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改进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提高医疗信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与2022年1月1日-4月30日的出院病案20 853份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PDCA循环管理前的10699份出院病案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4月30日循环管理后的10 154份出院病案作为研究组,根据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规范与质控要求对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缺陷、医师住院病案首页诊断及编码员编码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住院病案首页信息总体缺陷率由49.33%显著下降到19.97%,其中基本信息缺陷率、住院过程信息缺陷率、诊疗信息缺陷率、手术与操作填写缺陷率均下降;医师住院病案首页诊断不合格率由12.82%降到6.84%,其中医师诊断填写及手术操作填写不规范或错误发生率、漏填缺陷率均下降;编码员编码不合格率由9.05%降到3.68%,其中诊断编码及手术操作编码不规范或错误发生率、漏填缺陷率均下降。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的信息质量,有利于DIP大数据的正确分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儿童医院住院病例在DRGs绩效评价平台中未入组原因,提高DRGs入组率.方法 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经绩效评价平台进行DRGs分组处理,对未入组的每份病例根据平台错误提示与编码规则、诊断书写、病案首页填写等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未入组原因.结果 共上传住院病案首页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按病种分值付费下采用PDCA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医院病案质量的提升效果。方法 将PDCA质量控制管理前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41 934份和PDCA质量控制管理后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42 159份,共计84 093份出院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病案3日归档率、甲级病案率、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PDCA质量控制管理后病案3日归档率由73.37%提升至93.71%,经χ2检验,χ2=6911.425,P<0.001;甲级病案率由90.17%提升至97.08%,经统计分析χ2=557.152,P<0.001;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由80.23%提升至90.27%,经统计分析χ2=169.703,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病种分值付费下基于PDCA循环的病案质量控制管理可明显提高病案3日归档率、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甲级病案率,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提供了数据时效与质量的保障,可广...  相似文献   

4.
王璐  谢菲  彭文雯 《中国病案》2022,(1):15-17,26
目的 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错误编码对DRGs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入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广西桂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6月30日-2020年6月30日156份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例,结合病案内容核对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的填写情况与编码情况,并将错误编码与正确编码模拟分组,比较正确与错误编码间CMI值的差异,最后对错误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歧义病案发生原因,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以减少歧义病案的发生,从而提高住院病案首页编码质量及DRG付费的支付标准。方法 通过菏泽市CHS-DRG医保支付平台中查询某三级医院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543份歧义病案,组织临床医师及病案专家查阅电子病历、手术记录、住院病案首页诊断和手术选择原则、DRG分组规则等,分析歧义病案原因。结果 543份歧义病案中,主要诊断和手术编码填写错误236份、转科治疗两种以上疾病造成歧义11份、DRG分组规则原因296份。其中236份诊断手术编码填写错误中主要诊断填写错误147份,主要手术操作填写错误77份,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操作均错误12份。结论 歧义病案填写错误最常见的是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操作性错误,应加强诊断和手术规范选择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院妇科ADRG入组误差ICD分类中的问题,提高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方法 根据四川省DRGs评价管理系统反馈的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院妇科4683位出院患者的分组明细,共23个专科ADRG,各ADRG组随机抽取50例,合计1150份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主要手术操作分类及ADRG入组的准确性,修正错误的ICD编码,核对修正前后的ADRG入组差异,分析致ADRG入组误差的ICD分类缺陷问题,对缺陷问题基于Excel 2017进行数据整理、分类和筛选、比对,并分析分类缺陷的原因。结果 通过自查自纠发现107份病案ADRG入组有误,无主要诊断分类缺陷,DRGs分组方案缺陷21份,而主要手术操作分类缺陷86份,占总缺陷病案80.37%。主要手术操作分类缺陷包括:临床医师漏填主要手术14份,名称填写不规范31份,主要手术操作选择错误23份;编码员漏编码5份,编码员错误编码13份。结论 妇科ADRG入组误差主因是主要手术操作分类缺陷所致,包括临床医师住院病案首页填写错误和编码员专业技能问题。应持续开展住院病案首页专项质控,加强临床医师病案信...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某院歧义病案的分析,减少编码错误,提高编码质量,提高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入组率。