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奥运会开幕式中,团体操的表演内容、表演形式及其设计思路的特点,希望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中团体操表演的分析比较,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策划和编排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团体操创编的主题与题材的内容,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团体操的创编特点进行研究,总结了团体操创编中主题与题材选择的特点、意义、现状,阐述了团体操创编中主题对团体操创编的意义及题材在团体操中的主要内容。并围绕近几届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团体操创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体操创编的主题应根据不同表演性质进行选择,以表现当地文明历史、民族精神及国家的发展历史;而题材选择则应讴歌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展示灿烂文明;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题材选择应呼应主题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广场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至今,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或全国大型综合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几乎都有大型团体操或文体表演。而在这些团体操或文体表演中,当首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  相似文献   

4.
<正>校园团体操的场地运用就是为配合场地中央团体操的表演,在前期进行的场地布置和场景、背景的选择设计。一个较高层次的团体操表演场地的氛围营造,会把观众从演出伊始就带入一个新奇的世界,促成观众拥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因此,作为团体操表演的主要舞台——团体操的训练和表演场地,它的选择、综合运用是团体操表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团体操之场地(一)团体操场地的合理选择团体操场地运用的规模占一个正规足球场及以上面积的为大型团体操;占足球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太原师范学院参加山西省第18届大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实践,总结出一些团体操编训经验,并探索出团体操表演创意的方法和一般规律,为进行团体操表演活动提供正确的思路研究,供相关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第六届冬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大型冰陆结合的团体操,在我国体坛上还是史无前例的.顾名思义,冰上团体操是在冰上进行的一项群众性体育表演项目,通常由十几人、几十人或几百人组成.冰上团体操是在陆上团体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之后,陆上团体操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团体操的表演也由陆上发展到水上(花样游泳)、空中(跳伞表演)及冰上(冰上团体操).冰上团体操首先要求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其次要有高超的艺术性、艺术装饰和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比较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大型团体操、文体表演及舞台表演三者之间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研究发现它们在本质与内涵、主题思想、表演形式、表演舞台、表演规模以及表演人员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型团体操有别于文体表演和舞台表演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经党中央,华主席批准,将在第四届全运会上表演大型团体操,并委托北京市承担团体操的组织训练和表演任务。几个月来,国家体委邀请了吉林、上海、四川、湖北和北京市有关团体操编训人员,编出了操的初步方案。通过团体操表演,要表现我国人民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进行新的长征,以及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四  相似文献   

9.
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将表演大型团体操《相聚在北京》,这部大型团体操着意于“出新,出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熔传统与现代的表演艺术于一炉,在整体结构上突出亚洲各国朋友欢聚北京的主题。全操由二万多人表演,分为“锣鼓齐鸣”、“碧水风荷”、“中华武术”、“童星生辉”、“体坛英姿”、“亚运之光”六场,用不同意境体现出本届亚运会“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第一场锣鼓齐鸣作为团体操的开台戏,这一场借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花会的表演手法,用豪放的陕北安塞腰鼓、优美的北京京西太平鼓、骠悍的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团体操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体育风格。第九届全运会开幕式仪式表演的创新,为今后国内外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仪式表演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理念;第七届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和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仪式表演的改革,为全国单项运动会或省级以下运动会开幕式开辟了一条较为省时、省力,但仍保持较热烈场面的表演设计新途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团体操的成功,为我国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