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肉中总脂含量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但杂鱼组雌蟹卵巢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配合饲料组雌蟹肝胰腺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磷脂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卵巢和肌肉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或P<0.01),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含量则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或P<0.01);雌蟹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极显著高于杂鱼组(P<0.01)。两组饵料雄蟹肝胰腺各脂类组成无显著差异;精巢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为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磷脂含量为杂鱼组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雄蟹肌肉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低于杂鱼组(P<0.05)。杂鱼组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LO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而杂鱼组雄蟹肌肉中AR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蟹卵巢中LNA、ARA和DHA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全程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对其生长发育无显著负面影响,而对其体成分组成及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不同饵料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实验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组(Diet1 组)、配合饲料组(Diet2 组)以及两者 1 1 ∶ 混合组(Diet3 组) 3 种饵料投喂模式下幼蟹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及免疫酶活性的变化。每个处理组设置 3 个重复, 实验周期为 120 d。结果表明: (1)养殖结束时, Diet2 组幼蟹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显著高于 Diet1 和 Diet3 组; (2) Diet2 和 Diet3 组幼蟹肝胰腺和躯体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 Diet1 组, 而灰分含量呈相反趋势; (3)幼蟹肝胰腺 α-淀粉酶活性在 Diet3 组最高(P<0.05), 而脂肪酶活性在 Diet2 组最高 (P<0.05); (4) Diet1 组幼蟹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 而 Diet2 组和 Diet3 组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 Diet1 组; (5) Diet1 组幼蟹肝胰腺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最高, Diet2 组雌蟹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最高 (P<0.05), Diet3 组雄蟹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最高(P<0.05); (6) Diet2 组和 Diet3 组幼蟹血清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 Diet1 组, 而在雌雄蟹肝胰腺中, 三组间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因此, 在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模式下, 在合理的种植水花生的基础上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幼蟹生长、消化和脂肪积累, 以及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可为配合饲料投喂模式的推广以及将水花生作为植食性饵料添加到中华绒螯蟹幼蟹配合饲料中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种投喂模式对河蟹二龄成蟹养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传统饵料组早期(5-8月份)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最低,杂鱼组最高;(2)杂鱼组雌体8月份性腺发育速度最快,传统饵料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其余月份雌体和雄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无论雌雄,最终杂鱼组的大规格成蟹(雄体175 g,雌体100 g)比例最高,而传统饵料组的小规格成蟹(雄体100 g,雌体75 g)比例最高,且体重差异较大,配合饲料组的中等规格成蟹较为集中,最终三组投喂模式下雌雄蟹的平均体重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略大于传统饵料组;(4)三种投喂模式下,三者的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的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最高,配合饲料组饵料系数最低,但饵料成本居中;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居中,饵料成本最低。结果表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二龄成蟹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相似文献   

5.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结果表明:(1)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P<0.05),而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P<0.05),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含量显著高于CTF组(P<0.05 ),而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P<0.05)。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胰腺中蛋白质显著增加(P<0.05);(3)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P<0.05);(4)越冬过后,扣蟹肝胰腺消化酶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P<0.05);(5)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P<0.05),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P<0.05),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P<0.05);(6)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该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而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配合饲料和冰鱼对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性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本实验通过连续采样分析了单体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性腺发育和肌肉的营养成分,并进一步比较了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成活率和蜕壳间隔。结果显示:(1)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冰鱼组,而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蜕壳间隔二组无显著差异;在不同蜕壳阶段,在体质量指标上,配合饲料组小于冰鱼组,其中第3次蜕壳后二组间差异显著;增重率在雌、雄蟹体间存在差异,其中雌蟹在第2次蜕壳后配合饲料组的增重率极显著小于冰鱼组,而雄蟹在第1次和第4次蜕壳后2个阶段配合饲料组的增重率极显著大于冰鱼组。(2)在配合饲料和冰鱼2组投喂下肝胰腺指数分别为3.59%和4.45%,性腺指数二者分别为3.20%和2.25%,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在二组投喂下无显著差异。(3)在肌肉氨基酸含量方面,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和呈味氨基酸总量(∑FAA)配合饲料组显著小于冰鱼组;从单个氨基酸含量看,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小于冰鱼组,而脯氨酸(Pro)含量则是配合饲料组显著大于冰鱼组。(4)在肌肉脂肪酸含量方面,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DHA+EPA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冰鱼组;从单个脂肪酸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C16:1和C18:1n-9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小于冰鱼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ARA和DHA配合饲料组却显著高于冰鱼组。研究表明,在该单体养殖条件下,配合饲料组在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上接近冰鱼组,而在性腺发育和成活率上则优于冰鱼组,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养殖业更具有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9.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仅为鱼油组的56.9%和32.57%,受精率也较鱼油组显著降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续,对照组河蟹肝体指数(HSI)逐渐下降,而性腺指数(GSI)持续上升,Ⅲ1~Ⅲ2期增幅最大,Ⅲ2期雌蟹GSI值高达9.15,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实验组,且同期血淋巴中卵黄蛋白原(Vg)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不同,各饲料组卵巢发育期的物质积累峰值主要发生在Ⅲ2~Ⅳ期,GSI峰值均出现在性腺发育的第Ⅳ期,磷脂组与鱼油组Ⅳ期的GSI最高,分别为11.50和11.25,花生油组次之(8.85),猪油组最低(7.30);猪油能明显提高河蟹性腺发育早期血淋巴中Vg的含量,但当性腺成熟至Ⅳ期时,除卵磷脂组外,其他饲料组血淋巴Vg含量较Ⅲ2期显著降低,且猪油组和对照组血淋巴中V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结果表明,Ⅲ1~Ⅲ2期是河蟹雌体肝胰腺营养物质向卵巢转移,卵巢营养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且饲料脂肪源可通过影响卵巢中卵黄蛋白源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进而影响到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综合比较,卵磷脂也可以作为河蟹雌性亲体的优质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甲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与免疫应答密切联系的血液生理学领域被广泛关注.抽取和固定血淋巴,成为进行血液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那么如何更好地抽取和固定血淋巴呢,本文以虾蟹为例做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UHMWPE绳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目前强度最高的绳网产品.本研究项目中使用的国产绳断裂强度为PA、PP绳的3.7倍,为HDPE、钢丝绳的5.2和8倍,伸长率为5%~9%,承载断裂强力的50%后,断裂伸长率为4%;安全性好,比常规化纤绳储存能量减少80%,反弹速度降低35%;有优异的疲劳强度,用负荷为断裂强力50%至95%共加载和卸载7000次,其剩余强力上升为原断裂强力的130%.采用国产UHMWPE制成拖网,扩大了网口扫海面积且有节约油耗的效果.应用胺脂类多组分树脂对绳网进行复合处理后,强度和耐磨性明显提高,在海洋、渔业工程、航天、石油、军事及公安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和成果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卵生鱼类的浮性卵、粘性卵、沉性卵及特殊类型的产卵孵化方式及其适应意义,也描述了卵胎生和胎生鱼类的胚胎发育及产仔特征。  相似文献   