方法 通过对某院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共71份歧义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由3名资深编码员通过阅读病案,查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和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手术与操作(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clinical modification of 9th revision operations and procedures,ICD-9-CM-3),根据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原则整理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对错误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发现编码的共性错误问题,从编码角度分析错误原因及改进措施。结果 编码员在编码过程中不善于利用字典,编码知识欠缺,临床知识匮乏,与临床沟通不足等问题是病案未入组的主要原因。结论 编码员应规范编码的查找流程,学习主要诊断选择原则和编码原则,多学习临床知识,认真阅读病案信息,翻阅字典查准编码,核对编码,再与临床医生沟通,通过一系列规范过程切实减少错误编码,提高编码水平,确保DRGs分组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脑卒中住院病案编码缺陷及对DRG分组的影响,探讨提高卒中疾病编码准确率和入组正确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利用病案检索系统查找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主诊编码为I60-I64的病例5137份,逐条核对主要诊断编码与主要手术编码,对错误内容进行汇总分析,并在修改后运用分组器重新进行DRGs分组,分析修改前后分组差别。结果 累计编码错误病例1998份,错误率为38.89%。导致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为医师填写错误,共1287份;其次为编码员录入错误,共711份。主要诊断编码选择错误造成ADRG组有区别的病例共123份。主要手术编码选择错误造成ADRG组有区别的共18例。结论 部分脑卒中编码错误会造成DRG分组错误,编码正确是DRG分组正确的基础。医院应当依据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对医师和编码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编码准确性。1  相似文献   

9.
刘骏峰  庞辉  熊莺 《中国病案》2022,(1):1-2,42
目的 分析歧义病案产生的影响因素,为医院开展相关DRGs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45856份手术病案,利用国家版DRGs分组器筛查出518份歧义病案.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歧义病案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5856份手术患者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PDCA管理工具提升住院病案2日归档率,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 为提升病案归档率,某院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PDCA质量改进措施,通过头脑风暴评价法分析病案迟归的原因和病案归档率低的影响因素。调取2021年9月1日-12月31日期间61 168份住院病案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5月31日期间80 834份住院病案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PDCA改进前后2日、3日归档率情况。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前2日归档率为81.72%,实施后归档率提高至91.03%,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得出χ2=2671.3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进后2日归档率定基增长速度上升至12.69%,3日归档率情况均在99%以上。2日归档率达100%的科室由10个科室增加至73个科室,3日归档率达100%的科室占全院总科室数的87%。结论 PDCA质量管理工具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住院病案归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将双线双向督查机制运用到病案质量控制中,以期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为医院病案质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某院现有病案质控模式存在问题,建立双线双向督查机制,以2021年1月1日作为开始时间节点,收集整理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病案问题提交数11 290条与医疗风险预警数31921条,进行逐月数据分析。覆盖全院35个临床科室,每科室10份,随机抽取2020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病案共350份病案作为改进前组;抽取2021年8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350份出院病案作为改进后组进行比较。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问题病案数与医疗风险预警数变化,采用χ2检验分析病案问题占比,评价改进后效果。结果 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病案问题合计占全年问题的65.88%,医疗风险预警占全年的70.36%,高于2021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34.12%和29.64%。改进前组住院病案首页有缺失病案占350份督查病案的27.43%,改进后占8.57%;入院记录不完整改进前组占40.57%,改进后组占9.71%;病程记录不完整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及其DRGs入组的情况,为提升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出院的重症医学科病案343份,剔除住院天数大于60天的病例7例,余下336例.应用广东省医疗机构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与广东省DRGs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系统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基于DRGs的入组低风险死亡病例的原因,查找解决方法,减少低风险死亡病例发生率。方法 根据北京地区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平台反馈某二级综合医院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DRGs数据,获得19例低风险死亡病例,临床专家与编码专家联合对每份进行督查审核、分析原因。结果 按疾病系统构成情况,骨髓增生疾病和功能障碍,低分化肿瘤占比最高,占42.11%。按入组低风险死亡组原因情况,临床诊疗过程存在问题占低风险死亡病例的57.89%;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错误占低风险死亡病例的36.84%;住院病案分组器数据相关问题占低风险死亡病例的5.26%。