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104例乳腺及良,恶性病变的标本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提取了6项细胞核的参数。它们是核最大灰度、核最小灰度,核中心平均距,核周长,核面积和形状因子。结果证明;核最大和最小灰度的数值,按照正常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单纯性增生)乳腺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的顺序依次减小,而核面积、周长,核中心平均距和形态因子则依次增加,但形态因子的值以正常乳腺为最大。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比较,6项参数的方差分析无任何意义。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能准确地鉴别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提供细胞恶变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细胞核六项参数为指标,用模式识别对正常活动期乳腺及其良恶性病变(纤维腺瘤、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证明,细胞核形态参数的模式识利为鉴别诊断乳腺疾病提供了简单而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荣玮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7):683-683
目的 探讨定量分析方法在乳腺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乳腺腺病伴不典型增生 2 0例和乳腺癌 5 0例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 ,并应用MPLAS 5 0 0多媒体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细胞核的形态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了乳腺疾病细胞核 8项形态参数测定中有 7项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1项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疾病细胞核形态参数的测定对鉴别乳腺腺病伴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组织化学法(LSAB)检测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5例乳腺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26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在45例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中,肌上皮表达均为阳性,26例浸润性癌,肌上皮均为阴性。34βE 12的表达率及其强度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PC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 63、34βE 12可作为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良性病变的标记物,而PCNA阳性表达,反应细胞增殖活性高,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为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对100例女性患者共123个乳腺实质性肿块及206个淋巴结进行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以5分法对病灶及淋巴结软硬度进行评分,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3个乳腺肿块中,良性病变48个,恶性病变75个.206个淋巴结中,良性反应性增生159个,恶性转移性病变47个.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并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分析乳腺钙化灶的x线表现及其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00例伴有乳腺钙化的乳腺病患者。其病变性质通过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分析钙化的X线表现特点及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差异和鉴别意义.乳腺钙化呈散在分布,密度较高,表现为小片状、圆点状、蛋壳状多为良性病变的表现:而乳腺钙化呈簇状分布,密度较低,表现为泥沙状、短棒状、分叉状多为恶性病变的表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钙化形态、数量、大小、密度、分布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100例乳腺活检标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正常乳腺组织5例,乳腺良性肿瘤47例.乳腺交界性肿瘤6例,乳腺癌42例。结果表明:AgNOR颗粒数量及分型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有显性差异.特别是核内的AgNOR颗粒平均数改变更为明显。因此.该技术用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叶媛媛  刘万花  曾晓英  潘淑淑  吴旻 《江苏医药》2012,38(19):2267-227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病变患者57例共61个病灶:恶性23个病灶,良性38个病灶.对病灶及对侧正常乳腺行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灶的DWI信号特点.结果 81.58%的良性病灶面积大小表现为逐渐减小,65.21%的恶性病灶面积不变.炎性渗出的DWI信号强度均表现为逐渐减低,面积为逐渐减小;但当脓肿形成时,其信号强度及面积未见明显变化.同一b值下,恶性病变ADC值明显有别于正常腺体和良性病变(P<0.05);不同b值下,恶、良性病灶及正常腺体三者的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取b=1000 s/mm2,以恶性病变可信区间上限1.33×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ADC值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3.91%、76.32%和75.41%.结论 DWI有助于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采用JX-1医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30例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隙瘤和10例乳腺小叶增生症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结果表明:(1)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差异显著;细胞核DNA 含量较核面积差异更显著。(2)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与乳腺癌核分级、组织学分级以及某些临床生物学特征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细胞核DNA 含量和核面积均可作为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而细胞核DNA 含量较核面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生长速度较快,体积较大,活动较好。细胞增生活跃及可见有核分裂像等,对本病的良恶性问题始终没有确切的结论。多数人认为属良性病变,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Ag—NOR银染技术,对青春期乳腺纤维腺瘤,与其它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①材料:取一年来外科手术切除之乳腺标本108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2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小乳腺癌组,选取同期就诊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乳腺增生组,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小乳腺癌组病灶形态以不规则为主,边界呈蟹足样,内部回声不均匀,与乳腺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乳腺癌病灶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发生率均高于乳腺增生组,血流RI、SPV均高于乳腺增生组,血流分级Ⅱ、Ⅲ级均高于乳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诊断鉴别,根据病灶形态及血流信号可有效鉴别,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江小蓉  王瑜  王莎莎 《河北医药》2016,(14):2089-2092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动力学标志物胸苷激酶1( TK1)与乳腺癌前病变进程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癌前病变诊断准确性和癌前疾病恶性进展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K1抗体对3442例女性体检者进行血清TK1水平检测,其中乳腺病变组1205例,健康组2237例,并对其中90位乳腺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跟踪,研究TK1细胞增殖分子与乳腺癌前病变进程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检测对象病情的进展情况,对TK1评估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健康组TK1平均水平与乳腺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镲.05);同时,对比乳腺癌前病变的年龄分布,观察到全年龄段乳腺癌前病变发生率与TK1无相关性( r =0.491, P >0.05)。