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商城话有两个互动功能对立的句末语气词:"好"和"唅"。它们都能给句子带来主观性意义,表达说话人的立场。两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是否联盟。在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中,"好"表达的是说话人在和听话人结成联盟基础上的对听话人的提醒、关心、协商等情感;"唅"则相反,它所表达的说话人的催促、辩解、不满等情感都是建立在不和听话人结成联盟的基础上的。两者在疑问句中呈互补分布:"好"只能用于揣测问句,不能用于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唅"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微型小说无论从形制抑或内涵方面,处处体现其"微"特点。考察近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微型小说,呈现出三个特点:其美学特征在于"微摄"与"微雕";其美学品格属于"微讽"与"微笑";其美学内涵则堪比"南洋镜"、"万花筒"。  相似文献   

3.
“(这)一天天的”本身是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句子成分,而在口语互动中可以用来表达言者的负面评价。本文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天天的”的话语功能,指出该构式可以表达抱怨、责备、批评等态度,既可以出现在话轮起始位置预示负面立场,也可以出现在话轮中间、末尾强化负面立场,还可以独立形成一个话轮,表达言者的负面立场。文章还从互动的视角分析了其规约化成因,认为具有立场表达功能的“(这)一天天的”在交际互动中塑造,受到礼貌原则的驱动,在句法位置游移、韵律、语境吸收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传统的求"真"观念之所以呈现出节制性的特点,就在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基于文言言说的高雅文化,文学主体是肩负主流意识形态宣教责任的、传承高雅文化的、参与现实政治的文人士大夫。因此,在传统的文学真实性观念中,"真"需要受到意识形态、高雅文化和政治正确性的制约。这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真实都能够毫无节制地进入文学书写。而明代以"真"论文学打破了这一节制性的写真实的文学观念。新的求"真"观念从文学主体、文学写作过程和文学之美以及文学本身的真实性判断等方面,均超出了传统的规约,而展现出颠覆性的特点。这种颠覆动摇了传统的高贵的、雅正的文学与世俗世界之间的界限,但也带来了文学真实与现实真实界限模糊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治理变革的语境中,多民族国家已经从"一致性建构"和"包容性建构"走向"互动式建构"。西方以外的国家也开启了治理转型进程,虽然道路不同,但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互动式建构"的特点。多民族国家治理中主体互动模式有四种基本类型:共融、合作、竞争、冲突,这些互动模式有着自我强化的趋势,如果某种模式的互动能够使行动者达成目标,行动者很大程度上会固化原有的行为逻辑,在以后的行动中继续选择该方式来与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在行动者通过原有的互动模式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下,行动者会更倾向于改变现有的互动方式。以"结构-过程"为视角,结合四种模式可以构建评估多民族国家治理绩效的基本框架:在结构维度考察互动结构、主体关系和情境条件,在过程维度考察互动机制、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将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融合起来,既关注治理改革的制度结果,也关注治理改革在解决族际冲突和矛盾方面的过程表现。已有实践表明,以分权化和多中心为主要特点的西方式治理会给多民族国家带来离散、分离甚至分裂的危机,多民族国家治理应以统一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文化为中心,防止不恰当的分权带来离心倾向,建立合作机制以促进主体互动模式向合作和共融转化。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蕴涵着丰富的唯物史观原理,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民主体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民族性和世界性等方面的辩证统一,从而为这个伟大梦想的践行与实现确立了科学的逻辑立场、明确的主体依靠、坚厚的动力支撑和清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元代初期庐陵文人刘将孙以文胜,代表了当时庐陵文派的文章成就。其文章受理学影响,表现出基本的儒家思想立场和主于心的理学视角;同时,又体现出个性为文的特点。这两方面尤其体现于其"记"体文章中,尊崇理学而又不失个性,重"心性",发论大胆,思想独特,对庐陵一地的儒风学风又洋溢着自美的情绪,整体形成了刘将孙的文章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庐陵文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围绕"敦煌曲"名义和"唐词"观产生论争。论争的现代学术意义有四:其一,体现了现代学科分科意识和界定逻辑概念的论说方式,循由"样态"到"质态"、先"还原"再"阐释"的历史主义"情境还原论"的学术理路;其二,体现了主艺/主文、民间/文人学术立场之分野,"五四"后"民粹"价值立场的贯彻和变迁;其三,体现了有关音乐文学史的"大文学史"建构观;其四,"原点"效应:20世纪90年代以降"词源"问题争鸣中学术立场的逻辑和价值起点仍在主艺/主文、民间/文人之分野,可视为"唐词"论争的当代延续。其深层次的学术意义则在于:论争体现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音乐文学"与"词学"及与传统"乐府学"不同的基本学术观念。回顾、梳理"敦煌曲"名义和"唐词"论争及其现代学术意义,对当下既回应强调"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学术思潮,又走出思维和方法论误区,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真的”在序列结构的分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评价序列;2)回应序列;3)信息告知序列。其互动功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强化认识立场;2)促进立场趋同;3)凸显互动话题。