明显,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0 min后二者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止血效果肯定,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型内突壁间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疗效对比。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110例大型内突壁间子宫肌瘤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垂体后叶素组58例,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0.9%氯化钠注射液10mL;缩宫索组52例,注射缩宫素20IU+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68.9±10.8)min与缩宫素组(88.2±17.6)min相比,明显减少(t=-3.538,P=0.021),术中出血量(65.8±16.9)mLvs(88.4±26.5)mL也明显减少(t=-3.153,P=0.033),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10.1±2.9)g/Lvs(15.2±2.2)g/L,t=-4.223,P=0.012]。术中用药后15min,垂体后叶素组收缩压上升(156.2±5.8)mmHg,显著高于缩宫素组[(135.6±12.0)mmHg,t=3.289,P=0.039],用药30min和45min后,垂体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收缩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型内突壁间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唐莉 《北方药学》2016,13(7):30-31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的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法,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单一的垂体后叶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71.40±3.21)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9.14±5.32)min,观察组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为(51.41±2.09),对照组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为(121.13±4.62)mL,通过这些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组间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与传统单一的治疗方法相比,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环境安全、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值得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龙金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46-1847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将40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结果: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能较缩宫素更加有效地减少子宫切口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结论:对条件合适的无垂体后叶素使用禁忌证的子宫肌瘤患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推广使用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不同止血方式可行性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的400例2011年1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采用不同止血方式。A组采用子宫动脉阻断术,B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C组采用缩宫素止血,D组不采用止血措施。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86.3±28.7)min、术中出血量为(91.2±21.3)mL、术后引流量为(92.1±21.3)mL,B组手术时间为(92.3±33.2)min、术中出血量为(93.3±26.8)mL、术后引流量为(121.2±20.3)mL,A组合B组患者的术中的临床指标均优于C、D组;A组和B组的术后临床指标均优于C、D三组。结论对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采用缝合止血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或者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的效果更佳,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长沙丽人妇产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患者术中注射缩宫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其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注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术中分别采用和不采用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中血压波动大于对照组,P〈0.05,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子宫肌层注射可显著减少出血量,副作用轻微,缩短手术时间,减低手术难度,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琼  姜慧萍 《海峡药学》2013,(8):145-14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为切开浆膜层前予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生理盐水10mL,对照组为切开浆膜层前予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病人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止血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垂体后叶素止血组( A组32例)与缩宫素止血组( B组36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9.8±18.0)min,术中出血量为(68.3±19.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5.2±7.8) h,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10.4±2.6) g/L,均显著优于 B 组的(82.8±17.6) min、(88.5±25.6)mL、(19.4±5.9)h、(13.5±2.9)g/L(均P<0.05)。而A组患者术后病率为5例,B组患者术后病率为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患者用药15 min 后收缩压为(152.0±8.5)mmHg,显著高于B组的(132.5±10.2)mmHg(P<0.05)。而30 min与45 min后收缩压比较,以及用药前后的舒张压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疾病过程中,采用垂体后叶素对患者进行止血,能有效减少手术治疗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手术止血效果整体优于缩宫素,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无效6例,治愈29例,治愈率为82.9%,观察组无效5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85.7%,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5 min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都趋于稳定。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明显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中预防出血的方法。方法:23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使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B组使用米索前列醇术前直肠给药,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C组使用缩宫素局部注射。结果:3组均能完成子宫肌瘤的剜除,与缩宫素组相比,A组和B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肛门排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中使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和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加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肌瘤剜除术中出血较其他方法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前肛门放置米索前列醇及术中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B组患者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U,对照组术中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U.观察2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法和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011年行腹腔镜止血带法阻断瘤体血运剔除子宫肌瘤剔的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30例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注射至肌瘤基底部包膜下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在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不良反应和中转开腹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体血运止血带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应用效果明显、安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妇女多发。目前子宫肌瘤发病率呈现年轻化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对女性生育功能、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视及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成为临床中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而控制术中出血量为手术成功关键。目前,垂体后叶素在止血效果上明显优于缩宫素已基本达成共识,但临床工作中却发现大剂量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会引起患者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不同术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54例)行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1例(1.85%),腹痛1例(1.85%),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热1例(2.27%),腹痛5例(11.36%),阴道流血4例(9.09%),中转开腹3例(6.8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2/54)比对照组29.55%(13/44)低(P<0.05)。随访4个月后,观察组2例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3.70%比对照组13.64%低(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清除患者子宫肌瘤,缩短病程,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徐晓红  叶寄生 《海峡药学》2010,22(10):133-13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肌瘤切除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防治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肌瘤切除的90例患者,分组采用联合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防治术后出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组术后出血少于缩宫素组。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肌瘤切除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防治术后出血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