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匙羹藤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汉深  朱雪妍  卢汝梅  梁洁  丘琴  蒙其淼 《中药材》2008,31(8):1154-1156
目的:研究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 (Retz.)Schult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进行渗漉提取后,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硅胶柱层析法、葡聚糖凝胶柱法和重结晶法对其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牛弥菜醇A(Ⅰ)、正十七烷醇(Ⅱ)、豆甾醇-3-O-葡萄糖苷(Ⅲ)、1-栎醇(Ⅳ)、正十八烷醇(Ⅴ)、硝酸钾(Ⅵ)、羽扇豆醇桂皮酸酯(Ⅶ)、豆甾醇(Ⅷ).结论:化合物Ⅱ、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匙羹藤根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各种现代色谱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烷(Ⅰ)、豆甾醇(Ⅱ)、β-谷甾醇(Ⅲ)、正二十二烷酸(Ⅳ)、牛弥菜醇A(Ⅴ).结论:该方法能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Ⅳ.  相似文献   

3.
倒地铃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韦建华  陈君  蔡少芳  卢汝梅  林世炜 《中草药》2011,42(8):1509-1511
目的研究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倒地铃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七烷(1)、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2)、β-胡萝卜苷(3)、3β-赤杨醇(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蒲公英赛醇(8)、豆甾醇(9)、金圣草黄素(10)、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5、7~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黄花紫玉盘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花紫玉盘Uvaria kurzi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柱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十六烷酸酯(1),豆甾醇十六烷酸酯(2),β-乙酰谷甾醇(3),β-乙酰豆甾醇(4),三十四烷醇(5),三十二烷酸(6),β-谷甾醇(7),豆甾醇(8),5α-豆甾-3,6-二酮(9),5α-豆甾-22-烯-3,6-二酮(10),香草酸(11),原儿茶酸(12),N-(对-反式-香豆酰)酪胺(13),山柰酚-3-Oβ-D.(6"-O-对-香豆酰)半乳吡喃糖苷(14),山柰酚-3-O-芸香糖苷(15),芦丁(16),胡萝卜苷(17),L-白雀木醇(18),尿囊素(19).结论:化合物1~6,9,10,13,18,19为本科中首次分到;14~16为本属中首次分到;7,8,11,12,17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到.  相似文献   

5.
从三裂叶蟛蜞菊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化合物——蒲公英烷-14-烯-30-醛-3β-棕榈酸酯(1),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2)、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烷-19-酸(3)、蒲公英赛醇(4)、β-香树脂醇(5)、1β-乙酰氧基-4α,9α-二羟基-6β-异戊酰氧基卤地菊内酯(6)、豆甾醇(7)。化合物结构结合红外、核磁、高分辨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鸭跖草科裸花水竹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IR,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裸花水竹草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九烷(1),二十烷酸辛酯(2),胆甾-7-烯-3-酮(3),22,23-二氢菠菜甾酮(4),二十四烷酸(5),三十烷酸(6),谷甾醇(7),菜油甾醇(8),豆甾醇(9),麦角甾醇(10),豆甾-7-烯-3-醇(11),豆甾醇-3-O-葡萄糖苷(12),胡萝卜苷(13),二十七烷酸甘油酯(14),bracteanolide A(15)。结论:其中化合物1~15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鹤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鹤藤氯仿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Ⅰ)、十八醇(Ⅱ)、豆甾醇(Ⅲ)、β-谷甾醇(Ⅳ)、β-胡萝卜苷(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制备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光菲林碱(1),千里光碱(2),1,2-dihydrocacalohastine(3),桉叶醇-4(15)-烯-1β,6α-二醇(4),7,11,15-三甲基-3-亚甲基十六烷-1,2-二醇(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马尼拉二醇3-O-棕榈酸酯(7),款冬二醇(8),马尼拉二醇(9),β-香树脂醇(10),α-香树脂醇(11),自桦脂醇(12),loranthol(13),(+)-丁香树脂酚(14),1-羟基-4-酮-环己烯-1-乙酸酯(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17),豆甾-5,22-二烯-7-酮(18),豆甾4-烯-3-酮(19),豆甾-4,22-二烯-3-酮(20),β-谷甾醇(21),豆甾醇(22),胡萝卜苷(23),十一烷酸甘油酯(24)和十一烷酸甲酯(25).讨论:化合物5~9,13,17~20和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测定倒心盾翅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ESIMS、1 H-NMR、13 C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倒心盾翅藤茎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棕榈酸(3)、β-谷甾醇(4)、木栓醇(5)和豆甾醇(6)。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倒心盾翅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津茶来源植物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参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条槭叶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豆甾醇-β-D-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L-2-O-chiro-肌醇(4),杨梅萜二醇(5),豆甾醇(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醇(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马兰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许文清  龚小见  周欣  梅小萍  陈柏兵 《中草药》2010,41(7):1056-1060
