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研究小熊猫这类野生动物是否存在布鲁菌感染,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及BCSP31-PCR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小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产房饲养的小熊猫进行了布鲁菌病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调查。结果表明:有2只小熊猫RBPT检测阳性,表示疑似布鲁菌感染,而进一步采用SAT及BCSP31-PCR诊断为阴性,排除了RBPT检测为阳性的2只小熊猫感染布鲁菌的可能性。说明RBPT存在假阳性结果,临床诊断此病时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动态与信息     
动态与信息猫剖腹产手术的麻醉在进行剖腹术时,在考虑到麻醉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可能的应用镇痛药.镇静药(哒罗哌丁苯、盐酸丙酰普马嗪等)和局部麻醉药(2%盐酸利多卡因等)配合可麻醉进行)开腹术及子宫切开术.取出胎儿后,由于腹压而致辞子宫缝合和闭腹困难时可...  相似文献   

3.
《养犬》2016,(4)
正化脓创感染是兽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本病多由于伤口未及时处理、伤口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伤口细菌大量增殖,从而发生感染和化脓。环境温度对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伤口易于感染、化脓。在兽医临床,影响化脓创感染愈合的除了机体自身的免疫状态、营养状态、机能状态等因素外,还与导致感染致炎因子的种类、性质、数量、毒力、作用时间及作用部位等有关[1],因此伤口较短、化脓面积较小的化脓创感  相似文献   

4.
南京某动物园引进3只小熊猫,次日1只小熊猫死亡。解剖发现大量寄生虫附着于小肠黏膜上,肝脏血肿,犬瘟热抗原胶体金检测为阳性。通过形态学鉴定,该寄生虫为印度列叶吸虫。对另2只小熊猫进行犬瘟热荧光PCR检测,均为阴性,而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抗体均为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这2种病毒。本文报道了小熊猫死于印度列叶吸虫病。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5):145-146
正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膜壳绦虫,是鼠类和人的寄生虫,其他动物不易感。环尾狐猴有自然感染报告,作者等人2013年在动物园寄生虫普查当中确诊了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自然感染。迄今为止,小熊猫自然感染未见报道。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预防控制人群膜壳绦虫病,又于2014年进行小熊猫膜壳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熊猫在分类上属于浣熊科和鼬科的姐妹群.因其猫脸熊身,似猫非猫,似熊非熊,还有一条粗大且带彩色环纹的尾巴.因此在动物园中深受广大游客所喜爱。小熊猫主要分布于我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小熊猫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报道逐年增多.尤其是犬瘟热病毒给圈养小熊猫的种群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2010年12月,武汉市动物园饲养...  相似文献   

7.
1991年秋,我县黄林坑谢某饲养1头3岁母黄牛,长期放牧于山上。该牛患病后曾请民间兽医治疗3个月未愈,病情更趋严重。后到兽医站请我前往就诊。经检查:体温40℃,脉搏80次/分,呼吸30次/分。体格中等,营养中等,左后肢跛行,行走很困难。自左侧臀部(股二头肌中部)伤口流出带有腐败臭味的脓汁,臀部肿大,用镊子伸入伤口检查,感觉有坚硬物存在,诊断伤口内有异物,决定手术治疗。1 手术 将牛右侧卧保定,局部伤口常规消毒,用盐酸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口长6厘米,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找到并取出直径两厘米大小…  相似文献   

8.
对于体弱和食欲不振的患病动物,术后护理的关键在于给予充足的营养。患病动物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蛋白质和能量需求的增加,而引起去脂体重和脂肪组织进行性丢失。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可能会引起器官和肌肉萎缩,免疫活性受损,伤口愈合减慢,贫血,血液蛋白含量不足和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感染和死亡。基于以上原因,在治疗潜在疾病的过程中,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患病动物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  相似文献   

9.
直肠脱垂是引起南美貘死亡的常见病因,笔者对上海动物园南美貘突发直肠脱垂进行治疗,采用麻醉处理后,手术复位直肠脱垂,并对直肠周围进行荷包缝合。术后控制饮食,消毒伤口,使用抗生素防感染,术后第2天逐步拆除肌门外侧缝合线,8 d后完全拆除荷包缝合线,预后良好。本文阐述南美貘直肠脱垂的诊断、手术及术后护理过程,并提出预防直肠脱垂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管理所野生动物园救护中心为一只被东北虎咬伤后发生尾部缺损、伤口化脓感染、尾骨几节裸露的白虎用压缩笼和局部麻醉药学保定后实施了截尾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术后护理,白虎手术伤口愈合,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犬在训练或执勤过程中受伤是很常见的。经外科处理后,伤口缝线、引流条甚至固定骨折的石膏常常被犬自己咬掉或爪子挠掉,导致切口(伤口)崩开,进而导致伤口再感染,延长伤口的愈合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对101例(其中26例为训练受伤,19例为咬伤,32例为美容修耳、断尾,17例为胸、腹部手术,5例为骨折,1例为截肢,1例为枪伤)病犬的伤口防护实践,  相似文献   