结论 临床科室诊疗欠规范和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的选择错误是出现低风险死亡病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低风险死亡病例的分析,找出临床诊疗或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从而减少低风险死亡病例入组率,有利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运用FOCUS-PDCA方法提高住院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的有效性,促进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医疗机构和各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更为精准的基础数据。方法 运用FOCUS-PDCA方法加强某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比较措施实施前2021年4月1日-2021年6月30日和措施实施后2022年4月1日-2022年6月30日各1500份住院病案首页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错误率、主要诊断选择错误率、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率、主要手术选择错误率和主要手术编码错误率的变化。结果 FOCUS-PDCA方法实施后,住院病案首页身份证号码、联系人姓名和邮编等易错基本信息的错误率明显下降,分别由6.53%、4.87%、3.67%将至0.93%、1.40%、0.40%,P<0.05,错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诊断选择、主要诊断编码、主要手术操作选择和主要手术操作编码错误率分别由11.73%、10.20%、14.53%、9.47%降至3.13%、4.47%、3.67%、5.53%,P<0.05,错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FOCUS-PDCA作为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提升的基本管理工具,对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病案首页诊断及手术操作编码质量,提高病案首页编码正确率.方法 抽取某院2020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按照出院时间顺序前200份出院病案,按自查相关要求进行病案首页质量自查.结果 200份病案中,报送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94.00%,医师填写诊断及手术操作正确率79.00%,常见问题为:主要诊断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主要诊断与手术操作不一致的原因,并研究对DRGs相关医疗服务绩效的影响,为提高病案首页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电子病历系统中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耳鼻喉科3978份出院病案首页信息,运用CN-DRG分组器系统,在未入组情况中查找主要诊断与手术操作不一致的病例,核查病案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某综合医院产科住院病案DRG分组情况及编码缺陷,提高入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出院的产科住院病案共3430份,病案疾病分类人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病案编码质量监控,对存在缺陷的编码进行修正后重新入组汇总分析.结果 产科住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错误628份,占病案总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PDCA管理方法分析病案归档率低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探讨PDCA管理方法在病案归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某医院2018年11月1日-2019年8月31日病案的3日和7日归档率数据,分析PDCA管理实施前后归档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管理前7日归档率为88.52%,3日归档率为60.10%,实施管理后7日归档率为99.02%,3日归档率为90.89%,定基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1.23%,11.86%。PDCA管理后的病案归档率显著高于实施前,3日归档率较实施前跨越式增长,7日归档率较实施前稳步增长。结论PDCA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归档病案迟归事件的发生,对病案归档率持续提高有现实意义,可广泛用于归档病案的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住院病案首页编码抽样质控数据汇总,分析编码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逐步提升编码质量。方法 2021年1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出院病案中6位编码质控员对科室20位编码员进行抽样质控,每人每月50份病案,共计10 450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通过Excel 2017汇总分类编码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结果 编码员年资10年以上的平均编码正确率为98.58%,5年以下的为96.29%。ICD编码质控缺陷率最高的为主要诊断编码(42.00%),其他依次为其他诊断编码(32.20%)、主要手术操作编码(16.40%)、其他手术操作编码(8.10%)。编码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未认真分析病案(47.15%)、未掌握编码原则(24.86%)、新规政策学习不到位(10.86%)、与临床医师沟通不足(10.68%)、专业知识不足(6.45%)。编码缺陷率最高的科室是肿瘤放疗科为18.46%,其他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消化内科16.00%,肿瘤内科为13.91%,肿瘤精准医学科13.33%,急诊内科11.15%,肿瘤综合治疗科10.91%。结论 通过编码质控寻找缺陷问题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编码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晨  郭娜  焦卫平 《中国病案》2014,(11):37-38
目的:找出影响病种分组入组率的因素,提高医保试点病种分组入组率。方法病历追踪法对未做疾病分类编目结算病案进行标记,进行统计。结果2013年2月-4月间发现178份未做疾病分类编目结算病案,平均结算周期4天。结论129份的病案结算周期是在0-2天,因此0-2天是减少未做疾病分类编目结算病案的关键时间段,根据患者再就医需求分析,病案编目周期尽量缩短在2天内是保证减少未做疾病分类编目结算病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