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治疗的同时合并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盐酸氟西汀胶囊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医院心脏内科门诊2003-01/12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50例,观察组25例采用心理治疗1次/周,20~50min/次,同时合并盐酸氟西汀胶囊20mg治疗,1次/d。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案即心理治疗同前,同时加小量镇静药安定2.5mg,1次/d,心得安12.5mg,2次/d,均连用2个月。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治疗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0-49分为轻度焦虑,50-5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进行检测。治疗效果按症状恢复程度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215;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5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41.6&;#177;5.8)和(49.4&;#177;5.7),(57.4&;#177;7,6)和(63.2&;#177;8.6),(51.3&;#177;6.8)和(59.7&;#177;6.2)分,P〈0.05]。②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6%(24/25),64%(16/25),P〈0.01]。结论: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中采用心理治疗合并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对症状的缓解有明显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参照国内常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骨肉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评定。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2-09/2004-09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术后患者36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正常<50分,轻度51~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测试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分为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4种症状20个条目)测试患者抑郁状态的特异性症状。问卷调查者经过系统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两个量表均由受试对象自行填写。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并当场收回。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即标准分,50分为临界分,标准分≥50分提示存在焦虑或抑郁问题。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的36例骨肉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肉瘤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36例骨肉瘤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48.44±12.56),(33.80±5.90);(54.92±13.20),(41.85±10.57)分;t=7.42~14.89,P均<0.01]。②骨肉瘤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高于临界值者性别的比较:36例骨肉瘤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总标准分高于50分者共17例(47%),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高于50分者共25例(69%),无性别差异(χ2=0.3573~2.2024,P均>0.05)。结论:骨肉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和性别无关,建议进一步普及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肠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状态,这些负性情绪与大肠癌的病理分期、癌症种类及其临床特征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发生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设计以患者为调查对象,观察对比分析.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解放军第三○七医院普通外科.对象选择2000-02/2003-02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和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79例.纳入本组的大肠癌患者均经病理等检查确诊为大肠癌,且同意参加本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大肠癌患者68例,其中男51例,女17例;≥55岁21例,<55岁47例;病程≥10周39例,<10周29例;Dukes分期1~3期49例,Dukes分期4期19例,肛管癌13例,非肛管癌55例,鳞状细胞癌42例,非鳞状细胞癌26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30μg/L40例,癌胚抗原水平<30μg/L 28例;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90 ng/L44例,白细胞介素8水平<90 ng/L 24例.方法68例大肠癌患者在治疗前1周分别接受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测试,并按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期、癌种类、血清癌胚抗原、白细胞介素8水平进行分类统计评分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肠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②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期、癌种类、血清癌胚抗原、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标准评分的关系. 结果68例大肠癌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68例大肠癌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8%(33/68),焦虑发生率为43%(29/68).②<55岁、男性和病程≥10周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46.51±9.82,47.74±14.25,48.38±11..73)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4.28±11.24,45.06±13.27,45.78±12.59)明显高于≥55岁、女性和病程<10周患者(抑郁自评量表43.27±10.06,42.63±10.06,42.19±14.34;焦虑自评量表41.65±12.77,41.22±10.89,42.30±10.21,t=2.192~2.329,P<0.05).Dukes分期4期、肛管癌和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48.04±12.71,47.23±9.85,48.06±14.32)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4.96±10.13,45.17±12.34,45.28±14.38)明显高于Dukes1~3期、非肛管癌和鳞状细胞癌患者(抑郁自评量表43.42±11.97,44.05±12.14,44.36±10.57;焦虑自评量表42.23±13.04,42.39±11.09,43.14±10.60,t=2.136~2.298,P<0.05).血清癌胚抗原水平≥30 μg/L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90 ng/L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48.27±11.69,49.04±12.24)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4.94±13.34,45.26±12.70)明显高于癌胚抗原水平<30μg/L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90 ng/L患者(抑郁自评量表43.48±12.76,44.15±13.61;焦虑自评量表41.47±10.58,41.71±14.53)(t=2.248~2.314,P<0.05).结论病程长、年龄大、男性、病理分期、血清癌胚抗原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高的患者容易发生抑郁和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代表药物)对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引起的恐慌症的疗效方法: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反应的AIDS患者38例,给予服用帕罗西汀治疗,20mg/d,观察6周。完成治疗观察者32例,有6例中止(4例为治疗关系脱失,2例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而不能完成治疗)。疗效评定分为显著改善、改善、稍微改善、无效4种。结果:对焦虑症状的改善情况为:显著改善14例(44%),改善11例(34%);稍微改善4例(12%);无效3例(9%);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为:显著改善16例(50%),改善9例(28%);稍微改善5例(16%),无效2例(6%)。帕罗西汀治疗AIDS恐慌症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67.3±8.3和45.2±6.9)、抑郁自评量表(SDS)(65.8±9.6和42.8±6.0),汉密尔顿焦虑他评量表(HAMA)(24.3±3.7和16.7±2.4)、汉密尔顿抑郁他评量表(HAMD)(23.7±4.0和15.1±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62,11.43,9.80,10.62,P均<0.001)。