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量分配是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湖泊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现有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法注重在宏观层面上对区域取用水权益进行分配,对分配的取用水权益尚未明确到具体的供水水源,针对具体湖泊水量分配的适用性较差。以水源—用户供需结构和湖泊调蓄特性为对象,提出基于生态保护的湖泊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区域用水总量双控的湖泊水量分配方法,将分配水量分为基础可分配水量和增量可分配水量,分别按照公平原则和用水总量控制要求分解到各行政区。根据供水系统的复杂程度,探讨了单一湖泊和多湖泊供水系统两种模式下的分配方法。方法应用于南四湖双湖供水系统,结果表明:上级湖多年平均可分配水量5.64亿m3,其中增量可分配水量0.42亿m3;下级湖多年平均可分配水量6.28亿m3,其中增量可分配水量0.34亿m3。研究成果可为具体河湖开展水量分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立足和田实际,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以水资源供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在分析和田地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和田地区新增水资源开发利用水量建议。研究表明,在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管水”工作的基础上,和田地区可新增的供水潜力为7.0亿m3,其中地表水的供水潜力为5.4亿m3,地下水的供水潜力为1.6亿m3。  相似文献   

3.
宋京鸿 《治淮》2014,(12):33-34
在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着一定挑战。如何有效协调水量分布不均,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解决区域用水的竞争性,保证本流域内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对淮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法与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展开分析,先论述水量分配与总量控制原则,进而分析了淮河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水量分配方法及总量指标控制的必要性,望对解决淮河流域水量分配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用水总量控制红线趋紧和用水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水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资源。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基于已有统计资料,分析了江西人口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结梳理了节水成效及存在的矛盾制约;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首要保证生活用水为原则,分析测算得出2025年、2030年生活可配置用水总量指标分别为29.84亿m3、33.29亿m3;合理制定了总量控制红线约束下以水定人定城方案,其中2025年、2030年人口规模分别为4 552.86万、4 587.11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 685.22km2、3 849.54km2,均在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水量分配是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和定额管理,进行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流域规划工程情况及河道内需水要求提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可分配水量,以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成果为基础,提出第二松花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措施,明晰流域与区域的用水权益,确保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长江流域不同地区频繁出现干旱缺水现象和国家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出,使长江流域进行水量分配和用水总量控制越来越迫切.根据长江流域特点和水量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水量分配原则、方法和管理途径.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水量分配及总量控制的重点是枯水年份和枯水时段,强调水流过程控制、用水总量控制应该结合地区用水效率和水...  相似文献   

7.
柳河是松辽流域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河流之一,文中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结合柳河流域实际,分析计算柳河流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整理现状供、用水量,分析柳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以流域为单元,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确定柳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在控制地下水合理开采和保障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的前提下,依据上一级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柳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以柳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控制流域地表水资源的耗损量,将流域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配到柳河流域各省(区),确定各省(区)地表水分配份额和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通过实施水量分配方案,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用水总量控制下绿洲安全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新疆开孔河流域为例,提出基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地下水安全等约束条件的干旱区灌溉节水潜力计算新方法。结果表明:1)开孔河流域现状年(2020年)地下水开采量为12.97亿m3,灌溉用水总量为34.85亿m3;传统节水模式下,流域中期规划年(2030年)节水潜力为0.74亿m3,远期规划年(2050年)节水潜力为5.02亿m3。2)在节水潜力新内涵下,开孔河流域中期规划年没有节水潜力,且需要休耕18 667 hm2,远期规划年节水潜力为1.77亿m3。3)为防止干旱区次生盐渍化,实现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区可持续发展,在节水后应控制绿洲地下水位在3.5~4.0 m之间。对于水土不均衡的干旱区灌区而言,传统节水思路对绿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节水潜力评价过高。  相似文献   