14.
鱼类配子和胚胎冷冻保存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02,26(2):161-168
种质资源是水产养殖生产、优良品种培育及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水生生物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无序利用及人工放流等 ,造成了某些鱼类资源的衰退和濒临灭绝 ,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若干年后 ,在自然界中将难以找到上述鱼类原种、良种的遗传资源 ;由于忽视鱼类种质保护及品种选育的工作 ,养殖鱼类近亲交配越来越严重 ,造成种质退化 ,遗传多样性减少 ,生长速度减缓 ,品质下降 ,对病害…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首。该病不但严重危害畜牧业和经济,还对国家声誉、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口蹄疫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流行情况、防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细菌的生长依赖于藻类产生的有机物,并且使营养物质得以循环使用。生态学研究已经确定了特定种类的藻类和细菌的共同存在,表明了微藻和细菌之间存在特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综述概述了这些相互作用对水生环境的影响,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对物质循环的生态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形式。最后探讨了藻菌相互作用在各种环境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Catch composition, relativ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fish catches in open access and three old fisheries closures we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with previous ecological studies. There was less variation in catch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the fishing grounds than the closures, suggesting that fishing has homogenised catch composition. The trap survey found that some parrotfish [ Leptoscarus vaigiensis (Quoy &Gaimard), Calotomus carolinus (Valenciennes) and Scarus ghobban Forsskål] were relatively more common and that some important predators of macro-invertebrates [ Balistapus undulatus (Mungo Park) and Cheilinus chlorourus (Bloch)] were less common in the fishing grounds than closures. Unexpectedly, and in contrast to visual census results, cumulative number of species in catch surveys was higher in open access than closures sites. This may result from fishers covering more area and habitat or a reduction in the catch of competitively subordinate and rare species by aggressive, early-caught fish that can dominate bait. Comparisons of ecological visual census surveys and fisheries-dependent methods indicated that small differences in catch composition can reflect larger ec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that baiting methods can underestimate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impacts of fishing and large-scale changes in marine ecosystems must be considerable given the many fisheries-dependent assessments report modest changes.  相似文献   

18.
温度与盐度对老年低额蚤和蚤状蚤生长及生殖的影响王丹丽,李明云,杨天勇,胡章(宁波大学,315010)关键词老年低额 ,蚤状 ,温度,盐度,生长,生殖EFFECTSOFTEMPERATUREANDSALINITYONGROWTHANDREPRODUCT...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世界章鱼及头足类的生产和消费进行分析发现,阿根廷、摩洛哥、日本是头足类主要生产国,其中,摩洛哥、日本是章鱼主要生产国。世界的头足类消费国主要为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其中日本是章鱼的主要消费国,其次为韩国等。上世纪章鱼产量逐渐提高.2000年达到顶峰。此后逐年下降,价格逐渐上扬。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与地区性和民族性有关,地中海区域及东亚和东南亚是消费章鱼及头足类的主要区域。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随着东亚及东南亚,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头足类,特别是章鱼的消费量将逐渐增大。为了解决资源减少和消费量增大的矛盾,进行章鱼的人工养殖将是必然.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为了满足逐渐增大的章鱼加工原料的需求,更应该进行真蛸的研究和养殖。  相似文献   

20.
张修建  范弘毅 《河北渔业》2002,(5):45-47,51
<正> 本文简述了短期保存金鱼卵与精子的简单操作方法,为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 发育正常健康且性腺发育好的金鱼,雌鱼10尾,平均体重51.3g(43.2~57.1g),平均体长14.5cm(12.7~15.6cm);雄鱼20尾,平均体重45.8g(38.2~48.3g),平均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