目的研究马兰Kali meris ind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反复分离纯化,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马兰的乙醇提取部分分离得到14个脂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角鲨烯(1)、正十八烷(2)、正三十一烷(3)、正十九烷醇(4)、正十六烷酸(5)、正十九烷酸(6)、2-三十三酮(7)、正二十六烷醇(8)、正二十烷酸(9)、正四十烷醇(10)、正二十二烷酸(11)、古柯二醇(12)、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3)、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女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ODS、凝胶Sephadex LH-20、HW-40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和纯化,利用核磁共振(NMR)及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女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元(1)、α-hederin(2)、sapindosideB(3)、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4)、pleuchiol(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豆甾醇(7)、毒马草素(8)、莽草酸(9)、乙基-α-D-葡萄糖苷(10)、乙基-β-D-葡萄糖苷(11)、D-葡萄糖醛酸(12)、3,5-二羟基-4-戊内酯(13)、2-醛基-5-羟甲基呋喃(14)、尿嘧啶(15)、尿嘧啶核苷(16)、正二十三烷醇(17)、正三十烷醇(18)、正二十六烷酸(19)、棕榈酸-1-甘油酯(2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女萎中分离鉴定,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铁线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9~12为首次从毛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瓜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结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瓜藤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肉豆蔻酸甘油酯(monomyristin,4)、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5)、棕榈酸甘油酯(monopalmitin,6)、二十二烷酸甘油酯(monobehenin,7)、熊果酸(ursolic acid,8)、二十一烷酸甘油酯(monoheneicosanoin,9)、硬脂酸(stear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西瓜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本路边青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日本路边青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1)、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柯伊利素(3)、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5-反式香豆酰基奎宁酸(5)、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阿魏酸(9)、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0)、对羟基桂皮酸(11)、豆甾-4-烯-3-酮(12)、豆甾-22-烯-3,6-二酮(1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川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王慧娟  郭东贵  王正林  朱训  胡芳  李宙阳 《中草药》2010,41(9):1421-1423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Δ5,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命名为Δ5,6-异川楝素(Δ5,6-isotoosendanin),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经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乳苣全草6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1)、伪蒲公英甾醇(2)、羽扇豆醇(3)、齐墩果-18-烯-3β-醇(4)、β-谷甾醇(5)、齐墩果-18-烯-3-酮(6)、3β-羟基-蒲公英-20(30)-烯-28-酸(7)、豆甾醇(8)、羽扇豆酮(9)。结论化合物3、4、6、7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龙须藤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滑膜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活性筛选。结果: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4-烯-3-酮(1)、β-谷甾醇棕榈酸酯(2)、1-(2,4-二羟基苯基)-3-(3,4-二羟基苯基)-3-羟丙基-1-酮(3)、7-羟基香豆素(4)、没食子酸(5)、松柏醛(6)、1-(3,4-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7)、丁香酸(8)、没食子酸乙酯(9)。结论:其中,化合物1~4、6、7、9为首次从龙须藤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MTT法结果显示化合物1~9均对滑膜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酰鲸鱼醇(1)、tirucalla-7,23,25-trien-3β-ol(2)、24,24-dimethyl-9,19-cyclolanostan-3β-ol(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羽扇豆醇乙酸酯(5)、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6)、熊果酸(7)、常春藤皂苷元(8)、β-香树脂醇乙酸酯(9)、β-谷甾醇(10)、油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紫玉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玉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玉盘醇提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Ⅰ)、绿玉树萜烯醇(Ⅱ)、β-谷甾醇(Ⅲ)、苯甲酸(Ⅳ)、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Ⅴ)、蒲公英赛醇(Ⅵ)、大黄素(Ⅶ)、马兜铃内酰胺AⅡ(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Ⅱ、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