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60%,仅慢性HBV携带者占人口10%,是我国HBV传播重要的传染源[1].笔者所在医院承担着孕产妇的住院分娩工作,慢性HBV携带孕产妇分娩操作无疑加大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产房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防护体系,加强对HBV携带孕产妇产房管理和监测,落实各项隔离措施,防范致病因子传播.  相似文献   

2.
1995年1~12月,我们对1016例产检孕妇用^125I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KBV血清标志物,结果K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阳性率为51%,HBsAg携带率为10.4%。说明正常孕产妇HBV感染发生率较高,“既往感染为主,从而表明,将HBV血清标志物列为育龄妇女的产前常规检查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乙肝孕产妇血清 HBV-DNA 及乳汁 HBV-DNA 进行检查的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接收明确存在乙肝的孕产妇60例,以 HBeAg 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HBeAg 为阳性,共32例),对照组(HBeAg 为阴性,共28例),对两组产妇血清、乳汁中的 HBV-DNA 实施检测,综合探讨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和评估得知,观察组血清 HBV-DNA 阳性率为93.7%,明显比对照组的42.9%高,观察组乳汁 HBV-DNA 阳性率为81.2%,明显比对照组的35.7%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乙肝的孕产妇实施血清、乳汁 HBV-DNA 检测,能够明确产妇血清、乳汁中 HBV-DNA 含量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BV的感染可能成为肝硬化、肝癌的病因,孕产妇感染HBV后能否传播给婴儿及传播途径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两年间,对84例感染HBV孕产妇血清乙肝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对孕产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52例住院孕产妇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总人数8.81%,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最高,占总人数52.84%;其次乙肝5项全阴占总人数37.50%;HBsAg阳性感染中以HBs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三者均阳性(下称小三阳)为主模式,占35.48%;其次HBsAg,e抗原(HBeAg)和抗-HBc三者均阳性(下称大三阳)占25.81%.结论:加强孕产妇HBV检测,对感染HBV的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需及时进行医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乙肝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HBVDNA含量与乳汁中HBVDNA含量相关性的探讨,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 选择经血清学检测诊断为乙肝携带者的产妇219例(HBVDNA定量分析呈阳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已确认的乙肝孕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检测,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9例血清HBVDNA阳性产妇的乳汁中检出HBVDNA136例,总阳性率为62.1%,且乳汁HBVDNA的阳性率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产妇尤其是血清.HBVDNA阳性者的乳汁含有HBVDNA,具有一定传染性。检测HBV感染孕产妇乳汁中HBVDNA含量,对阻断母婴传播和预防家庭内水平传播,及对HBV感染孕产妇的诊治和疗效评估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为HBV感染产妇选择是否母乳喂养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HBV(乙型肝炎)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因此,阻断母要传播是控制和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护士接触孕产妇和婴儿时间最长,护理工作在阻断HBV母婴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物素标记HBV DNA探针检测256例慢性HBV感染儿童血清HBV DNA,其中39例尚检测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HBV DNA,以了解其带病毒状况。结果表明:慢性HBV感染儿童多具传播危险性(67.9%,88.8%),即使血清感染性标志已阴性,仍有部分儿童血清或PBMC中HBV DNA阳性(9.4%)。因此对慢性HBV感染儿童应注意隔离,以防HBV传播。  相似文献   

9.
吴慧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58-2559
目的:了解孕产妇接受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与干预服务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014年晋中市榆次区区级及驻区级7所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产妇接受HIV、梅毒和HBV检测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并描述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分娩的孕产妇总数为17261人,其中2013年为8722人,2014年为8539人。100%接受HIV、梅毒HBV检测。2014年的HIV、梅毒和HBV孕期检测率为71.25%,高于2013年的62.39%;2014年的HIV、梅毒和HBV的早孕检测率为11.70%,高于2013年的3.76%。结论榆次区2013年—2014年孕产妇100%进行了HIV、梅毒和HBV检测,下一步要提高孕期检测比例,重点提高早孕检测比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传统的家庭生育观念逐渐改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全县活产数4804人,住院分娩率83.28%,其中54%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乡镇卫生院的产科质量对母婴安全关系重大,是保障母婴平安、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全县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房屋、服务能力、设备、消毒隔离等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初我们对全县18个乡镇卫生院产科现状进行了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彭蓉 《西部医学》2011,23(12):2427-2428
目的对孕产妇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毒筛查和干预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方法对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孕产妇血清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艾滋病病毒(HIV)进行检测统计和分析。结果 1832例孕产妇中感染HBV 145例(7.9%),HCV感染10例(0.55%),TP感染10例(0.55%),HIV感染1例(0.055%)。结论通过对孕产妇进行血性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和筛查,降低孕产妇HBV、HCV、TP、HIV感染,降低围产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黄璇  吴丰  林洁  陈玥 《海南医学》2014,(19):2930-2932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新生儿出生状况,为干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6 761例,了解其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比较城市与农村孕产妇乙肝感染率、不同感染模式及不同感染模式对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HBV感染者608例(城市174例,农村434例),感染率为8.99%,城市孕产妇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农村孕产妇(χ^2=17.44,P〈0.01),各年龄段之间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孕产妇以小三阳、单纯HBsAg阳性及大三阳为主要感染模式,大三阳(11.5%)、小三阳(7.75%)和HBsAg伴HBeAg阳性(8.85%)组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4%),大三阳(9.88%)和HBsAg伴HBeAg阳性(16.67%)组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2.44%)(P均〈0.01)。