文章还探讨了交际双方认识状态对“真的”互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广义的存在为背景,人与物既呈现为彼此区别的存在形态,又展示着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就狭义的"物""我"之间而言,其涉及人与外部世界中对象的互动。庄子认为,与本体论立场上的物与物之间的相互沟通、转化相应,物我之间也呈现出"通而为一"的价值论的内涵,基于此,庄子对人与物之间以何种方式走向"通"进行了考察,认为物与我之间的相互沟通具有过程性的维度,并具体体现在以言称谓物、"以意致"之上,同时须坚持"以德为本"的待物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历史叙事与“记事”活动的历史渊源,使其以客观旁观的全知视角来体现所叙事件的真实性。但是承袭历史叙事而来的六朝志怪小说,基于所叙事件的“采录传闻”性质,从“采事”的立场运用限知视角,使无法征实的事件在表面上具有了真实性的特征。由此,六朝志怪小说作者在不悖离历史叙事真实性要求的前提下,能够通过限知视角进行文学性的虚构叙事。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学术之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其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上的启示,在于其"反独断反霸权反终结"而提倡"对话"、"倾听"、"共生"的人文建设精神,在于其积极地"参与性"理念与自觉的"外位性"立场。前者在召唤人们对生活要葆有一种有责任心的"参与性"——参与生活,参与理论世界与生活世界的互动与建构;后者在提示人们对现实要葆有一种自觉的"外位性"——高扬主体性、尊重差异性、守持超越性、追求对话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决策中媒体、民意与决策者的互动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系统分析的视角出发,我国科技决策中媒体、民意与决策者的互动还存在诸多障碍,主要体现为互动主体力量的先天失衡、互动议题的特殊性、互动制度的缺失及政治文化的制约。为此,应从互动主体力量的均衡、科技政策传播与公民科技素质的提升、互动制度与平台的建设、"服务本位"和"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打破现有互动障碍,实现科技决策中媒体、民意与决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树立正确的采访立场,确保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是对每个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正确性"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往往混淆不清。正确的新闻报道要在真实性的原则上,解决好"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同时,新闻报道的正确程度还要接受人民大众的评判和检验,人民的信任是衡量采访立场和新闻报道正确性的尺子。  相似文献   

15.
从句法分布、语义指向和语用前提三个方面描述了现代汉语副词"幸亏"的使用特点。在Giannakidou提出的极性词语在(非)真实性语境中得到允准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幸亏"的允准条件进行了探讨。文章论证了"幸亏"具有极端敏感性,需要真实性算子对其进行允准,它的允准条件与肯定极性词一致。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规划的落实,其要义在于区域内各利益主体之间从目标认同、任务分解、沟通协调、考核监控等方面,形成规划执行的良性互动与协作机制,从而达到区域"多赢"式发展局面.区域经济规划执行互动的主要方式包括上下互动、左右互动、内外互动、平台互动和跨区域互动,同时还应当倡导和树立区域一盘棋观念、优势整合观念、效率效益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梁宗岱相关的阐述上可以发现,他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与审美的相互联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梁宗岱所谓的"艺术之真"既有文学性方面的美,又有科学认知方面的真;其二,艺术思维在培养科学的认知主体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联系到科学与艺术发展的现状,梁宗岱不无忧虑地担心"两种文化"的分裂,这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理性现代性与感性现代性的内部张力。其"两种文化"的论述,虽早于英国人斯诺关于"两种文化"危机的断言,在国内学界却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人本·互动”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本·互动"管理模式的提出有其丰富的理论依据,其内涵包括以人本为核心与目的、以互动为关键与动力的概念。它具有独特性与强烈的人本色彩、规范性与突出的主体性、可操作性与鲜明的互动特色等特点,及具有有效组织、规范管理,优化供给、强化目标的效能。实施"人本·互动"管理模式时,可从设立机构,专门管理;择优选拔,精细培训;赋予资格,明确职责;交流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着手,以切实取得教学与育人两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对话”的张力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本是主要针对宗教之间的对话。从对话的目的在于减少冲突的角度看,对话的意义和范围就不应仅限于教义、教理。因为,宗教现象始终处于和社会其他要素的互动关联中,同时,这些要素自身也会在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中有所变化。本文认为,对话应该有更广的范围,宗教团体、民间社会和政府管理系统是可以参与到减缓张力强度的对话框架中的三个社会系统。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注意主位立场与客位立场的关系,我们若不能理解主位的限制,就难以化解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遗民史家群体的历史书写既是易代修史传统的延续,也是明遗民政治、思想、文化立场的表达,具有浓厚的遗民特色。其修史旨趣在于为故国存信史、以史经世和表彰忠义先贤。明遗民史家群体的历史编撰也体现出鲜明的遗民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史料采择、史书体例和史书的范围与主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