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科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疗及预后情况,随机抽取同期85例乳腺癌患者对照分析。结果:17例副乳腺癌患者占同期15 500例乳腺癌的0.11%,中位年龄48岁,绝经患者5例,7例有肿瘤家族史,6例行改良根治术,余下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腋下肿瘤扩大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织学类型最常见为浸润性导管癌14例,其他类型3例。分子分型最常见为Luminal A 9例,Luminal B 2例,HER-2型2例,三阴型4例。病理分期最常见为III-IV期12例。副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27.9%,明显低于常规乳腺癌3年DFS 70.8%(P<0.05),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副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部位隐匿,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常规乳腺癌差。  相似文献   

2.
男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 180 0例乳腺癌中 36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病因、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 1.2 %。临床分期Ⅰ期 6例 (16 .7% ) ,Ⅱ期 5例 (13.9% ) ,Ⅲ期 2 1例 (58 3% ) ,Ⅳ期 4例 (11 1% )。 32例手术治疗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 6 8 8%。淋巴结转移程度为 16 4 %。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为主。 5年生存率为 76 5% ,10年生存率为 30 0 % ,明显低于女性。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 ,临床分期较晚。癌组织细胞分化较低 ,预后较差 ,易早期转移。治疗上应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1年间收治的34例男性乳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31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析临床及病理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临床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16,15,2例,除外3例失访,其余31例随访1~11年(中位4.2年),5年生存率为70.59% 。结论 改良根治术为MBC首选手术方式,TNM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及ER情况等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副乳腺癌17 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1954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17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副乳腺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19588例的0.1%。随访至2005年3月,6例发生远处转移并死于该病,余11例健在。5年生存率为35.3%(6/17),低于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66.8%,P〈0.05。结论 副乳腺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应遵循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术后辅助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少见。占乳腺癌的0.07%-2.00%。我院44年间(1956-2000年)经治疗乳腺癌12836例。其中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仅13例。占0.1%。发病年龄39-79岁,中位54岁,全部以乳腺单个肿块为首发症状就诊,根据TNM分期,其中Ⅰ期1例,Ⅱ期7例,Ⅲ期5例,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乳腺鳞状细胞癌归类于浸润性特殊型癌,病理形态特殊,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结果:本组13例,5年生存率为75.0%(6/8)。10年生存率为66.7%(4/6)。优于相同期别的浸润性非特殊型癌。结论:由于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无特征性差别。确诊需靠组织学诊断。并排除其他类型乳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及由皮肤或表皮样囊肿发生的鳞状细胞癌。本组13例镜下观察结果支持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导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王莎莎  田甜  杨丰华 《癌症进展》2021,19(17):1805-1807,1819
目的 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79例经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5年,记录79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79例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9%.随访5年,79例宫颈癌患者生存54例,死亡25例,总生存率为68.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宫旁转移、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宫旁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腺癌均是Ⅰb~Ⅱa期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3 3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癌 (Ⅰ期 2例 ,Ⅱ期 6例 ,Ⅲ期 15例 ,Ⅳ期 10例 )术后采用 60Coγ线和直线加速器电子束进行放射治疗 ,并随访 >5年。结果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72 7% ,5年局控率为87 9%。术后放疗以 5 0~ 60Gy剂量组疗效较好 ,5年生存率为94 4%。病理类型中腺癌、鳞癌及未分化癌预后较差。结论 :腮腺癌应提倡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放疗采用光子束和电子束混合线照射 ,肿瘤剂量以 5 0~ 60Gy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指标和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5.7%,中位年龄50岁(39-76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70.0%),单纯癌4例(13.3%),髓样癌2例(6.7%),管状腺癌2例(6.7%),导管内癌1例(3.3%)。Ⅰ期患者5例(16.7%),Ⅱ期15例(50.0%),Ⅲ期8例(26.7%),Ⅳ期2例(6.7%)。核分级1级4例(13.3%),2级11例(36.7%),3级15例(50.0%)。伴有脉管瘤栓10例(33.3%),伴有神经浸润5例(16.7%)。中位生存时间3.8年(1.6-7.5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总生存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年总生存率65.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组织学分级较高,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易较早出现复发和转移。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其中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单因素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随访3年,200例患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58例,无病生存142例,无病生存率为71.00%(142/200);病死19例,生存181例,总生存率为90.50%(181/200)。不同临床分期、术后化疗情况、病理类型、绝经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后化疗情况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未化疗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显著,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术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
7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男性乳腺癌较少见,并且其特征在全球东西方患者之间也有差异。本研究旨在基于相对比较大的样本基础上提供更为可靠的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信息。方法:收集1969年1 月至2009年3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随访资料齐全的7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 年生存率。结果:1)浸润性导管癌占81.9% ;ER、PR、HER-2 阳性率分别为90.9% ,84.8% ,3.3% 。2)98.5% 患者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69.8% 肿物位于乳晕区。3)67.6% 患者接受根治术,22.1% 接受改良根治术;50.0% 接受术后辅助化疗,15.3% 接受新辅助化疗;19.4% 接受术后放疗;44.4% 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4)5 年总生存率为72.4% ,其中Ⅰ期100% 、Ⅱ期74.2% 、Ⅲ期57.2% 、Ⅳ期0% 。5)各有12.5% 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14个月。结论:中国男性乳腺癌以无痛性乳晕区肿块为常见首发症状,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ER、PR阳性率高而HER-2 阳性率低,治疗以手术为主的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乳腺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2年间的妊娠期乳腺癌24例,Ⅰ期7例,Ⅱa期8例,Ⅱb期6例,Ⅲ期3例。11例在终止妊娠后行综合治疗,11例在妊娠中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娩后行综合治疗。2例分娩后行综合治疗。结果终止妊娠和继续妊娠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3.8%。5年总生存率为54.1%。