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升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人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适应不良问题,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生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新生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咨询,通过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和调查法收集求助者的资料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搭配放松训练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上的适应不良问题,使求助者重新恢复学习动力,达到最初设定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新生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新生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咨询,通过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和调查法收集求助者的资料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搭配放松训练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上的适应不良问题,使求助者重新恢复学习动力,达到最初设定的咨询目标。1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汉族,20岁,独生子,某高等院校大一新生,父母均为事业单位职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求助者身体发  相似文献   

4.
文梦雪 《校园心理》2012,(5):349-352
<正>本案例是一例由学校适应不良所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中主要采用现实疗法,以改变求助者过去消极逃避的行为反应模式为核心目标,并结合家庭作业鼓励求助者将咨询中建立起的新的、负责任的反应模式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完善人格。经过7次心理咨询,求助  相似文献   

5.
<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是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记述了一位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问题及咨询的过程。咨询师通过系统了解与分析,确定了其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商定了咨询目标,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咨询效果明显,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当认知,减轻了焦虑,改善了睡眠,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6.
华玉婷 《校园心理》2013,11(1):70-71
<正>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因新生入学不适应而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个案进行咨询。在通过会谈法、调查法等方法采集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后,深入探讨了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发展的原因,并运用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方法和技能,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1一般资料求助者王某,男,1992年出生,20岁,汉族,来自某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省份,现为某高校大一学生,未婚。家庭经济情况较好,无家族精神疾病及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精神状态正常,学习无动力,经常旷课,在寝室睡觉。  相似文献   

7.
求助者,女,18岁,2012级新生,入校后适应不良,自我评价低,人际关系状态不满,焦虑。根据来访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社会功能,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与来访者商量后决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逐步引导来访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焦虑情绪,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最终促进了来访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求助者李某,女,因临近高考,担心考试,月考成绩明显下降而失眠、头痛、精神紧张。通过主述和个人陈述,对求助者观察及参考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系统脱敏和放松训练对求助者进行了帮助,经过五次咨询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各量表分数也趋于正常,基本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唐英 《校园心理》2012,(5):352-354
<正>本案例报告1名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心理困扰及咨询过程。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现实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躯体不适改善,情绪好转,咨询效果明显。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五年制大专一年级新生,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无宗教信仰,无家族精神疾病史。  相似文献   

10.
徐卉 《校园心理》2013,11(1):68-69
<正>求助者李某,女,因临近高考,担心考试,月考成绩明显下降而失眠、头痛、精神紧张。通过主述和个人陈述,对求助者观察及参考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系统脱敏和放松训练对求助者进行了帮助,经过五次咨询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各量表分数也趋于正常,基本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实现预期目标。1一般资料李某,女,19岁,高三学生,身高160cm,独生女。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经营一家面粉厂,和奶奶同住。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求助者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亲工作繁忙,但尽可能满足其物质需求,母亲管教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1.
求助者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在父母坚持下被迫上了一所三本院校,入学后发现学校各方面条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宿舍同学都是外地的,没有共同语言。军训期间,因为玩手机被教官当众严厉批评,自尊心严重受损,哭着跑回宿舍。之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睡眠不好,胃口不佳,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还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无奈与父母沟通未果,转而求助辅导员劝说其父母同意退学。经过收集资料,排除了求助者患有精神病性或神经症性的可能,鉴定为新生适应不良,属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了阶段性的心理咨询目标,主要用合理情绪疗法予以咨询,经过4次咨询,来访者情绪稳定,同学关系好转,咨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本研究是1例因就业去向与父母意见分歧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为大四女生吴某,因为父母在毕业之际为其安排回家乡就业,与自己意愿相悖,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躯体化,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为主,认知疗法为辅的咨询方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增强了沟通技  相似文献   

13.
王燕妮 《校园心理》2011,9(4):282-284
<正>本案例是由求助者在恋爱中存在不合理的想法,受到情绪上的困扰,不知如何解决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通过倾听、理解、共情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不合理信念,转变成合理信念,解决情绪上的困扰,逐步达到人格  相似文献   

14.
黄洁 《校园心理》2023,(2):145-149
本案例介绍心理咨询师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对1例贫困大学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5次心理咨询,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认知,重新认识自我,缓解和消除了不良情绪和体验,求助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咨询效果良好。本案例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怀和心理咨询辅导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咨询,通过会谈法和调查法搜集求助者的资料后,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其情绪基本好转,取得了一定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恒 《校园心理》2011,9(4):277-279
<正>本案例为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所致的一般心理问题,在咨询过程中,采用人本主义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自动化思维,改变其错误观念,正确认识自己,调节情绪状态。通过咨询和评估,该来访者的负性情绪、躯体化症状及人际交往等均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贺小瑞 《校园心理》2011,9(2):139-140
<正>此案例以大一某新生的入学适应不良为切入点,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使其消除了不合理信念,缓解了焦虑症状,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经过7次治疗,该求助者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求助者因学习成绩下降,与父母关系紧张而被其母亲带来咨询。诊断得出,该男生自卑,独立能力差,且无法自己摆脱困扰,有抑郁情绪,学习和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厌倦学习,社会功能中度受损,持续时间半年左右。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特点以及问题的家庭原因,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书法训练进行干预。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和学习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案例是由求助者在恋爱中存在不合理的想法,受到情绪上的困扰,不知如何解决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通过倾听、理解、共情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不合理信念,转变成合理信念,解决情绪上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本案例咨询的内容是某大一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其中问题的性质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因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考试焦虑和抑郁情绪,并伴有一定的睡眠问题。通过对求助者问题的具体分析,咨询师征得求助者同意后,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