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李安林 《钢铁》2011,46(2):39-44
针对转炉复吹提钒存在供气能力不足,复吹寿命短,冶金效果不好等问题,开展了底吹透气砖结构优化、底吹供气系统优化设计、复吹提钒工艺及透气砖维护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及大量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新技术后可使提钒转炉底吹供气强度提高到0.10 m3/(min·t)以上,提钒复吹长寿化,复吹炉龄大幅提高到7455炉,复吹比100...  相似文献   

2.
结合鞍钢100t顶底复吹转炉的改造情况,分析、对比了转炉顶吹和复吹两种工艺。结果显示,采用复吹后,终点[C]含量降低,供氧强度每炉降低82m^3,脱P、脱S率分别提高6.2%和16.0%,渣中TFe下降5.68%,喷溅次数降低了15.1%,提高了金属的收得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攀钢提钒炼钢厂装备及工艺条件,详细分析了影响钢铁料消耗的因素,提出优化脱硫提钒工艺,降低脱硫提钒铁损;优化复吹炼钢,减少渣中带铁,降低终渣TFe;加强连铸管理,提高单中包连浇炉数、优化切割等降低钢铁料消耗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应用于生产,取得了降低钢铁料消耗4.79 kg/t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顶底复吹技术在济钢25t转炉上的应用。在合理设计底吹流量控制方式的条件下,底吹强化了转炉内钢水的搅。拌,减少了钢水和渣的氧化,与顶吹工艺相比,钢水和锰的收得率分别提高了0.24%和2.5%,钢铁料和石灰消耗分别降低了2.4kg/t和2.0kg/t,年综合经济效益达313万元。  相似文献   

5.
安钢第一炼轧厂100t转炉于2004年3月26日建成投产,同步实施溅渣护炉工艺,新转炉炉龄达11397 炉。转炉炉役后期复吹的底吹流量达0.03Nm3/t.min,转炉复吹率100%,创全国新投产转炉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6.
赵进宣  肖峰  赵博  李相臣  吴巍  吴伟 《钢铁》2022,57(8):89-93
 为了解决提钒炉熔池搅拌能力不强造成的半钢残钒和炉渣中金属铁高的问题,在提钒转炉的含钒铁水提钒过程中采用环缝式底吹供气元件,设计了适用于铁水提钒的底吹工艺,开展了工业试验研究。通过调研发现,毛细管式透气砖在提钒炉使用过程中存在底吹搅拌强度不高,容易堵塞的问题,因此把毛细管式透气砖改为环缝式供气元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冷态模拟试验确定出合适的提钒底吹和顶吹工艺模式,以此制定工业试验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底吹供气元件距炉底中心距离的增加,熔池死区面积比例增加,选取底吹元件最佳开孔位置在距离工作层中心0.45D处(D为熔池直径),能获得最佳的熔池搅拌效果。水模试验结果表明,在顶吹流量为11 000~15 400 m3/h条件下,合适的底吹供气强度为0.05~0.08 m3/(t·min)。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底吹工艺优化后,半钢中钒质量分数和碳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33%和3.35%,分别比工艺优化前钒质量分数降低0.004%,碳质量分数提高0.1%;钒渣中氧化钒质量分数和金属铁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8.99%和22.25%,较工艺优化前氧化钒质量分数增加0.67%,金属铁质量分数降低3%。由此说明工艺优化后,熔池搅拌条件改善,钒氧反应更充分。实践证明,环缝式底吹供气元件具有底吹强度大、维护容易、不易堵塞,安全可靠的特点,适用于提钒转炉铁水提钒工艺。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活炉底复吹转炉使用寿命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炉衬材质及砖型设计优化、复吹转炉砌筑工艺的优化、炉底底吹金属蘑菇头形成及维护、活炉底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及炉衬挂渣喷补维护等工艺措施,提高了120 t活炉底复吹转炉的使用寿命,炉龄达到27 000炉。  相似文献   

