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扭振实验台上常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原动机,直流电动机自身存在惯性特性和转速反馈,使系统高频特性发生改变,加大了扭振的稳定性并增大了轴系模记阻尼,本文分析了这一影响,并采用增 加控制信号的方法修正系统的高频特性,调整轴系模太阻尼,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轴系扭振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和构建了扭振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的框架,开发了一种能有效测量和分析扭振的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测试系统。采用PXI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系统的硬件,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编制了系统的软件。系统利用汽轮发电机组机端的转速信号,使用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直接从转速信号中提取扭振分量。从扭振分量中分离出扭振模态并分析它们的特性。系统已多次应用于电厂的实际调试,实测数据分析显示,该扭振测试系统灵活易用,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中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后,在某种运行方式或补偿度的情况下,很可能在机械与电气系统之间发生次同步谐振,造成发电机组轴系的破坏。分析了发电机组轴系结构及扭振特点,并对用于扭振研究的两种发电机轴系模型进行比较。基于对国内外发电机轴系仿真研究现状的广泛调研,从轴系扭振特性分析与研究、外接设备试验测试、结合工程应用研究次同步谐振问题三类应用需求分析了现阶段建立发电机轴系物理模拟系统的研究意义和技术方向。关于轴系模型的普适性。考虑了主力机组容量、轴系结构和扭振特性三方面的适用性需求,得出很难通过建立一个轴系模型实现对多种机组轴系扭振特性的“一对多”模拟要求的结论。探索性提出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动模实验室实现发电机轴系特性动态模拟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RTDS实时仿真技术,对盘南电厂装设的机组轴系扭振保护TSR装置,形成闭环测试系统,对扭振保护装置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闭环测试系统由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扭振保护装置,功率放大器以及实际的直流控制保护装置等组成。搭建了基于南方电网的交直流混合RTDS模型以模拟各种不同开机方式和不同的直流运行方式的系统运行方式。解决了将转速信号转换为扭振保护装置所要求的高频方波脉冲信号的问题。对扭振保护装置的功能和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验证。这是国内首次将联接实际直流控制保护装置的RTDS应用于汽轮机组扭振保护装置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轴系扭转振动测试系统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方案。对所提取的某柴油机发电机组轴系的扭振时域信号,采用多种信号处理方法对扭振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及其精度比较,确定了理想的扭振信号频率和幅值校正方法,并获得了测试对象的轴系扭振的共振转速为1200 r/min,相应的最大共振扭角为0.14°。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确定的校正方法能得到精确的频率谱,进而确定共振临界点,使扭振的高精度快速测试与实时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扭振实验台上常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原动机,直流电动机自身存在惯性特性和转速反馈,使系统高频特性发生改变,加大了扭振的稳定性并增大了轴系模态阻尼,本文分析了这一影响,并采用增加控制信号的方法修正系统的高频特性,调整轴系模态阻尼,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轴系扭振特性。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开展汽轮发电机组组扭振的重要性,分析了扭振产生的原因及其种类,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的建立,并对扭振测试方法者了较详细的讲解。  相似文献   