30岁后二者有相关性(r=0.933, P <0.05),乳腺癌前病变中重度导管内乳头状瘤和非典型增生患者TK1水平高于单纯增生( P <0.05)。当TK1为1.4 pmol/L时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9.5%,灵敏度为71.1%。对90例癌前病变患者进行6~36个月的跟踪,癌前病变进展组患者,TK1水平复检时较初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K1对于乳腺癌前病变患者恶性进程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PR、C—erbB-2、CylinD1、Rb在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C-erbB-2、CylinD1、Rb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结果ER、PR在乳腺从正常组织到癌变过程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增,ER、PR与乳腺增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各组分别为63.2%和68.4%,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分别为31.3%和37.5%)和单纯增生组(分别为37.1%和42.9%)。CylinD1、C—erbB2在癌前不同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显逐渐递增。Rb蛋白阴性表达早期乳腺癌最高,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为0。结论ER、PR、C—erbB-2、CylinD1的高表达和Rb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小乳腺癌患者15例及乳腺增生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小乳腺癌患者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与乳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V—max及RI较高,且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根据病灶形态及血流信号特征对乳腺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生活应激事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组及95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自评式心理测试。结果 (1)乳腺增生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负性生活事件值(L2、L5、L8、L11)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乳腺增生症发病有关重要危险因素是家庭负性生活事件值(L5)和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客观支持分(S2)及支持利用度(S4).结论家庭负性生活事件和缺乏社会客观支持是乳腺增生症的重要社会心理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作为乳腺健康体检常规检查的价值。方法对1049名年龄18-60岁健康体检的女性同时采用外科触诊(触诊)和CDFI进行乳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总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18—30岁组以上两种疾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0岁组乳腺增生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结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40岁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乳腺体检方法.41~60岁组建议选择CDFI作为常规乳腺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女性普查乳腺增生的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的589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健康组和乳腺增生组。将两组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89例女性中,查出乳腺疾病患者170例(28.86%),其中乳腺增生患者159例(93.53%),乳腺纤维瘤患者6例(3.53%),乳腺囊肿患者5例(2.94%)。内分泌失调、情绪紧张、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结构、长期服用雄激素及避孕药是发生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增生在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据首位,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10例正常乳腺组织,42例乳腺癌组织(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1例,髓样癌6例,腺癌4例,派杰氏病1例)和乳腺增生组织34例(包括普通增生11例,不典型增生23例)中Survivin、P53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其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揭示Surviv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组织化学记分和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和普通增生组(P〈0.01),P53蛋白在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普通增生组(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Survivin的组织化学记显著高于P53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相关,两者可能通过某种作用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大勇 《河北医药》2014,(3):342-344
目的:观察BRMS1和Surviv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乳腺癌、70例乳腺良性增生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BRMS1、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RMS1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81.4%、95.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BRMS1表达明显降低( P <0.05)。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17.1%、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Survivin表达明显增加( P <0.05)。 BRMS1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 <0.05),Survivin表达亦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二者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且呈明显负相关( P <0.05)。结论BRMS1和Survivin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