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背景近年的移植实验表明,移植视网膜内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活性物质,但移植视网膜内神经活性物质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情况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发育,神经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与周围环境、视觉中枢的联系,以探讨神经组织的发育规律及其再生和可塑性.设计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两所大学的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3在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96只,雌雄不限.干预用胚14 d SD大鼠视网膜移植至P1大鼠中脑左侧上、下丘间,同时摘除P1鼠右眼,术后第9天移植视网膜的发育时间与生后第1天正常视网膜相当,记为TP1,余类推,应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视网膜和移植视网膜神经元的发育及形态观察.结果移植视网膜具有正常视网膜的各层结构和相似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能合成相关的神经活性物质.移植视网膜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开始出现于TP4,TP12时阳性神经元数量达到高峰,TP22后阳性神经元数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胚胎视网膜脑内移植后能存活且保持原有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正常视网膜一样的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摘要背景:研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α不仅与缺氧的生理反应有关,而且还参与了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目的:观察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省分子病毒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未经产清洁型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50g。方法:雌鼠和雄鼠1:1合笼,制成孕鼠。分别于孕12,16,20d时剖腹取胎,获得各阶段的鼠胚。出生后大鼠按日龄分别于1,5,10d和12个月龄麻醉处死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及制作石蜡切片。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视网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时间段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低氧诱导因子1amRNA的表达。结果:胚胎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均有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生后发育早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也可见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内网层更明显,随着发育进展,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大鼠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为胚胎期最高、生后发育期逐渐下降、成年期最低,3期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网膜低氧诱导因子1α随着发育的进展逐渐降低,并逐渐集中表达于视网膜节细胞层。  相似文献   

3.
唐军  徐海伟  范晓棠  吴旋  曹娟  高恩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67-169,i0006
背景:胚胎干细胞经诱导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再进行脑内移植,依旧具备增殖与分化的潜能,与宿主神经组织整合,使其有强的可塑性,这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以及定点移植对改进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对照组5只。 方法:①实验组大鼠黑质致密部与中脑腹侧背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5μL(2g/L)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μL/点,术后1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测定模型成功率,1次/周,连续7周。②选取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20只实施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剂量为2μL[细胞悬液记数为(5~8)&;#215;10^6个/μL]。另取5只模型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2μL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模型成功率。②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旋转次数的影响。③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分布,存活与分化情况。 结果:①6周后实验组45只大鼠中共有33只(73%)达到成功帕金森病模型标准。②细菌培养皿上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形成胚胎体5d后,约85%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③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多数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存活,部分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 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低氧诱导因子1的下游靶基因,受低氧诱导因子1的调节。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时空表达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胚胎12,16,20d鼠胚及成年Wistar大鼠各5只,处死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均有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表达趋势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成年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最弱。说明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存在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的迁移和分化。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孕龄8~10d Wistar大鼠仔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健康Wistar大鼠4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随机分成梗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各实验组均有仅移植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差异。结果:实验大鼠40只均进人结果分析。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可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神经元,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①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可见移植细胞大量存活,穿过室管膜向脑组织迁移,特别是向缺血周边区迁移;②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细胞主要聚集在梗死中心移植区域,也有大量细胞存活。充填梗死区。少量细胞可穿过胼胝体向健侧迁移;③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但细胞增殖分裂较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不明显,且存活细胞主要仍在移植部位;④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存活移植细胞也较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明显减少。 