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治疗AIDS恐慌症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且有抗抑郁和抗焦虑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医学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3-04-28在广西某医学院校,以班级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二年级3个班级的女生128名。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反映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以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标准分达到50分认为可能有心理问题。结果:收回121份回答规范问卷,回收率为96.1%。121名女生中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超过50分的有27名,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2.3%,平均(43.61±8.88)分,高于健康人群(29.78±0.46,t=54.01,P=0.00);121名女生中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超过50分的有41名,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3.9%,平均(45.78±9.51)分,高于健康人群(29.78±0.46,t=52.93,P=0.00)。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女大学生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氟西汀干预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同时,对慢性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01/2004-08住院或门诊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氟西汀20mg,每早1次,口服4周,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g,2次/d,口服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24分为严重抑郁,17~23分为中度抑郁,7~16分为轻度抑郁,<7分没有抑郁症状),目测类比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为极痛),并进行综合疗效评估。疼痛或抑郁减轻>75%为显效,50%~75%为有效,<5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加有效例数的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结果①治疗组胆囊切除术后抑郁有效率92%(48/52);对照组抑郁有效率38%(19/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胆囊切除术后慢性疼痛总有效率88%(46/52),对照组总有效率66%(33/50)。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多数伴有抑郁焦虑,给予相应的抗抑郁治疗,随着抑郁状态的好转,慢性疼痛症状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对血管性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的差异,以及两者副反应的特征。方法:将2003-01/2004-12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连续门诊和住院的血管性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盐酸氟西汀20mg/d;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开始25mg/次.根据病情和耐受情况增至50~250mg/d,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对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4,6和12周分别进行抑郁改善程度的评定,同时记录用药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描述性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两组各30例患者完成治疗并参加疗效评估。①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周和12周均低于治疗前(12.40±4.30,7.80±4.36和21.30±2.64;P<0.01);也低于同时点对照组(6周:13.20±4.90;12周:7.90±4.20;t=3.98,5.02,P均<0.01)。②两组抑郁改善结果比较:治疗组6周和12周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周:93%和87%,12周:97%和93%,P>0.05)。③两组不良事件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为8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2例,主要有恶心、口干;对照组为13例,其中可能与药物有关的有10例,主要为口干、便秘、排尿困难,头昏、兴奋、激动。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43%,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和氯丙咪嗪改善血管性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相近;患者对盐酸氟西汀副作用的耐受性好于氯丙咪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西汀辅助治疗偏头痛临床机制和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偏头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止痛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氟西汀胶囊,20mg/次,1次/d。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测定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血脂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偏头痛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4.3%)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抑郁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1个月后基本痊愈率治疗组(97.1%)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血脂在偏头痛发作期犤总胆固醇为(4.63±1.23)mmol/L,三酰甘油为(1.96±0.65)mmol/L[和间歇期]总胆固醇为(4.50±1.31)mmol/L,三酰甘油为(1.86±0.83)mmol/L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的偏头痛患者,除用对症治疗外,应用氟西汀安全有效,且能抑制血脂在偏头痛发作期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及碳酸锂治疗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具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8例)给予盐酸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及碳酸锂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盐酸氟西汀联合小剂量舒必利及碳酸锂治疗焦虑、抑郁症状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考试对初中生情绪的影响及情绪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方法调查对象为2003至2004学年第一学期在校1至3年级初中生750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与期末考试前、后1周评定考生的焦虑、抑郁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50分、抑郁自评量表≥50分作为有无焦虑、抑郁的评定标准,并比较不同考试成绩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进入结果统计的学生为600人。①1至3年级考生在考前1周存在焦虑、抑郁状态。1年级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2.57±11.3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1.76±11.49;2年级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2.69±10.43,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2.25±10.53;3年级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3.25±11.32,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阶段为42.92±10.37。②男女学生间焦虑、抑郁状态考试前后差异不明显。考前焦虑自评量评分男女生接近(男生为42.41±11.22,女生为43.56±10.67);考前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男女生接近(男生为42.47±10.67,女生为43.50±10.53);考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男女生接近(男生为38.31±8.68,女生为39.51±8.56);考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男女生接近(男生为37.36±8.37,女生为38.43±8.17)。③考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考试成绩呈负相关。成绩≥80分者为41.21±10.47,40.57±10.68;成绩<80者为44.6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