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125例AMI合并CS患者(2019年8月~2021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治疗方法、合并症等),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25例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存活75例,存活率为60.00%(75/120),死亡50例,死亡率为40.00%(50/125);存活组、病死组的年龄、吸烟、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伴有脑梗死、前壁梗死、冠脉病变支数多、IABP治疗后并发心排量不足、IABP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Ⅱ级、平均动脉压、TC、FBG、BUN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为Ⅱ级、IABP并发心排量不足为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因素较多,年龄、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后TIMI血流分级、IABP并发症等均可引起不良预后,对此,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a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共90例AMI合并CS的患者,应用IABP辅助行PCI治疗,根据出院转归分为死亡组30例和生存组60例。结果 (1)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7.57±3.19)h,死亡组较生存组明显延迟(P0.05)。(2)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女性和糖尿病比例大、年龄大、入院时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 3级比率及PCI术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比率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罪犯血管、入门-球囊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在住院期间临床事件发生率(床旁血滤、急性肾衰竭)较生存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辅助PCI治疗AMI合并CS,并不能明显降低早期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陆铭  梁春  任雨笙  潘晓明  樊民  杨靖  吴宗贵 《重庆医学》2013,(24):2904-290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AMI置入IABP患者共73例,评价其院内死亡及1年死亡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73例应用IABP患者中,院内死亡21例(28.8%),1年死亡27例(37%),在院及1年死亡患者的年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血流分级TIMI(0和1级)低血流患者比例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LVEF及PCI术后的TIMI低血流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可应用于AMI的多数危险状况,高龄、低LVEF,PCI术后的TIMI低血流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因AMI入住我院并行PCI的27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等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 P=0.047,OR=2.9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44,OR=3.07)、肾功能不全史(P=0.021,OR=7.98)、发生心源性休克(P=0.008,OR=15.71)、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3级(P=0.016,OR=5.61)、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P=0.043,OR=3.49).结论 影响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置入IABP、术后TIMI血流<3级、肾功能不全史和发生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苏大附一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87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108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对存活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建立COX模型分析AMI合并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三支病变、术后IRATIMI血流分级与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相关。②52例出院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9.0±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0±4.8)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80.8%,1年生存率为73.1%。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PCI时间、术后IRATIMI血流分级与AMI合并CS患者院外生存时间相关。结论:①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1.9%,其影响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三支病变和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②早期成功的PCI治疗可以延长AMI合并CS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长期预后。AMI合并CS长期预后影响因素有年龄、发病至PCI时间、PCI术后血流TIMI分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支架植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MI静脉溶栓后 1周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TIMI血流 0级或 1级者 ,予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加支架术。结果  48例入选者植入支架 66个 ,梗死相关血管残余狭窄 <10 % ,远端血流TIMI3级 ,无围术期死亡率及再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MI静脉溶栓失败后 ,用PTCA加支架植入有效、安全 ,特别适合在地市级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7.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效果。②方法: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病人80例,观察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Ⅲ级血流及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出院时左心室功能、住院病死率。③结果: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为98.7%,达TIMIⅢ级血流73例(92.5%),无复流者6例(7.5%),1例术中死亡。出院时左心室排血分数平均57.5%。住院病死率2.5%。④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AMI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成功率较高,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盐酸替罗非班对单纯左前降支(LAD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分级及体内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单纯LAD病变的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A组,25例)、术后替罗非班组(B组,25例)、对照组(C组,25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LAD冠脉造影TIMI血流情况。常规检查并搜集患者术前即刻、术后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CI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2 h血hs CRP水平低于B组和C组,B组术后72 h血hs CRP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单纯LAD病变的NSTEMI患者罪犯血管(IRA)的TIMI血流状态及全身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心肌呈色分级(Blush分级)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超声血管成形术后的心肌灌注状况.方法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超声组15例,PTCA组15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病变血管手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和心肌Blush分级.结果30例AMI患者均有一支有大量血栓的IRA,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和术终TIMI血流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组术终远端微血管栓塞、无再流现象、血管内血栓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TCA组(分别为6.67%、0%、0%和33.33%、20%、26.67%,P均<0.05),TIMI帧数明显低于PTCA组(18.7±4.6和29.7±8.9,P<0.05),Blush 3级获得率高于PTCA组,超声组术后2、24 h ST段回落幅度大于PTCA组,但残余狭窄高于PICA组[(38.53±10.6)% vs (18.8±5.4)%,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超声血管成形术,可开放IRA,恢复TIMI3级血流和较好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何文凯  李明琰  陆东风  邢晓雯 《广东医学》2012,33(13):2010-2012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注入替罗非班(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流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2例,续贯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对照组(非替罗非班组,n=26)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用药后罪犯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情况,1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罪犯相关血管TIMI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周内全因死亡、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替罗非班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