结论本院分娩孕产妇HBV感染率较高,大三阳和HBsAg伴HBeAg阳性孕产妇早产儿发生率高,大三阳和HBsAg伴HBeAg阳性孕产妇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高,需做好相关防御措施,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肝母婴阻断中婴幼儿隐匿性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深圳市疫苗监测和接种网络,收集223对乙肝母婴阻断人群的血清样本,进行HBV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隐匿性感染对传统HBV母婴阻断效果评价标准的影响;并分析母婴阻断中婴幼儿隐匿性感染的因素。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223例婴幼儿接受乙肝母婴阻断后,212例HBbAg (+),传统血清学结果计算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1%(212/223);分子生物学筛查显示,183例HBV-DNA(-),40例HBV-DNA(+),该方法计算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82.1%(183/2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血清HBV-DNA水平与所产婴幼儿隐匿性感染相关性分析显示,孕产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婴幼儿隐匿性感染呈正相关;31例隐匿性感染的婴幼儿中有12例病毒S区“a”抗原决定簇出现点突变;而6例血清型HBsAg(+)的病例S区“a”抗原决定簇没有发生突变,病毒突变对血清学漏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7.025,P=0.020)。结论隐匿性感染在HBV母婴阻断婴幼儿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流行趋势,并对HBV母婴阻断成功构成了威胁;病毒突变和孕产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婴幼儿隐匿性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敏 《甘肃医药》2014,(7):551-552
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基层医院需形成一套相对规范化的产前检查,应将HBV血清等标志物监测纳入产前常规检查项目,有针对性地向孕产妇开展健康教育,产前保健宣传,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及规范化的检查,可提高高危妊娠的识别率,便于及时早期干预措施,提高孕期保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院从2006年1~12月对住院分娩共760例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RPR)检查。共筛查出RPR阳性孕产妇5例,发病率达0.66%。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协助生活护理,指导母乳喂养,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职业暴露,受污染物感染。认真做好消毒隔离,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了解血液净化室医护人员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病毒(HBV、HC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情况,以便加强对血液净化室的消毒隔离及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的制定和组织落实。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室1994年以来工作15年的15名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检测HBV、HCV血清学标志物。就职前及随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15人中,3人由阴性转阳性,阳性率占20.0%(3/15)。结论血液净化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区,血液净化室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带病人血液的穿刺针、透析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行严密的自身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病人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6~11月住院的456例精神病人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住院精神病人HBS—Ag阳性率为23.2%,HBV总感染率为57.4%,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01)。结论:住院精神病人是乙肝的高风险人群,应完善隔离制度,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数据显示,瑞安市2005年本地孕产妇数10982人。流动人口孕产妇数4502人,流动人口孕产妇为本地孕产妇的40.99%。为了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孕期保健质量。于2005年8月1日。2006年7月30日对瑞安市3220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固原市妇幼保健院建卡检查及分娩8693例孕产妇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HBsAg阳性率8.98%,城市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孕产妇(χ2=38.39,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孕产妇(χ2=74.13,P<0.005),年龄、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孕产妇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对乙型肝炎易感的女童和育龄妇女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降低孕产妇HBsAg携带率;孕妇产前筛查HBsAg,有助于孕产妇健康行为和新生儿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珠海市20年来孕产妇的死亡率及死因,分析总结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将珠海市1986-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①1986-2005年珠海市本地人口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25.85/10万,1996-2005年珠海市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孕产妇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8.54/10万、78.64/10万。②1986-2005年全市住院分娩率由最低点76.12%逐年上升到99.81%。③孕产妇的主要死因,前10年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后10年加强了产科建设及高危妊娠的筛查,死亡病种发生了变化,出现病毒性肝炎、麻醉意外、异位妊娠等新病种,羊水栓塞居第一位,20年间以产科出血为死亡原因的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产科出血退居第三位。④计划外妊娠占47.7%,无产检占67%,家庭接生占21.1%,家中死亡占52.6%;农村死亡高于城市,分别为65.56%、34.44%。⑤1996-2005年死亡孕产妇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所占42.4%,家庭经济月收入小于100元以下占67.74%。年龄以25~29岁年龄组占40%。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8.39%。结论重视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执法力度,杜绝非法接生,加强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市孕产妇重症救治中心的作用,是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