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不同移植部位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缺血后24h移植较缺血后4周移植其迁移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背景:外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可能对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目的:观察胎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分化及移植到脑出血大鼠后的存活、迁徙、分化情况,探讨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模型大鼠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材料: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为受体,体质量280~320 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用鼠抗BrdU为Neomarkers产品,鼠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兔抗微管相关蛋白2为Chemicon产品.方法:实验于2006-02/12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医学院解剖组胚实验室完成.从胎龄14 d的胎鼠海马中分离、培养、鉴定神经干细胞.16只受体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BS组和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均通过尾状核内注射自体动脉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移植NSC组在造模后30min在血肿腔周围四点分别移植浓度为2X1011L-1神经干细胞悬液5μ L;PBS组于相同时间点在脑内相同部位注射PBS:PBS和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方法同自体血的移植方法.对照组大鼠在造模后30 min只造成四点损伤,不注射任何物质.主要观察指标:在造模后立即,1,3,5,14,21.28 d采用前肢评分和转身评分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大鼠于造模后28 d麻醉后取脑,并通过双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BrdU免疫组化来检测移植入脑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5 d,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14~28 d,干细胞移植组较其他3组明显改善(P<0.05).②脑组织切片双免疫组织学双标染色结果:干细胞移植组血肿周围凋亡细胞少于PBS组.受体大鼠脑组织切片显示有BrdU,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说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迁徙和分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样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促进大鼠脑出血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白洁  栾佐  汪兆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8):1401-1405
目的:研究证明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减轻缺氧后宿主脑区深部水肿,减少内源性神经元变性与坏死,并增加围产期鼠新生神经元数量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活性。实验拟进一步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移植人神经干细胞后予高压氧治疗对脑组织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7-04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完成。①细胞来源及动物: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授权,孕妇知情同意下留取孕12周流产的人胎儿脑组织。新生7d龄SD大鼠20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胎儿脑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扩增并制备成人神经干细胞单细胞悬液。20只大鼠均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3只死亡,剩余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细胞移植+高压氧组9只,单纯细胞移植组8只。造模后3d,两组大鼠均于左侧侧脑室进行细胞移植,注射位点以前囟为参照点,AP=-1mm,ML=-1.5mm,DV=-4.0mm,缓慢注入2×10^6L^-1细胞悬液5μL。移植后1h,将细胞移植+高压氧组大鼠放入高压氧舱内,给予高压氧通气,升压及降压过程各15min,最终达压力为1.8个绝对大气压,稳压60min,1次/d,连续10d。两组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制备组织切片。③实验评估: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人神经干细胞植入后神经丝蛋白表达及其向神经元分化情况。尼氏染色检测移植后脑组织皮质、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 结果:移植过程中细胞移植+高压氧组有1只鼠因麻醉死亡,高压氧通气过程中没有动物死亡。①人神经干细胞的鉴定:人胎儿脑组织体外培养12d获取生长旺盛的人神经干细胞小集落,即神经球。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每个小集落为数十个细胞构成,细胞折光性强,周边有清晰的光晕。免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离断对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离断对神经干细胞-上丘组织共培养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孕14d的胚鼠上丘中获取神经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采用显微手术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离断模型,分别取正常大鼠、假手术和视神经离断大鼠的上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组织.细胞共培养系统将大鼠上丘组织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干细胞分化过程,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与干细胞的自然分化过程进行比较。结果从胚鼠上丘中获得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聚集呈球形悬浮生长,可形成单细胞克隆,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神经干细胞。视神经离断大鼠的上丘组织与胚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诱导分化出Thyl.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论从胚胎大鼠上丘可以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与视神经离断大鼠的上丘组织共培养可以诱导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低氧诱导因子1 的下游靶基因,受低氧诱导因子1 的调节.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时空表达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取胚胎12,16,20d 鼠胚及成年Wistar 大鼠各5 只,处死后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mRNA 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及胞核内均有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表达趋势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成年鼠视网膜促红细胞生成素阳性表达最弱.说明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存在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神经元减少,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有限。目的:观察联合移植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前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神经干细胞。将生理盐水,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嗅鞘细胞分别移植入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移植7,14,21,28d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和ChAT阳性表达。