8.
黎之政 《攀钢技术》1995,18(5):6-13
对含3%~10%(V)的特高钒生铁用氧气底吹转炉提钒的温度控制、脱碳与脱钒以及钒渣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根据吹钒特点,提出了处理特高钒生铁吹钒和炼钢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邢钢对48t顶底复吹转炉通过采用溅渣护炉技术,提高复吹转炉炉龄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在保证复吹效果前提下转炉炉龄比设计炉龄大幅度提高,达到了6742炉,炉龄在6300对炉碳氧浓度积平均为0.00289,实现了底吹透气元件寿命与转炉炉龄同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开发与应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国内转炉平均炉龄成倍提高,而复吹转炉底吹喷嘴寿命未能同步提高,造成复吹比降低,给采用复吹工艺生产的炼钢厂造成很大困难。钢铁研究总院与武钢合作开发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使底吹喷嘴一次寿命与炉龄同步。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攀成钢公司转炉炼钢厂进行低钒铁水提钒工艺及应用情况。通过对冷却剂加入量、过程温度控制、吹炼时间等工艺参数的有效控制,可以使钒渣品位达到8%以上,半钢[V]在0.050%以下,从而达到钒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Slag splash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furnace campaign of converter; however, due to the great difference of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vanadium slag and the steel slag, the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applied in the vanadium extraction converter. 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lining erosion in the vanadium extraction converter, in this paper, slag splashing with modified vanadium sla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pose of adjusting the state of vanadium slag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modification. The modified slag had good slag splashing performance. After slag splash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furnace w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10?mm. The content of CaO in the modified vanadium slag can be controlled less than 3%, and the quality of vanadium slag and semi-steel was not obviously affected. The metallic iron content in the slag was greatly reduced,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iron loss in the vanadium extra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攀钢120t转炉溅渣护炉研究中所进行的钒钛钢渣性质、钒钛钢渣成分选择、造渣工艺优化、降低终渣TFe含量、吹氮溅渣参数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炼  杨森祥  刁江  张家利  黄正华 《炼钢》2022,38(1):26-31
溅渣是提高转炉炉龄最有效的技术,但由于钒渣与钢渣成分差异较大,溅渣护炉技术尚未在提钒转炉上得到应用.为解决提钒转炉炉衬侵蚀严重的问题,对改性钒渣溅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可以达到调整钒渣状态的目的.改性后的钒渣具有良好的溅渣性能,溅渣后炉厚增加10 mm以上.改性钒渣中w(CaO)可控制在3% 以下,对钒渣和半...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共存理论建立了钒渣活度计算模型,分析了钒渣成分和温度对渣中FeO、V2O3活度及活度系数的影响;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了转炉提钒终点钒渣成分和温度对钒在渣和半钢间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渣中FeO的活度和活度系数随MnO和Fe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V2O3、SiO2和Ti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值分别在10-1和100的数量级上,而渣中V2O3的活度及活度系数在同样条件下的变化与FeO相反,其值分别在10-2和10-1的数量级上;半钢V的质量分数一般在0.02%~0.06%之间,随温度以及渣中V2O3、TiO2和SiO2含量升高而升高,随FeO含量降低而升高;V在渣金间的分配比为100~500,随温度和渣中TiO2、SiO2含量升高而降低,随FeO含量升高而升高;存在一个临界V2O3含量使得V在渣金间的分配比达到最大,该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为23.77%,实验结果在15%~20%.   相似文献   

16.
杨必文  宋波  陈亮 《中国冶金》2020,30(2):13-18
为了分析含钒钛铁水/半钢预脱硫过程中影响温降的因素,根据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铁水/半钢预脱硫温度预报模型。根据脱硫前铁水/半钢温度,通过调节脱硫剂喷吹量、载气流量和喷吹时间等参数,较好地控制了脱硫后的铁水/半钢的温度。工业试验表明,当精度为±5 ℃时,模型温度预报的合格率达85%。进一步根据该模型探讨了脱硫剂、载气、炉衬、炉渣等因素对温降的影响规律,发现脱硫剂镁是造成铁水预脱硫温降大于半钢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减小含钒钛铁水预脱硫过程温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钒在高炉上的反应路径和相关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以攀钢2011年5月的数据为基础,在当前的冶炼条件下,通过研究攀钢1号高炉铁水中的[V]和铁水中的[Ti]、碱度R之间的关系,找出适合1号高炉的保钒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钢厂铁水硅和磷含量较高的特点,采用转炉留渣双渣冶炼工艺以获得稳定的铁水脱磷率。吹炼3 min后加入石灰和污泥球等造渣材料,供氧强度0~3 min时为2.5m3/(t·min),3~4.5 min时为3.2m3/(t·min),温度控制在约1320℃。转炉一次倒渣后,继续吹炼,加入后期造渣料,待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稳定时,适当提高氧枪枪位,促进化渣,并进行终点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脱磷期铁水平均脱磷率为58.09%,脱碳期钢水平均脱磷率为85.56%;当半钢温度为1320℃炉渣碱度为2.0,炉渣TFe含量为18%时,在脱磷期能获得较好的铁水脱磷效果;当转炉钢水一倒温度为1580℃,终渣碱度为3.5,炉渣TFe含量为20%时,在脱碳期能够获得较好的脱磷效果;转炉终点[P]e/[P]r为0.90;试验中得到脱磷期和脱碳期炉渣的岩相组成适合铁水脱磷。  相似文献   

19.
通过15 kg真空感应炉试验得出CaO基脱磷渣系中分别添加Li2O、CaF2、Na2O、K2O后均有明显的脱磷效果,其中Li2O含量5%~10%时脱磷效果最佳。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操作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脱磷前期在加31.46 kg/t石灰、3.70 kg/t白云石和0.70 kg/t烧结矿的基础上添加13.88 kg/t锂云母矿(/%:56.41SiO2,3.80FeO,4.50Na2O,4.17K2O,3.18Li2O)较未加锂云母矿的渣料(34.58 kg/t石灰,5.41 kg/t白云石,3.13 kg/t的烧结矿)转炉终点渣氧化性低,转炉半钢的脱磷率和磷平衡分配比的平均值分别是未加锂云母矿的1.67倍和2.81倍,转炉终点的脱磷率和磷平衡分配比的平均值是未加锂云母矿的1.02倍和1.47倍,与未加锂云母矿相比,转炉吹炼终点[P]可由0.009%~0.011%降低到0.005%~0.006%,能够满足超低磷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