9.
梳理江西省工业发展及用水现状,测算了规划年各设区市工业用水需求,根据“四水四定”原则提出总量控制红线约束下不同节水水平江西省规划水平年工业发展规模初步方案。高、中、低用水效率方案下江西省2025年和2030年工业需水量分别为59.2~61.8亿m3和64.8~70.1亿m3,缺水量分别达到4.81~7.43亿m3和4.08~9.42亿m3;红线约束下2025年和2030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 839.5~12 363.3亿元和15 586.7~16 873.5亿元,与常规预测值相比分别减少了1 092~1 615.7亿元和1 132.7~2 419.5亿元。用水总量控制红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西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提出了水资源刚性约束下未来江西省工业发展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韩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指出韩江流域水量分配的研究思路是制定水量分配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公平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法、建立水量分配与水量演算模型以及解决水量分配的协调问题;水量分配方案的研究重点包括现状用水的合理性分析、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预测、可分配水量与水量分配总量控制指标、水量分配的技术方法、特殊时期的用水规则、水量水质控制指标以及水量分配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达性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潘亚  马媛 《人民珠江》2023,(4):29-38
在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的双控约束制度下,水资源逐步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科学判断未来一定时期需水总量、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技术升级计划,成为事关地区是否能够实现持续、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安徽省为例,在对其16地市1999—2020年用水效率变化趋势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万元GDP用水量指标与人均GDP的学习曲线方程。据此对安徽省及各地市2025年双控指标进行预测,并结合相关政策、规划计划分析用水总量与效率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安徽各地人均GDP与万元GDP用水量指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预测2025年安徽省用水总量将缓慢增长至353亿m3,而万元GDP用水量可降低至65 m3/万元;(3)依据现状产业结构及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安徽省在“十四五”期间的用水效率的提升潜力不大,仍需要通过配套政策、产业转移等方式缓解水资源供应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以艾丁湖流域为例,探讨并提出面向干旱区湖泊保护的水资源配置思路和方法,包括流域耗水总量控制、入湖总水量控制、用水总量控制、缺水总量控制、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等多层次全视角下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系统及多重循环迭代方法。结果表明:艾丁湖流域2020年生态缺水量为2.60亿m3,2030年生态缺水量达2.48亿m~3。规划近期通过区域内压减灌溉面积,减小地下水超采量;远期需实施外调水工程。2020年综合耗水率进一步增大,在保障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为满足艾丁湖入湖水量的基本需求,湖泊生态补水量应为0.72亿m~3/年。2030年在外调水2.48亿m~3的情景下,入湖总水量为0.91亿m~3/年。研究成果拟为面向干旱区湖泊保护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分析与比选提供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相峰  邱蕾蕾 《治淮》2023,(5):29-30
<正>1南四湖流域基本情况1.1南四湖流域自然概况南四湖承接苏鲁豫皖4省8市34个县(区)53条河流来水,流域面积31180km2,总容积60.22亿m3,总兴利库容12.87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29.6亿m3,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2.73亿m3,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水产养殖、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根据来水情形确定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对水量分配过程进行合理控制,提出了面向总量控制的水量动态优化分配方法。以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流域余留期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用水区水量需求、控制断面流量要求等约束的水量优化模型,通过“预报-决策-执行-更新”的动态运行方式实现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实时调整。结果表明:在年内水资源由丰转枯时,各用水区的缺水率较传统调度下降了3.8%~25.3%;当年内水资源由枯转丰时,各分区余留期用水量始终控制在余留期总量控制指标之内。本方法得到的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能有效地适应年内不同来水情况,并能根据不同来水条件对供水行为进行激励或约束。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从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等方面识别流域现状缺水状况,考虑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要求,预测黄河流域2035年需水量约为545亿m3,缺水量约为136亿m3,其中上中游六省(区)缺水量约103亿m3,占比76%,是流域内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上中游六省(区)是主要受水区,一期工程调水80亿m3可基本解决上中游六省(区)生活、工业等刚性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向华北输水与地下水压采的实施,一定程度改变了海河平原供用水格局,影响了海河平原的地下水储量。准确监测地下水储量变化是水安全保障和地下水战略储备的基础。本研究以水资源公报数据为基准,比较了重力卫星(GRACE)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相关产品,反演了2003—2020年海河流域总水储量及其平原区地下水储量变化,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9年供用水结构变化和水量平衡关系,量化了总水储量变化对流域蒸散发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GRACE JPL Mascons数据反演的海河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与水资源公报数据的决定系数最高;2003—2020年海河平原地下水储量总体分3阶段呈下降趋势,2003—2011年、2012—2015年和2016—2020年的下降速率分别约为-23.9±1.3亿m3/a、-75.5±5.3亿m3/a、-37.3±2.6亿m3/a;在不考虑海河流域年总水储量变化条件下估算的2003—2019年多年平均蒸散量(521 mm/a),与考虑年总水储量变化的多年平均蒸散量(530 mm/a)相差约10 m...  相似文献   

17.
程孟孟  陈进 《人民长江》2011,42(21):50-52
借鉴国外水量分配模型-多因子综合分析模型,对水资源在赣江流域各用水区域之间进行了分配,旨在对这种水量分配模型进行探讨和实践,以期为我国的水量分配研究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方法。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到流域8个用水区如赣州、吉安、新余、萍乡、宜春、南昌、抚州、袁惠渠灌区的分水量分别占赣江水资源可分配总量的比例。针对模型应用的特点,指出了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日趋增加的用水需求,江河流域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幅度增加,流域内各地区用水竞争矛盾日益突出,流域水量分配是水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之一,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分析我国现有水量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量分配基本原则:责、权、利统一,公平兼顾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探索以水资源总量为分配基数和两个取水系数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鸡西市分配的"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条件,统筹考虑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用水需求,按照优先满足生活、生态用水原则,完成了辖区范围内生活、生态、非农业生产、农业等行业水量分配,为密山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作为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2020年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3 m3,属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水量将逐年递增。再生水已从过去单一的工业冷却用水逐渐向城市第二水源转变,西安市在2020年再生水生产总量为9.9亿m3,利用量为2.61亿m3,仅能被有效利用1/4。对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及利用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具体原因提出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西安主城区再生水的利用效率,节约城市优质水资源,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