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联合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和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提示嗅鞘细胞能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增殖和向胆碱能神经元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认为直接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细胞虽能存活,但是只分化成神经胶质细胞,并不能分化成有功能的神经元.目的:探讨维甲酸诱导对胚胎大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8-09/2009-02在辽宁医学院科技实验楼完成.材料:胚龄13.5 d的SD大鼠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分离胎鼠脑海马组织,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将原代和传代细胞以1×107L-1接种到培养孔中,分别进行常规贴壁分化培养和维甲酸诱导分化培养.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后得到的神经干细胞团均呈巢蛋白阳性.常规贴壁分化培养7 d后,神经元多呈椭圆型和近似三角形,胞体大,细胞边缘清楚,胞体上有多个突起;而维甲酸诱导分化培养后,神经元数量增加,形态清楚,但细胞胞体上突起较少.与常规贴壁分化培养比较,维甲酸诱导分化培养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率明显升高(P<0.01),神经干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从大鼠胚胎脑海马组织中分离得到可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维甲酸体外诱导后可以增加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神经干细胞能够在体外持续扩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在成年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中存活、迁移、分化以及与宿主组织整合较好。目的:分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侧脑室注射192-IgG-saporin老年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基底前脑神经元p75NGFR阳性神经元和行为学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移植组。10只新生SD鼠(〈24h)用于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模型组及移植组192-IgG-saporin侧脑室注射SD大鼠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移植组行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移植。4周后行Y迷宫检测,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注射192-IgG-saporin1个月,模型组损伤侧基底前脑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p75NGFR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减少(P〈0.01),移植组分别恢复到对照组的74.85%和71.66%,与模型组损伤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移植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改善(P〈0.05),基底前脑p75NGFR阳性神经元细胞数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呈正相关。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注射192-IgG-saporin致阿尔茨海默病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的补充和保护作用,可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人胚神经干细胞 (neuralstemcellsNSCs)经全反式维甲酸 (retinoicacid)预处理后移植入大鼠脊髓内 ,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 分离 10周左右流产人胚皮层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 ,进行体外增殖 ,部分细胞在移植前 6d加入全反式维甲酸共培养。SD大鼠 3 0只 ,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移植经维甲酸预处理后的NSCs ;对照组移植未经维甲酸预处理后的NSCs。移植后 5周取出脊髓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 U标记的NSCs在大鼠脊髓内的生存和分化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内可见大量Brd U阳性细胞 ,部分能够分裂增殖 ,向注射点远处迁移。实验组的NSCs能分化出NF、GFAP、Gal c阳性细胞 ;对照组的NSCs不能分化出NF阳性细胞。结论 人胚NSCs可在宿主脊髓内生存、分裂、迁移 ;经维甲酸预处理后的NSCs能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人胚神经干细胞可作为 1种理想的移植材料 ,而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孕期大鼠胚胎下丘脑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下丘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孕 13~ 2 0d大鼠胚胎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结果 首次观察到孕 15d大鼠胚胎下丘脑室旁核内NOS阳性神经元 ,并在生前迅速发育。孕 17d下丘脑外侧区也出现NOS阳性神经元。但生前未在视上核见NOS阳性表达。结论 在胚鼠下丘脑室旁核和外侧区即有NOS阳性神经元存在 ,提示NO可能与这些核团的发育及其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移植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经分离培养和纯化,移植于大鼠海马。术后8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能否存活、迁移及3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移植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迁移至海马,分化或诱导海马产生具有ChAT活性神经元,所产生的ChAT活性神经元可能就是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胚胎干细胞经诱导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再进行脑内移植,依旧具备增殖与分化的潜能,与宿主神经组织整合,使其有强的可塑性,这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以及定点移植对改进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对照组5只。方法:①实验组大鼠黑质致密部与中脑腹侧背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5μL(2g/L)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μL/点,术后1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测定模型成功率,1次/周,连续7周。②选取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20只实施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剂量为2μL[细胞悬液记数为(5~8)×106个/μL]。另取5只模型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2μL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模型成功率。②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旋转次数的影响。③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分布,存活与分化情况。结果:①6周后实验组45只大鼠中共有33只(73%)达到成功帕金森病模型标准。②细菌培养皿上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形成胚胎体5d后,约85%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③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多数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存活,部分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和HBO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HBO+NSCs组)各10只。2组均采用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均给予NSCs移植治疗,HBO+NSCs组在移植后辅以HBO治疗。治疗后检测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情况。结果:术后第28d,HBO+NSCs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显著多于NSCs组(P〈0.05)。