结论终止妊娠不能提高妊娠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乳腺癌已是青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青年乳腺癌患者也越来越受关注.本研究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35岁)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01-01-2011-01-01收治的127例≤35岁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TNM病理分期:Tis(原位癌)2例,Ⅰ期38例,Ⅱ期50例,Ⅲ期31例,Ⅳ期6例.5年总生存率、10年累积生存率Ⅰ期分别为97.4%(37/38)和94.7%(36/38),Ⅱ期为92.0%(46/50)和90.0%(45/50),Ⅲ期为71.0%(22/31)和71.0%(22/31),Ⅳ期为33.3%(2/6)和33.3%(2/6).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10年累积无疾病进展生存率I期分别为89.5%(34/38)和89.5%(34/38),Ⅱ期为82.0%(41/50)和76.0%(38/50),Ⅲ期为54.8%(17/31)和51.6%(16/31),Ⅳ期为16.7%(1/6)和16.7%(1/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P<0.01)和流产史(P[0.04)是影响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主要因素,TNM分期(P<0.01)和身体质量指数(P=0.02)是影响10年累积OS的主要因素;TNM分期(P<0.01)和术后放疗(P=0.02)是影响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主要因素,TNM分期(P<0.01)、流产史(P=0.01)和术后放疗(P<0.01)是影响10年累积PFS的主要因素.结论 青年乳腺癌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TNM病理分期、术后放疗、肥胖和流产史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5年总生存率为67%。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60%,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43%,Ⅳ期患者无5年生存病例。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06)、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3)和肿瘤分期(P=0.004)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分期(P=0.009)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大,预后差,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其预后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 55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1.8%。肿瘤TNM分期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9.6%、45.4%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Ⅰ、Ⅱ和Ⅲ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7.5%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组织学分级、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是否放疗均与男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HR=3.690,95%CI:1.476~9.225,P<0.05)和TNM分期(HR=3.437,95%CI:1.447~8.163,P<0.05)是影响男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是影响男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男性乳腺癌的诊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魏强  赵海荣  张阁  康昭 《实用癌症杂志》2017,(10):1677-1680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术用于治疗中晚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标准根治术13例,扩大根治术20例,姑息性手术19例,剖腹探查术8例.观察不同术式的并发症.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2年,比较不同术式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标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姑息性手术和剖腹探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0.0%、10.5%和0.0%.Ⅲ期、Ⅳ期患者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5个月.Ⅲ期、Ⅳ期患者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0.8%、15.4%,6.4%、4.3%.不同分期的胆囊癌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5,P=0.133).扩大根治术患者Ⅲ期和Ⅳ期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和10个月.在Ⅲ、Ⅳ期胆囊癌患者中,行不同术式患者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6,P=0.018;χ2=15.829,P=0.001).结论 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可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施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中晚期胆囊癌时应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低分割放疗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6例Ⅱ、Ⅲ期(UICC,1989)乳腺癌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手术方式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胸壁放疗采用6 MeV电子线,3.6Gy/次,隔日照射,3次/周,总剂量为39.6 Gy,分11次,近4周完成。结果随访时间为61~1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6.7个月。低分割放疗后5年胸壁复发7例(6.6%),5年无瘤生存率为67.9%(72/106),5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10年总生存率为74.5%(79/106)。急性皮肤湿性反应发生率为4.7%(5/106),晚期中上肺部局部放射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1%(4/78)。结论低分割放疗与常规照射方案比较,疗效相当,早晚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改良根治手术和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0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保乳组(53例)和改良根治组(52例)。保乳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结果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对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保乳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252锎中子腔内照射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 J  Li R  Song W  Cao JX  Wang YX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8):619-621
目的 探讨252锎中子腔内照射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2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252锎中子腔内照射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110例.全盆照射总剂量为20~30Gy后,中间挡铅4 cm,加量至45~54 Gy,每周4~5次,每次1.8 Gy.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采用SL(n)中子腔内治疗程序,每周1次腔内治疗,共6~10次,每次总剂量为6~8 Gy,A点总剂量为30~51 Gy,中位总剂量为42 Gy.结果 全组110例患者中位随访30个月,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79.2%,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84.3%、53.7%和33.3%,Ⅱ 期和Ⅲ期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76.2%,其中Ⅱ期和Ⅲ期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4%和53.7%.全组患者的3年局部控制率为90.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正常者的3年生存率为78.2%,贫血者为4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为鳞癌和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76.9%,肿瘤直径<4 cm和≥4 cm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8.1%,行介入治疗和未行介入治疗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7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晚期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为11.8%,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2.7%.结论 252锎是一种较好的腔内治疗的放射源,对于宫颈腺癌、直径≥4 cm的宫颈肿瘤以及受中子影响较大区域病变的治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7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俊芳  孙会英 《肿瘤防治研究》1998,25(3):206-206,209
 从1985年1月~1990年1月,我们对76例乳癌术后患者进行了放疗。Ⅱ期54例、Ⅲ期18例、Ⅳ期4例。放疗采用60钴γ线或6mv一x线、10~12mev电子线。照射胸壁、内乳、锁骨上、腋下等区域。放疗剂量45~50Gy/4.5~5周,5年生存率Ⅱ期80.6%(25/31)、Ⅲ期33.3%(3/9)、Ⅳ期25%(1/4)。我们认为放疗对Ⅱ期以上的患者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