8.
扭振在线监测和保护设备的扭应力分析精度取决于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模型与实际轴系在扭振固有特性上的一致性。然而,在模化过程中模型的刚度往往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扭振分析的准确性。为了估算出模型的扭转刚度参数并消除其扭振固有特性误差,提出了一种通过建立刚度参数微增量与模型固有特性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方程,求解刚度参数调整量的参数识别方法。经过反复迭代,调整后模型的扭振固有特性可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从而保证扭振应力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四端网络法的扭振监测与分析仪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监测研究及扭振仪现状,阐明了四端网络法的基本原理和该算法的优点,并对应用广泛的用于测量旋转轴扭振的时间脉冲法进行了概要说明.基于四端网络模型和时间脉冲法,文中详细介绍了本扭振监测与分析仪的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该分析仪集扭振数据采集与分析于一体,实时监测扭振状况,并对扭振故障进行在线分析,将对汽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带来短期的和长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扭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和泰 《热力发电》2004,33(1):42-44,54
阐述了开展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研究的重要性,分析了汽轮发电机组扭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种类,并重点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布式多转速传感器测量信号的冗余性和互补性,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提出1种估计刚性转速、实现扭振滤波的方法。基于模态分析理论提出1种刚性转速的融合规则,由1个极小极大问题确定最优的加权因子。通过对传感器故障的检测与分离,提高信息融合方法估计刚性转速的精度和容错能力。对1台实际机组和扭振试验的在线监测数据滤波处理的实践表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刚性转速的滤波方法性能良好且易于实现,是1种解决扭振与汽轮发电机控制系统相互作用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三质量模型分析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问题,建立机组轴系扭转振动的分析模型。以研究机组轴系在发电机、励磁机的激振扭矩作用下的扭转振动特性为例,得到了模型的幅频特性曲线和响应的表达式。同时还得到了短路冲击作用下,轴系的扭转角响应和各轴段(联轴器)上扭矩响应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3.
鉴于1000MW汽轮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决不能简单照搬或沿用300MW及6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主保护配置方案。文中提出了2种新型中性点引出方式及主保护方案的配置,经对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000MW汽轮发电机内部短路故障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其保护性能均优于传统的发电机中性点引出方式及主保护配置方案。为了降低技改难度并积累工程经验,应首先选择汽轮发电机按照新型中性点引出方式2进行技改,以确保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但该方案仍需电机制造和运行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4.
将连续质量模型的Riccati传递矩阵法应用于某型汽轮发电机转子扭振的固有频率计算中,通过理论分析及具体计算可以看出,该方法既简便又具有较高精度,且采用此方法计算时与模型划分单元数目无关,是种一较为理想的汽轮发电机转子扭振固有频率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某型汽轮发电机转子扭振频率避开了工频与倍频,发电机转子不会因共振而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500kV串补系统次同步谐振问题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EMTP程序分析了500kV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计算了5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电网的频率阻抗特性,并有针对性地计算了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组轴系扭矩。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单机运行、补偿度为50%时将发生次同步谐振。  相似文献   

16.
兰吉勇 《华东电力》2003,31(8):26-28
对西屋汽轮发电机组转速控制振动监视软件进行了分析 ,阐述在 ATC方式下 ,对 3 0 0 MW汽轮发电机组转速控制时的报警 /跳闸情况的设置 ,特别是在各种报警条件下对振动趋势的判断和转速设定值的具体要求 ,以利于运行人员理解转速控制期间控制思想对振动的考虑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模型可等效为风力机质块经柔性轴与发电机质块连接,其轴系柔性较大,阻尼较低,现场存在轴系扭振现象.提出将整机转矩控制嵌入双馈风机两质量块数学模型中,并进行小信号线性化,得到适用于轴系动态特性分析的双馈风电机组机电小信号模型,基于该模型开展扭振机理分析和抑制策略设计.双馈风机轴系扭振本质原因是电磁转矩与发电...  相似文献   

18.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多指标非线性协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少机电扰动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影响,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励磁和调速的六阶非线性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基于反馈精确线性化理论,设计了发电机组励磁和调速的多指标非线性协调控制(MINC)策略。同时与线性最优控制(LOC)方法做对比,仿真表明:采用MINC方法,当系统受到短路故障,调功和调压扰动时,不仅能更好地抑制汽轮机和发电机之间功角位移偏差的振荡,减少轴系扭振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兼顾各状态量的动、静态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西门子型1000 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西门子技术模化形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扭振特性一致原则对西门子技术模化形式的轴系数据进行了等效转换,在此基础上对上海—西门子型1000 MW机组的扭振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0.
基于SIMSEN仿真软件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系统瞬态分析的仿真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电机电磁系统、机械系统、网络元件等的影响.并对1台650 MW汽轮发电机并网运行时各种短路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发电机的定子电流、励磁电流、电磁转矩及轴力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规律,为电机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汽轮发电机的仿真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