2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可观察到较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染色细胞。HBO+NSCs组中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NSCs组(P〈0.05)。结论:HBO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并能促进这些细胞能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癫痫微环境神经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分化为异常放电的“癫痫神经元”?癫痫微环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镁”细胞外液,二是与癫痫细胞共培养。其中前者比后者的致癫痫作用强。 目的:模型模拟体内癫痫微环境,将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和正常海马神经元以及“癫痫神经元”体外共培养,观察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 设计:重复测量观察。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5—08/2007—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原学教研室及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150只新生Wistar大鼠,雌雄不拘,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兔抗鼠突触素抗体购自美国LabVision公司。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的血清型2型腺相关病毒购自北京本元正阳公司。Axopatch 200B放大器为美国Axon公司产品。5111A示波器为美国Tektronix公司产品。 方法:①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无镁”外液处理神经元建立“癫痫神经元”模型。常规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别与正常海马神经元、“癫痫神经元”共培养14d。②应用膜片钳记录与两种神经元共培养后细胞突触后电位;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千细胞突触素抗体染色情况;将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放入“无镁”外液,应用膜片钳记录其突触后电位。 主要观察指标: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两种神经元共培养14d后突触后电位、突触素抗体染色结果。②分化后神经元在“无镁”外液中突触后电位及“癫痫样放电”情况。 结果:①神经干细胞与正常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后,膜片钳记录到60%(6/10)神经干细胞14次,5mi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癫痫神经元”共培养后记录到12次,5min兴奋性突触后电位。②神经干细胞分别与正常海马神经元及“癫痫神经元”共培养后,免疫荧光检测均显示80%(12/1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干细胞突触素抗体染色阳性。③60%(9/15)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在“无镁”外液中出现14次,5min时程约10s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未记录到“癫痫样放电”。 结论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癫痫神经元”体外共培养后可形成功能性突触,未转变成“癫痫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张军  曹阳  杜劲松  王俭  张信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86-88,i0004
目的:检验大鼠骨髓干细胞和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神经根脊髓内植入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4—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室完成。成年雄性SD大鼠3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提取;新生1-3d雄性SD大鼠5只用于脊髓细胞提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18只制作C5,C6,C7,C8,T1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模型。骨髓基质干细胞及脊髓神经干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标记5-溴-2-脱氧尿苷。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和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分别于损伤脊髓内注入相应干细胞10μL(1&;#215;10^11L^-1),对照组损伤脊髓内注入10μL生理盐水。两个月后观察大鼠运动功能(采用grooming实验评价标准,分为0~5分,0分为严重障碍,5分为正常);电生理检查结果;大鼠颈髓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纳入大鼠18只,实验过程骨髓干细胞移植组死亡2只、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死亡2只、对照组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只。①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脊髓干细胞移植组1只大鼠左前肢恢复行走功能,左前爪已伸开,其他3只分别为4分,3分和1分;骨髓神经干细胞移植组3只达2分,1只无恢复;对照组3只存活大鼠无一只恢复。②大鼠电生理检查结果:电生理可见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肌电图有明显的收缩波。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肌电图可见肌肉纤颤波。③大鼠颈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植入脊髓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均能存活,移植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突触明显的神经细胞,而骨髓干细胞移植只有较少的细胞分化为突触较长的运动神经元。脊髓神经干细胞较骨髓干细胞分化好,游走广。结论:①脊髓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根再植具有促进作用。②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较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根再植的功能恢复效果好。③移植的脊髓神经干细胞密度大,分化的神经细胞突触粗大,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只有少数细胞分化为胞体较大的运动神经细胞。可见脊髓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后分化明显好于骨髓干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孕龄8~10dWistar大鼠仔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蛋白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健康Wistar大鼠40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后随机分成梗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各实验组均有仅移植生理盐水的空白对照。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差异。结果:实验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从胎鼠中成功培养出悬浮生长的可表达巢蛋白的神经球,含血清条件下可分化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神经元,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①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可见移植细胞大量存活,穿过室管膜向脑组织迁移,特别是向缺血周边区迁移;②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细胞主要聚集在梗死中心移植区域,也有大量细胞存活,充填梗死区,少量细胞可穿过胼胝体向健侧迁移;③闭塞后4周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但细胞增殖分裂较闭塞后24h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组不明显,且存活细胞主要仍在移植部位;④闭塞后4周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存活移植细胞也较闭塞后24h梗死中心移植神经干细胞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不同移植部位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缺血后24h移植较缺血后4周移植其迁移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