12.
小熊猫犬瘟热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动物园发病死亡小熊猫的病料进行电镜检查 ,发现了犬瘟热病毒 ( CDV)样病毒粒子 ;病料用 RT-PCR检测 ,均为 CDV阳性 ,并从部分病料中分离出了 CDV,说明小熊猫存在 CDV感染。用从小熊猫肝脏病料中分离的 CDV LP株接于幼犬 ,结果所有接种犬均发生了犬瘟热。中和试验结果表明 ,LP株是一免疫原性强的 CDV株。  相似文献   

13.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传染病。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粪便中,当它侵入伤口时可以在伤口的脓血和坏死组织中发芽繁殖并产生强烈的破伤风毒素,导致神经中毒和毒血症。马属动物较易患此病,常因外伤、去势、分娩等因素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3周,在今年3月份笔者遇到1例马破伤风病例,经过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昆明动物园饲养的雄性大赤袋鼠采用复方氯胺酮,盐酸唉托酚(M99)两种麻醉药对其进行麻醉手术,治疗各两次,整个麻醉过程平稳、有序,经过对比盐酸唉托酚(M99)效果更好,对袋鼠伤害较小.后期精心护理,食物多样,松软适口对袋鼠的术后恢复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选用5种不同的疫苗分别接种小熊猫,在不同时期采集血样,测定CDV中和抗体滴度并观察疫苗对小熊猫的安全性.结果小熊猫抗体分别从免疫前的8以下升高到256~2520.弱毒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在180 d维持在100以上,重组疫苗E诱导的中和抗体在120d内也可维持在100以上水平.灭活疫苗无论添加佐剂与否,14d内即可诱导小熊猫产生高于100的免疫抗体,但维持时间不足90d.接种弱毒疫苗组各有1头小熊猫感染死亡.据此认为:犬用弱毒疫苗对小熊猫的安全性不足,福尔马林灭活的疫苗诱导的免疫期过短,重组疫苗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正> 1982~1983年我国调查野生动物寄生虫病时,查出小熊猫有印度列叶吸虫(Qgmocoty-le indica)和肝片形吸虫(Fasciolahepatica)。肝片形吸虫感染小熊猫,尚未见正式报告。1979年底,从我国调往北京动物园的四只小熊猫中,有一只死后尸解也曾发现  相似文献   

17.
猫的手术麻醉及处置1头颈部下术.处置,检查虽然该部位的检查有不少在不麻醉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的,有必要时采用盐酸氯丙嗪(冬眠灵,氯丙嗪等)1—2mg/ks。盐酸丙酰普马嗪0.2-0.5ml/kg,盐酸三甲氧奋β静0.5-2.0ml/kg,哒罗哌丁苯0....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症状6岁母水牛,体重400 kg,其因难产而施剖腹术,术后由于护理不当,母牛伤口发生化脓感染。患牛伤口开裂,部分缝合线脱落,伤口周围红肿、热痛,剖腹切口处的皮肤组织坏死,有多处破溃,肌肉层有溃疡、化脓严重,皮下、筋膜下、肌腱间大量积脓,伤口下部有黄白色黏稠脓液流出。患牛食欲下降,精神不振,毛焦,枯瘦,体质差,泌乳量降低,体温略高。2治疗2.1对症处理用0.2%高锰酸钾液清洗创面、伤口,切除坏死、溃疡组织,彻底排除脓汁,用棉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规范的食蟹猴妊娠早期剖宫取胎术以获得实验用胚胎,对16只妊娠食蟹猴(胎儿胎龄为28~70 d)使用盐酸氯胺酮和异氟烷施行麻醉后,进行剖宫取胎术,并给予静脉滴注止血、消炎药物7 d和肌内注射缩宫素3 d等术后护理。共获得21枚结构完整的胚胎,受术食蟹猴的切口在术后2周左右愈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食蟹猴妊娠早期剖宫取胎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用胚胎。  相似文献   

20.
脐疝是幼龄动物常见的外科疾病。2006年2月上海野生动物园对1头患脐疝的2月龄非洲猎豹麻醉后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经精心护理完全康复。幼猎豹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麻醉和术后护理,而麻醉评估对幼猎豹的成功麻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